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目的評價具有青熱解毒作用的黃連青降合劑治療高血壓病胰島素抵抗的療效和安全性。方法選擇高血壓病肝火上炎證病人79例,隨機分為黃連清降合劑組(治療組,43例)和卡托普利組(對照組,36例),觀察兩組治療后證候、血壓、血糖、血胰島素和胰島素抵抗指數、血脂、肝腎功能、三大常規的變化以及有無不艮反應。結果治療組降壓總有效率為86.05%,明顯優于對照組的63.89%(P<0.05);臨床癥狀總有效率為90.70%,明顯優于對照組的69.44%(P<0.05);治療組可降低空腹血糖和胰島素,升高胰島素抵抗指數,降低血脂;兩組肝腎功能和三大常規均無異常變化。結論 清熱解毒藥黃連清降合劑冶療高血壓病胰島素抵抗有較好的療效,未見明顯不良反應。
關鍵詞:高血壓;胰島素抵抗;黃連清降合劑
中圖分類號:R544.1 R255.3 文獻標識碼:B 文章編號:1672-1349(2007)09-0791-02
胰島素抵抗(IR)可導致多種心血管病和代謝紊亂,是高血壓病的獨立危險因素,與高血壓病的發生、發展與預后密切相關,嚴重地影響了高血壓病病人的臨床轉歸。本課題采用清熱解毒藥黃連清降合劑治療高血壓病并胰島素抵抗病人43例,取得了滿意的臨床療效,現總結報道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1 臨床資料根據1999 WHO/ISH《高血壓治療指南》的高血壓診斷標準,選擇原發性高血壓2級病人79例,同時符合《中藥新藥治療高血壓病的臨床研究指導原則》肝火上炎證的辨證標準。排除3級原發性高血壓、繼發性高血壓及嚴重心、肝、腎功能不全和孕婦、哺乳期婦女、中重度糖尿病、惡性腫瘤以及不能停用其他降壓藥物者。按照隨機數字表法將79例病人隨機分為兩組。治療組43例,男25例,女18例;年齡58歲±12-34歲;病程13-37年±7-17年;體重指數26.61 kg/m2±3.75kg/m2;收縮壓165.7mmHg±10 4mmHg(1mmHg=0.133 kPa),舒張壓94.1 mmHg±7.9 mmHg;合并高脂血癥21例,合并糖尿病14例。對照組36例,男20例,女16例,年齡56-80歲±11-74歲;病程12-86年±8-73年;體重指數27-36kg/m2±3.96 kg/m2,收縮壓166.3mmHg±9.2mmHg,舒張壓95.2 nmaHg±8.7 mmHg;合并高脂血癥18例,糖尿病12例。兩組在性別、年齡、病程、體重指數、血壓及合并癥等方面差異均無統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
1.2 研究方法采用隨機分組、平行對照的研究方法,入選病人在分組試驗前,須經7 d洗脫期。在此期間,停用一切影響血壓的藥物,若洗脫期末病人的舒張壓仍在90 mmHg~109mmHg,則將其納入研究。治療組口服具有清熱解毒作用的黃連清降合劑(由黃連、鉤藤、澤瀉等組成,山東中醫藥大學附屬醫院制劑室提供,1 mL相當于生藥材1.5 g),每次30 mL,每日2次。對照組選用卡托普利(濟南東風制藥廠產品),每片25 mg,每次1片或2片,每日3次。兩組均以8周為1個療程,服藥期間不得使用其他抗高血壓的藥物及措施。
1.3 觀察項目所有入選者均于治療前及治療后每周記錄癥狀、舌脈象的變化,測量血壓、心率;治療前、治療8周末進行心電圖、血脂、血糖、三大常規和肝腎功能檢查。治療8周末采用放射免疫分析法檢測血清胰島素的變化,并據此計算胰島素抵抗指數。胰島素抵抗指數的測定用公式ISI=Ln(1/FPG×1/INS)計算(ISI為胰島素敏感指數,FPG為血糖,INS為血清胰島索)。
1.4 療效評定標準
1.4.1 血壓的療效評定參照《中藥新藥治療高血壓病臨床研究指導原則》。顯效舒張壓下降10 mmHg或以上,并達到正常范圍;或舒張壓雖未降至正常,但已下降20 mmHg或以上;有效:舒張壓下降未達10 mmHg,但達到正常范圍;或下降10mmHg-19mmHg,但未達到正常范圍;無效:未達到以上標準。
