在無錫各級干部中,現在最流行的詞匯是服務外包,招商引資的最大興奮點是服務外包,市領導在會上講得最多的話題,還是服務外包。

10月7日,一個特大的“禮包”從天而降:國家商務部、信息產業部、科學技術部和教育部聯合認定“無錫太湖保護區-中國服務外包示范區”。這是在國內認定11個服務外包基地城市、1個示范基地后,首次由四部委聯合認定的第一個國家服務外包示范區。無錫獲得這一國內屈指可數的“金字招牌”后,將站在中國承接新一輪國際服務產業轉移的第一方陣。更深層次的意義在于,無錫轉型發展將由此開啟一個全新的旅程。
先進制造業與現代服務業的“雙輪驅動”,猶如猛虎添翼,正在為無錫等蘇南區域經濟發展注入潛力無窮的創新活力。在蘇南地區,無錫不是唯一一家,也不是第一家進入外包服務業“國家隊”的城市。而且,目前的無錫服務業也不是發展最好的,但無錫的努力恰好代表了蘇南轉型的一種方向。
城市轉型中的“集體換腦”
“我和我們的干部都比較習慣發展制造業,還很不熟悉發展服務外包產業,要外向型服務業在無錫‘異軍突起’,當務之急是要轉換思維。”江蘇省委常委、無錫市委書記楊衛澤在接受媒體采訪時直言不諱。前不久,無錫市委專門召開了領導干部學習會和務虛會,會上安排了四節課,其中兩節課的主題是聚焦服務外包產業。參加會議的干部每人發了兩本書:《世界是平的》、《世界是平的嗎?》。其用意顯而易見:不僅要了解世界服務外包產業發展的最新理論,了解印度“硅谷”——班加羅爾的傳奇故事,而且無錫要續寫服務外包的新傳奇。
最近幾年的數據顯示,全球外包市場總量十分驚人。2003年,全球外包市場規模達到5.1萬億美元,目前正以每年20%的速度增長。根據預測,到2010年,將有20萬億美元的規模,90%的美國公司約1700萬家至少有一項業務被外包。尤為令人矚目的是,服務外包產業極少占用土地,資源消耗微乎其微,能夠充分發揮人力資源密集的優勢,這些產業特點與蘇南地區,尤其是無錫的發展現狀十分契合。
對無錫來說,發展的前景和現實的需要同時具備,但是,要搶抓先機,最難的還是決策者的觀念轉型。對此,無錫市委在全市響亮地提出,領導干部首先要“沖破GDP束縛。”
習慣于制造業,習慣于招商引資,引進一個項目多少外資,給外商批多少地,進行“一站式”審批,這些是10多年來在整個蘇南、在無錫市再熟悉不過的操作流程。然而,離岸服務外包不是這樣,既沒有很多投資,又不需要圈多少地,有的只是成百上千臺的電腦和大量的研發、制作人員。
面對全新的生產方式,甚至有人產生疑問:會產生價值嗎?會創造GDP嗎?因為服務外包從一定意義上說,是一種看不見、摸不著的產業,不可能迅速形成“標志性建筑”和“亮點工程”。而且,消費需求的產生不一定在本地發生,發展初期對所在地區的財力增長貢獻不大。然而,從長遠的角度看,服務外包產業對解決能源消耗過多、環境壓力過大及優化城市人口結構等,都具有顯著作用。
“無錫決不能錯過服務外包的良機,這既是無錫產業轉型升級的要求,更是無錫提升人口素質、緩解環保壓力、突破資源瓶頸的必然選擇。”今年初以來,楊衛澤不止一次地強調他的觀點。
但是,對無錫來說,服務外包戰略的真正“緣起”,是太湖水危機事件。無錫市外經貿局局長吳峰楓認為,“如果說數年前無錫在推動創新型城市建設時,對服務外包還只是零星的概念,那么經過供水危機之后,從‘世界工廠’向‘世界辦公室’挺進的目標,才更為清晰。”水危機爆發后,發展服務外包產業以更高的頻率出現在無錫市的大小會議和眾多場合,成為真正的城市發展戰略。“無錫供水危機的爆發,就是自然給我們敲響的警鐘,更加堅定了無錫加快發展服務外包產業的信心和決心,那些沒有前景或者缺少發展前景的制造業和低端服務產業,必須實現轉型,騰籠換鳥。”楊衛澤說道。
供水危機過后,無錫市開始對太湖88公里岸線環湖地區污染企業進行了“關停并轉”。據當地政府官員透露,已關掉了至少500多家小化工、小電鍍、小五金等“五小企業”。這些企業搬走后,正好把土地置換出來發展現代服務外包業,這個“騰籠換鳥”的轉型就成為無錫發展的必然。
