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目的:探討瘦素抵抗(LR)對糖尿病中風后遺癥的作用與臨床意義。方法選擇30例病人(觀察組)進行血清瘦素(LEP)與觀察組胰島素水平測定,并作相關分析,同時與正常健康人(對照組)比較。結果:觀察組瘦素水平為(9.85±4.83)μg/L,明顯高于對照組的(3.94±2.26)μg/L;胰島素水平為(16.27±4.63)mIU/L,與對照組的(9.59±2.84)mIU/L比較有統計學意義(P<0.01)。結論:高瘦素血癥/瘦素抵抗可能是糖尿病中風后遺癥的病理特征之一,在其康復中起重要作用。
關鍵詞:瘦素;胰島素;糖尿病;中風后遺癥
中圖分類號:K743.3 R2S5.2 文獻標識碼:B 文章編號:1672-1349(2007)09-0813-02
糖尿病的中風發病率甚高,但絕大多數以腦梗死為主。有關急性患病與瘦素(leptin,LFP)的關系探討已見報道,然而其后遺癥與其水平的變化則少見,特別是瘦素抵抗與發病、康復有無影響尚不明了。本文以臨床觀察為基礎,探討瘦素和其抵抗在本病中的意義。
1 資料與方法
1.1 臨床資料:選擇已確診的2型糖尿病中風后遺癥病人30例為觀察組,所有病人均在住院時經腦CT證實為腦梗死,出院后1年仍有不同程度的后遺癥。其中男16例,女14例;年齡45歲~78歲(65.7歲±10.2歲);病程1年10年(4-2年±3-6年)。臨床表現以肢體癱瘓、言語障礙、血管性癡呆為主。同時設對照組,為健康體檢者30名,年齡(65-2歲±9-1歲),各項檢查基本正常。
1.2 方法30例糖尿病中風后遺癥病人均以口服降糖藥治療,血糖控制良好(空腹血糖<7.8 mmol/L,餐后2 h血糖<10.0mmol/L)。后遺癥長期間斷服用活血化瘀中藥或抗凝防栓西藥。12例超體重者體重指數(BMI)>27 kg/m2,其余在正常范圍內。
1.3 觀察指標及儀器血清瘦素(leptin,LEF)與胰島素(INS)試劑盒由北京北方生物技術研究所提供,批內、批間CV分別<5%,10%,操作按說明書進行。所用儀器為上海核福光電公司生產的SN-697B雙探頭γ計數儀。
1.4 統計學處理計量資料以均數±標準差(x±s)表示,兩樣本間比較用t檢驗,各變量值間關系用Pearson相關分析。
2 結 果
2.1 觀察組與對照組瘦素及胰島素水平比較。
2.2 糖尿病中風后遺癥不同體重病人瘦素和胰島素水平。
3 討 論
瘦素抵抗是肥胖重要的病理生理學特征之一,近年國內外研究證實高瘦素血癥與腦血管病關系密切,但也有持不同觀點的報道。瘦素水平與血壓升高及血脂、尿酸、胰島素含量增加呈正相關,產生代謝綜合征,是心腦血管事件頻發引起的危險因子,故而對瘦素的研究已越來越重視。
瘦素與糖尿病關系為當今研究熱點。瘦素和胰島素是調節體內物質與能量代謝的兩種重要激素,對多個種類、不同性別的人群進行觀察發現,胰島素與瘦素呈較強的正相關關系,一方面瘦素可通過引起胰島B細胞超抑制狀態而抑制胰島素分泌,也可直接抑制胰島素作用的靶器官脂肪組織、肌肉、肝臟對葡萄糖的利用,導致胰島素抵抗和高胰島素血癥。另一方面,胰島素又刺激瘦素的分泌。
瘦素能引起交感神經興奮,其慢性作用可促使血壓升高,并在腦血管病變及血栓形成過程中起重要作用。血小板上有長型瘦素受體表達,可導致血小板功能異常以及纖溶系統調節失衡,促進動脈粥樣硬化的發展。本觀察中30例糖尿病中風后遺癥病人存在高瘦素血癥及高胰島素血癥,且大多數伴有不同程度的高血壓。此結果表明,高濃度的瘦素與高胰島素血癥是陽礙疾病康復的病理基礎,必須引起高度重視以糾正瘦素抵抗產生的機體組織全面復原。
本觀察還顯示,超體重糖尿病中風后遺癥病人瘦素與胰島素水平顯著高于體重正常病人(P<0.05)。臨床表現在神經功能康復方面較正常體重者差,這其中除中風病變輕重有關外,推測可能與肥胖引起的代謝障礙等密切關系。瘦索水平增加可以促進脂肪細胞表達血管緊張素原增加,間接通過經典的腎素一血管緊張素系統,促使系列腦血管發生新的病變、血管性癡呆等,導致中樞性病變難以康復或再度卒中。肥胖、高瘦素/瘦素抵抗、高胰島素/胰島素抵抗可相互影啊,并形成某種形式的惡性循環,協同增加腦血管病變的危險性,并在中風后遺癥中的康復中起到較重要的作用。
瘦素作為脂肪細胞分泌的產物,在腦血管病變中尚參與了免疫細胞因子加速腦組織的炎癥、免疫與促進腦梗死的作用。因此,對瘦素及其抵抗的深入探討,將有助于進一步防范和治療糖尿病中風后遺癥,為尋找新的思路和方法提供科學論據。
本文編輯 王雅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