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目的:分析急性心肌梗死(AMI)病人不同梗死部位、范圍對心率變異性(HRV)的影響。方法:選取2004年4月-2005年2月入住心內科CCU病房的發病24 h內的ST段抬高型AMI病人30例。入院后動態記錄心電圖心肌梗死部位及范圍;記錄有無溶栓及溶栓藥物及其他所用藥物。在發病48h內(平均21.8 h)及2周(14d±3d)各行動態心電圖檢查1次,測HRV各指標值。結果:AMI病人無論極早期還是穩定期,不同梗死部位HRV各指標間均無統計學意義。AMI病人無論極早期還是穩定期梗死范圍大者,HRV各指標明顯減低(P<0.05)。結論:AMI病人早期梗死范圍大者,HRV各指標明顯減低,心功能減低,提示HRV可作為AMI病人預后預測的指標。
關鍵詞:心肌梗死,急性;梗死面積;梗死部位;心率變異性
中圖分類號:R542.2 R256.2 文獻標識碼:B 文章編號:1672-1349(2007)09-0868-02
急性心肌梗死(AMI)是心血管疾病中的急危重癥,病死率高。心率變異性(HRV)是反映交感、副交感神經即迷走神經張力及其平衡的重要指標。本研究分析了30例AMI病人極早期與穩定期不同梗死部位及面積HRV的變化,試圖在AMI早期即能預測其危險性,從而能及早對高危病人進行臨床干預,降低病死率。
1 資料與方法
1.1 臨床資料:隨機選取2004年4月-2005年2月入住心內科CCU病房發病24 h內的ST段抬高型AMI病人30例。排除房顫、房撲、Ⅱ度及Ⅱ度以上房室傳導阻滯、竇房傳導阻滯、病態竇房結綜合征病人。其中男23,女7例,年齡43歲~79歲(60、30歲±11、36歲)。前壁AMI 21例,男16例,女5例,年齡(60、52+9、96)歲,包括前間壁或局限前壁AMI病人10例,廣泛前壁AMI病人9例,陳舊下壁加急性前壁AMI病人1例,陳舊性前壁加急性下后壁AMI病人1例。下壁或下壁加后壁AMI病人9例,男7例,女2例,年齡(59、78±14、81)歲,下壁AMI病人2例,下壁加后壁AMI病人7例。二次心肌梗死病人3例,1例為陳舊性前壁加急性下后壁AMI病人,1例為陳舊下壁加急性前壁AMI病人,1例為前壁原部位再梗死。1例在研究中死亡(下壁加后壁AMI者)。
1.2 方法:對所人選病例在發病24 h及2周分別記錄心率、血壓、心功能Killip分級、是否吸煙;記錄心電圖心肌梗死部位及范圍(將廣泛前壁或復合部位心肌梗死者定為梗死面積廣泛,局限前壁、前間壁、下壁心肌梗死者定為梗死面積局限)。
1.3 觀察項目及儀器:化驗血糖、血脂。對入選病人48h內(21.8h+13.6h)及14d(14d±3d)各行Holter檢查1次,由同一名有經驗的心電圖副主任醫師進行操作,利用美國H-SctibeⅡ12導Holter,連續監測24h心電信號,剔除異位搏動及偽差,并由計算機(3.62版本分析軟件)自動計算正常竇性心搏的R-R間期,計算以下時域指標.NN間期標準差(SDNN);NN間期平均值的標準差(SDANN);全程NN間期之差的平方根(rMSSD);相鄰NN間期差值超過50 ms的心搏數占NN間期總心搏數的百分比(PNN50)。利用傅立葉(FFT)法計算頻域指標包括低頻功率(LF)、高頻功率(HE)。
1.4 統計學處理:計量資料以均數±標準差(X±s)表示,所有數據均采用SPSS(10.0版本)軟件進行處理,顯著性檢驗利用t檢驗得出統計學結果,P<0.05有統計學意義。
2 結 果
2.1 AMI病人不同梗死部位HRV各指標變化:30例AMI病人不同梗死部位無論極早期還是穩定期,HRV各指標均無統計學意義(P>0.05)。
2.2 不同梗死面積AMI病人HRV各指標比較,30例病人中,梗死范圍廣泛者18例,梗死范圍局限者12例。不同梗死面積AMI病人HRV各指標。
3 討 論
有研究認為非前壁心肌梗死的心率變異性指標高于前壁心肌梗死其原因可能與神經分布有關。而本研究發現前壁與非前壁AMI病人無論極早期(平均21.8 h),還是穩定期(2周)HRV各指標均無統計學意義,提示AMI早期HRV降低程度與梗死部位無關。梗死部位對HRV的影響可能僅限于AMI發病最初數小時,這與Webb等研究結果相似。心肌梗死面積直接影響心功能,同時長期缺血及大面積梗死必然會直接造成神經纖維的不可逆損傷。本研究結果顯示,無論極早期還是穩定期,梗死范圍與HRV均有明顯相關性,梗死范圍大者,HRV各指標明顯減低。董魯燕等通過對103例AMI病人的研究也得出.梗死范圍廣泛者HRV顯著小于梗死面積局限者。提示梗死范圍的不同,可直接影響HRV的高低,并影響HRV的恢復程度,從而影響心功能。
心力衰竭或泵衰竭是大范圍心肌梗死主要的并發癥和致死病因,而心肌酶尤其肌酸磷酸激酶(CPK)及其同工酶(CK-MB)峰值的高低與梗死面積密切相關。何秉賢認為在診斷急性心肌梗死者,CPK對估計梗死的范圍與時間的幫助更大。心肌酶峰值,尤其是CPK峰值與∑Q面積存在一定的相關性。而通過∑Q面積可間接反映心肌梗死范圍。心肌梗死范圍則直接影響心功能,異常收縮運動超出左心室心肌的15%便可使射血分數降低,超出25%可發生心力衰竭,超出40%可出現致命性的心源性休克。梗死面積越大,心肌酶峰值越高,心功能越差,HRV越低。由此可見,利用HRV可對AMI預后進行多方面預測,在臨床上不但可以使高危病人更積極接受藥物或其他治療,而且可以使低危病人避免不必要的藥物治療所帶來的不良反應。
本文編輯 王雅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