1.4.2 癥狀療效評定參照《中藥新藥治療高血壓病的臨床研究指導原則》的標準而擬定。顯效治療后較治療前癥狀積分減少≥66.7%;有效治療后較治療前癥狀積分減少≥33.3%,無效:治療后較治療前癥狀積分減少<33.3%。
1.5 統計學處理計量資料以均數±標準差(x±s)表示,根據觀察數據的不同,分別采用X2檢驗、t檢驗、Ridit分析等相應的統計處理。
2 結 果
2.1 兩組臨床癥狀療效治療組43例中,顯效24例,有效巧例,無效4例,總有效率90.70%;對照組36例中,顯效10例,有效15例,無效11例,總有效率為69.44%,兩組經Ridit分析有統計學意義(P<0.05)。說明治療組癥狀療效優于對照組。
2.2 兩組降壓療效治療組43例中,顯效23例,有效14例,無效6例,總有效率86.05%;對照組36例中,顯效9例,有效14例,無效13例,總有效率63.89%,治療組療效優于對照組(P<0.05)。
2.3 兩組空腹血糖、血胰島素和胰島素抵抗指數治療組治療后空腹血糖、胰島素和胰島素抵抗指數較治療前有明顯改善(P<0.05);對照組雖有改善趨勢,但與治療前比較無統計學意義(P>0.05)。治療組治療后較對照組血胰島素和胰島素抵抗指數有統計學意義(P<0.05)。
2.4 兩組血脂療效治療組治療前后相比,膽固醇、三酰甘油均有明顯降低(P<0.05);對照組治療后雖有下降趨勢,但無統計學意義(P>0.05)。兩組治療后比較,膽固醇、三酰甘油雖有下降,但無統計意義(P>0.05)。
2.5 安全性評價在治療過程中,治療組病人無主觀不適,血、尿常規及肝、腎功能檢查均無明顯改變。對照組有5例病人出現不同程度干咳,尚能堅持治療。
3 討 論
在清熱解毒方藥治療高血壓病取得良好臨床療效的研究基礎上,進一步提出清熱解毒方藥具有抗高血壓胰島素抵抗作用的科學工作假說。以此為據,篩選藥物而成黃連清降合劑,并采用臨床試驗論證此工作假說。黃連清降合劑由黃連、鉤藤、澤瀉和蘆薈組成,方中黃連苦寒,入肝、心二經,即清泄心肝火熱以凈熱毒內生之源,又燥濕涼血解毒以折內生熱毒之勢,為君藥;鉤藤甘,微苦,微寒,人肝、心包經,既能清泄心肝火熱以助黃連之力,又能熄肝風,以風能助火,治肝不治風非其治也,亦即治火之本,更能輕揚透過使邪從外解,順遂肝木條達之性,用為臣藥;澤瀉甘,微苦,微寒,善利水瀉熱,通利膀胱,水道即行,熱毒當順流而下從小便而除,為方中佐藥;蘆薈苦寒,入肝、心經,善清泄心肝火熱以助黃連、鉤藤之力,又能通腑導滯蕩邪,使熱毒從后而去,與澤瀉相伍,前后分消,熱毒焉有存身之所,為方中佐使之藥。全方藥僅數昧,但方簡力宏,既能絕毒之源,又能折毒鴟張之勢,使未生之熱毒防之、已生之熱毒清之泄之,故臨床實驗皆獲滿意療效。經文獻資料證實方中諸藥能從不同角度、不同層次表達良好的抗高血壓的藥理效應,從而說明本制劑是治療高血壓胰島素抵抗作用的有效復方。
胰島素抵抗發生時,繼發高胰島素血癥,促使腎臟排鈉減少,交感神經系統活性增加,膜轉運系統障礙,Na+-K+-ATP酶、Ca2+-Mg2+-ATP酶活性下降,Na+-K+-Na+-Cl-交換降低,細胞內濃度升高。同時促進血管平滑肌生長。這一系列的結果造成血管阻力升高,血壓升高,并使游離脂肪酸升高、總膽固醇升高、三酰甘油升高、高密度脂蛋白膽固醇降低。因此抗高血壓治療不再以單一降壓為目的,同時應注意提高機體對胰島素的敏感性,改善胰島素抵抗,逆轉機體物質代謝的紊亂。本研究表明,清熱解毒類中藥黃連清降合劑不僅能夠降低高血壓病肝火上炎證的血壓,改善臨床癥狀,而且能夠降低其空腹血糖和血清胰島素水平,提高胰島素抵抗指數,從而表明清熱解毒法能夠減輕高血壓病肝火上炎證胰島素抵抗的程度。清熱解毒方藥治療高血壓病肝火上炎證胰島素抵抗的機制還有待于進一步的探討。
本文編輯 王雅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