眼下,無錫市黨政干部已經對服務外包這個全球化背景下的國際新興產業有了更為深刻的認識。按照發展規劃,無錫確定了“兩基地一中心”的定位——中國服務外包基地城市、對日服務外包基地城市和上海服務外包承接中心。搶抓服務外包新機遇的濃濃氛圍漸次形成,在無錫各級干部中,現在最流行的詞匯是服務外包,招商引資的最大興奮點是服務外包,市領導在會上講得最多的話題,還是服務外包。
全速接軌“世界辦公室”
8月9日,無錫藥明康德(開曼)新藥開發有限公司在美國紐約證交所成功上市,成為中國內地藥品研發服務外包業“第一股”。這家中國最大的藥品研制承包商在短短6年多時間內,已經成為亞洲最大的藥品研發服務外包公司,服務范圍涉及化學、生物和原料藥,擁有超過100項已授權或申請中的專利成果。
藥明康德只是無錫挺進服務外包業的一個縮影。“集體換腦”后的無錫,正向“世界辦公室”飛奔。
9月23日,在江蘇省服務外包大會上,無錫市集聚國際服務外包和軟件出口企業的“123計劃”橫空出世。這個極具沖擊力的扶持政策的發布,不僅吸引了眾多媒體的目光,更重要的是激起了國內外服務外包人士對無錫的關注。按照“123計劃”,到2010年,無錫將集聚國際服務外包和軟件出口企業100家,服務外包從業人員20萬人,業務總額30億美元。
隨后,無錫市打出了發展服務業的“組合拳”:設立15億元的專項扶持資金;推動服務外包產業發展的產業組織推進體系、政策促進體系、人才促進體系、公共服務體系、行業服務體系、知識產權保護體系等六大體系全面啟動;《全球服務外包100強企業名錄》已經發到各級干部手中,新一輪招商項目正在全面推進。
以這種氣度和手筆,無錫拉開了服務外包發展的絢麗大幕。
“要像抓外貿外資那樣抓外包。”正如李源潮所言,無錫市的各大經濟板塊,正在向服務外包全速進發。資料顯示,江陰市今年平均每周都要引進2家服務外包企業。9月2日,江陰(上海)經貿合作交流會上,8個軟件服務外包合作、網絡軟件開發等項目同時簽約。第二天,IBM軟件及服務外包人才實訓項目、微軟無錫軟件培訓及服務外包人才培養項目等,一批軟件及服務外包重點項目在無錫新區舉行集中簽約儀式,共同開展從軟件及服務外包高端人才培養到園區信息網絡基礎設施等方面的全方位合作。
今年前8個月的“成績單”,令人對服務外包的前景充滿信心:無錫全市新增服務外包企業103家,其中,引進全球100強企業3家,新增300人以上規模企業8家;服務外包業務總額近4億美元,新增大專以上學歷服務外包從業人員5000多人;服務外包載體建設74萬平方米,推動服務外包企業開展國際資質認證20多家。
同時,無錫市服務外包的主體構架初具雛形。今年上半年,無錫市和江陰市被江蘇省政府認定為“江蘇省國際服務外包基地城市”;無錫高新區和無錫(國家)工業設計園被認定為“江蘇省國際服務外包示范區”,華夏計算機等11家企業被列入“江蘇省承接國際服務外包重點企業”。
更重要的是,無錫市還擁有一個特殊資源,一首唱響了20年的歌——《無錫旅情》。1986年,《無錫旅情》,成為中國城市營銷史上最早和最成功的策劃案例。在這首歌的吸引下,20年來,1000多家日資企業在無錫落戶,其中日本的世界500強就有30多家。無錫的日資高地現象,可謂承接世界先進制造業轉移的經典個案。相對蘇南地區其他兄弟市的產業特色,無錫的對日服務外包優勢明顯。目前,3/4以上的無錫服務外包企業業務都是對日服務。
眼下,無錫服務外包產業發展又在尋求新的疊加優勢:針對無錫與日本跨國公司現有的合作基礎,將合力推動在未來形成“日資服務外包業集聚地”,形成制造業高地和現代服務業高地的“雙高疊加效應。”
“無錫成為班加羅爾并不是遙遠的事。”印度IT軟件培訓業巨頭、國家信息技術學院培訓總裁羅格,近日在考察了無錫的服務外包產業后,發出了這樣的感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