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目的通過檢測冠心病心血瘀阻證人面部光電血流容積指標,探討其病理特征與機制。方法:應用GD-3型光電血流容積面診儀與Pclab生物機能系統匹配,檢測55例冠心病心血瘀阻證病人與72名健康人額邵、左頰、右頰、鼻頭、下頦的血流容積指標情況。結果:冠心病心血瘀阻征組較之健康對照組波幅指標Hd,He,Hf降低(P<0.05或P<0.01),血管彈力系數(Hd/Hb)、心搏輸出系數[(Tae-Tab)/Tag]、血管張力系數(Hf/Hb)降低(P<0.05或P<0.01);而外周阻力系數(He/Hb)、血管硬度系數(Tw/Tag)明顯增高(P<0.05)。結論:冠心病心血瘀阻證病人面部光電血流容積指標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其病理特點,特別是外周阻力增加與心輸出量減少是其基本病理特征之一,這為臨床辨證和鑒別診斷提供了客觀量化的指標。
關鍵詞:光電血流容積;冠心病;心血瘀阻證;望診
中圖分類號:R541.4 R256.21 文獻標識碼:B 文章編號:1672-1349(2007)09-0798-02
中醫學認為心主血脈,其華在面;氣由臟發,色隨氣華。說明面部色澤是臟腑氣血之外候,心臟的生理功能、病理變化可由面部色澤顯露出來。通過面部光電血流容積的檢測,了解心臟的生理病理特點,因此,為了探討冠心病心血瘀阻證病理特點及機制,特對55例冠心病心血瘀阻證病人和72名健康人進行了面色光電血流容積檢測。
1 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健康對照組72名,診斷標準參照世界衛生組織確定健康的定義與10項標準,年齡(57 00(1±4 24)歲,男41名,女31名,經病史調查、體格檢查和必要的理化檢查,皆證實為健康人。冠心病心血瘀阻證55例,診斷標準參照1979國際心臟病學會及WHO臨床命名標準化聯合專題報告及全國內科學術會議心血管病專業組關于冠心病命名及診斷標準的建議所制定的標準。冠心病辨證分型標準參照2002年國家中醫管理局醫政司胸痹急癥組、中國中醫藥學會內科學會心臟病專業委員會《中醫診斷療效標準與用藥規范》。人選病人年齡(57-32±4-45)歲,男25例,女30例。經病史調查、心電圖、實驗室相關檢查、臨床癥狀、舌脈象,均確診為冠心病心血瘀阻證病人。兩組觀察對象在性別、年齡方面比較無統計學意義(P>0.05)。
1.2 方法及觀察指標應用GD-3型光電血流容積面診儀與Pclab生物機能信號采集系統匹配,Pclab系統采用動物心電(mV)、三通道(CH3、壓縮比為20)、低通濾波(10Hz),按照《素問·刺熱》篇對人體面部五臟劃分的論述,依次描記額部、左頰、右頰、鼻頭、下頦5個部位的光電血流容積圖,被檢者采取仰臥位,自然放松,用95%的乙醇棉球在檢測部位脫脂后,將光電換能器探頭緊貼檢測部位,記錄光電血流容積圖。按步驟在計算機Pclab軟件中測量波形時間指標:Tag,Tab,Tae,Teg,Tw;波幅指標:Hb,Hd,He,Hf;再計算比值指標:快速充盈系數(Hb/Tab)、血管彈性系數(Hd/Hb)、外周阻力系數(He/Hb)、血管張力系數(Ht/Hb)、血管硬度系數(Tw/Tag)、心搏輸出系數[(Tae-Tab)/Tag]等。
1.3 統計學處理:各項檢測值用均數±標準差(x±s)表示,兩兩比較用t檢驗,所有資料用SPSS 14.0版統計軟件在計算機上完成。
2 結 果
2.1 面部光電血流容積波幅指標的比較,與健康對照組比較,冠心病心血瘀阻證組反映動脈血管的張力和外周阻力狀態(Hd)、反映血管外周阻力(He)及反映大動脈的彈性狀態(Hf)均有降低。
2.2 面部光電血流容積比值指標的比較,與健康對照組比較,冠心病心血瘀阻證He/HB,Tw/Tag明顯增高,而Hd/Hb,(TaeTab)/Tag,Hf/Hb降低。
3 討 論
光電血流容積檢測是根據光電轉換原理無創性檢測末梢血管起血液灌流狀態的一種力法。近年來,光電血管容積在望診方面的應用研究已引起國內外專家的關注,面部血流容積變化從不同角度反映了面色與血流容積變化的機制,是面部常色形成的生理基礎。心血瘀阻證是冠心病最常見的證型之一,研究表明,冠心病血瘀證中血管內皮細胞分泌物質、凝血因子Ⅶ活性、血管緊張素轉換酶及其基因多態性等方面均有一定變化,而冠心病心血瘀阻證光電血管容積的病理特征有待于深入的研究。
《素問·六節臟象論》曰:“心者,其華在面”,顏面色澤的變化可反映心臟的功能改變,應用GD-3型光電血流容積面診儀與Pclab生物機能系統匹配,檢測55例冠心病心血瘀阻證病人與72名健康人額部、左頰、右頰、鼻頭、下頦的血流容積指標情況,結果表明:冠心病心血瘀阻證較健康人Hd,He,Hf均有降低,這不僅反映了冠心病心血瘀阻證的光電本質特征,而且提示心臟功能減退,大動脈順應性降低是本證的基本病理改變之一。另外,心血瘀阻證病人He/Hb,Tw/Tag顯著高于健康對照組,提示本證以動脈血管彈性減退,外周阻力增加為特征,致使組織器官血流緩慢,血行瘀滯,同時,心血瘀阻證病人(Tae-Tab)/Tag,Hd/Hb,Hf/Hb明顯降低,提示由于心臟機能減退,不能有效地推動血液的正常循環,導致血流緩慢,組織器官灌注不良,致使外周阻力增加,血流速度減慢,瘀血內阻于心脈而產生血瘀證。面部血管容積變化指標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冠心病心血瘀阻證形成的病理特點,這為中醫臨床辨證和鑒別診斷提供了客觀量化依據。
本文編輯 郭懷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