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目的:觀察補氣定喘湯治療肺心病右心衰竭的療效,并探討其作用機制。方法106例慢性肺心病右心衰竭病人隨機分為兩組,治療組54例,對照組52例,兩組均給予常規治療。治療組在常規治療的基礎上加用補氣定喘湯,每日1劑,連服25 d。結果:治療組總有效率92.59%,對照組總有效率69.23%,兩組臨床總有效率比較有統計學意義(P<0.05)。結論:補氣足喘湯對治療肺心病右心衰竭有一定的臨床治療效果。
關鍵詞:補氣定喘湯;肺心病;右心衰竭
中圖分類號:R541.6 R289.5 文獻標識碼:C 文章編號:1672-1349(2007)09-0862-01
肺心病右心衰竭以心悸、胸悶、咳嗽氣喘、不能平臥、吐泡沫樣痰、發紺、少尿、水腫、上腹部脹滿和疼痛、食欲缺乏、頸靜脈怒張、肝脾腫大等為主要臨床表現,為內科常見重癥。屬祖國醫學咳喘、心悸、水腫、肺脹等病范疇。目前對肺心病右心衰竭的西醫治療以控制肺內感染、改善呼吸功能為主。筆者在西醫常規治療的基礎上,加用補氣定喘湯治療肺心病右心衰竭,取得了滿意療效?,F報道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1 臨床資料:106例病人均為2003年-2006年住院確診的肺心病病人。診斷標準依據1997年我國修訂的慢性肺心病診斷標準。106例病人均表現有右心衰竭癥狀,如:喘息、心悸、食欲不振、腹脹、惡心等;體征:發紺明顯、頸靜脈怒張、心率增快,可見心律失常、肝大、下肢水腫等。將106例病人隨機分為兩組。治療組54例,男30例,女24例,年齡49歲~85歲,心功能(NYH)分級,Ⅱ級14例,Ⅲ級28例,Ⅳ級12例;對照組52例,男28例,女24例,年齡47歲~86歲,心功能分級:Ⅱ級12例,Ⅲ級30例,Ⅳ級10例。經統計學處理,兩組一般資料比較無統計學意義(P>0.05)。
1.2 治療方法:兩組按常規治療給予吸氧、抗感染、改善呼吸功能、小劑量利尿、正性肌力藥物及對癥治療。治療組在此基礎上,加用補氣定喘湯辨證用藥,組方:人參、附子、桃仁、紅花、丹參、川芎、茯苓、白術、桂枝、生姜、甘草。伴四肢涼、畏寒、手足無力者加用肉桂、吳茱萸或仙茅、仙靈脾等,伴嘔惡、納差、口渴不欲飲者加陳皮、蘇子、萊菔子等。水煎服,每日1劑,連服25 d。
1.3 觀察指標:兩組病人均觀察治療前后心率、肺動脈壓力、主肺動脈值、肺動脈壓差及臨床療效。
1.4 療效評定標準:按NYHA分級,顯效,治療前后心功能改善≥2級;有效:治療前后心功能改善≥1級;無效:治療前后心功能改善不足1級或無改善。
1.5 統計學處理:采用SPSS統計軟件處理,計量資料以均數±標準差(x±s)表示,采用t檢驗,以P<0.05為有統計學意義。
2 結 果
2.1 兩組臨床療效比較。
2.2 兩組心功能改善情況。
3 討 論
目前臨床常規西醫治療肺心病右心衰竭的方法有抗炎止喘、強心、利尿、血管擴張劑、血管轉換酶抑制劑等以阻斷疾病的進展,提高生存率。但長期應用副反應大,易產生電解質紊亂、藥物耐藥、肝腎功能損害等。中醫認為心力衰竭與心陽虛、脾氣虛、腎陽虛有關。方中人參味甘微苦性溫,入脾肺二經,具益氣固脫、培補氣血、益腎補元之功效。人參根中含人參皂苷約4%,是人參的藥理活性成分,為水溶性生物堿。藥理實驗證實可減慢大鼠心率,使其收縮加強,與強心苷相似,主要是直接興奮心肌所致,附子能興奮迷走神經中樞,而具強心作用。人參配附子,治陽氣暴脫、手足逆冷、頭暈氣短、汗出脈微,人參補后天之氣,附子補先天之氣,二藥相須,用之得當。川芎活氣行血,為血中氣藥;丹參、桃仁、紅花均為活血之要藥四藥相配,具較強的活血化瘀、疏通血脈之功效,能明顯改善肺心病右心衰竭病人缺氧、血液黏稠度高的狀態,白術具有明顯而持久的利尿作用,白術甘溫,健脾燥混,偏于守中;茯苓甘淡滲濕,偏于下行。二藥配伍,守中有通,具健脾通利小便之功效。
諸藥合用,具補氣溫陽活血之功效,對肺心病右心衰竭引起的各種癥狀、體征均有明顯的改善作用。
本文編輯 王雅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