假如無錫小天鵝到廣東的貨車,回來的時候能順便拉上科龍的貨到無錫;而科龍往北跑的車回去的時候又能帶上小天鵝的貨,這樣一來,兩家公司不是都省了錢嗎?于是雙方共同成立了一家第三方物流公司。之前小天鵝和科龍外出送貨的車回去時都是空車。而當時小天鵝每年的物流成本占生產成本的8%。
事后,新的運輸方式使小天鵝的物流成本節省了37%。
據統計,目前中國70%的企業都擁有自己的車隊,但只承擔了自身53%的物流業務,80%的企業擁有自己的倉庫,但只存放了自己公司40%的產品。
像小天鵝與科龍這樣,在同一區域或跨區域整合資源,形成服務于制造業的物流網絡,正是發展現代服務業的主要目標之一,也正是國家正在大力扶持倡導的生產性服務業。它不僅能大大壓縮企業成本,而且能給制造業創造新的利潤增長點。
政策驟然發力
中國服務業的開放整體晚于制造業,2001年加入WTO之后,中國政府一直積極促進服務領域的開放,但當前約62%的開放度依然相對較低,而發達國家一般在80%左右。目前,中國服務業市場化程度依然嚴重不足,市場杠桿在服務業的資源配置中還沒有充分發揮作用。電信、鐵路、郵政、民航等領域中的壟斷性經營既限制了行業自身競爭力的提升,更不利于這些行業服務性職業心態的形成和積累,制約了行業服務水平的有效提升。
國家意識到了這個問題。在“十一五”規劃綱要中,不僅明確提出要大力發展生產性服務業,以“細化深化專業化分工,降低社會交易成本,提高資源配置效率”,而且根據中國目前的經濟發展階段與產業實際狀況,突出強調要“優先發展交通運輸業”、“大力發展現代物流業”、“有序發展金融服務業”、“積極發展信息服務業”,并“規范發展商務服務業”。
2007年初出臺的國務院7號文件《國務院關于加快發展服務業的若干意見》中,針對生產性服務業又再次強調,要“促進現代制造業和服務業的有機融合、互動發展”,并“通過發展服務業實現物盡其用、貨暢其流、人盡其才,降低社會交易成本,提高資源配置效率,加快走上新型工業化發展道路”。針對“十一五”規劃綱要中提到的幾大生產性服務行業,《意見》則進一步指出,要“提升物流的專業化、社會化服務水平,大力發展第三方物流”;“積極發展信息服務業,加快發展軟件業,堅持以信息化帶動工業化,完善信息基礎設施,積極推進‘三網’融合,發展增值和互聯網業務,推進電子商務和電子政務”;“有序發展金融服務業,健全金融市場體系,加快產品、服務和管理創新”;“規范發展法律咨詢、會計審計、工程咨詢、認證認可、信用評估、廣告會展等商務服務業”。
除此之外,《意見》還增加了兩大行業,即科技服務業和商務流通業。對于這兩個生產性服務行業的發展思路,指出要“大力發展科技服務業,充分發揮科技對服務業發展的支撐和引領作用,鼓勵發展專業化的科技研發、技術推廣、工業設計和節能服務業”;“提升改造商貿流通業,推廣連鎖經營、特許經營等現代經營方式和新型業態”。
顯然,對企業而言,這意味著財富的阿里巴巴山洞,即將轟然洞開。
為什么是生產性服務業?
國家為什么近期突出強調要加快生產性服務業發展呢?其原因主要有二:
一方面,經濟服務化是世界經濟發展的客觀趨勢,而中國服務業發展的狀況卻與之相悖。2004年,世界高收入經濟體的服務業占GDP的平均水平已經達到70%,中等收入經濟體也達到了56%,即使是低收入經濟體也有52%的水平。而中國,到2006年服務業占GDP的比重只有39.5%。
進一步看發達國家服務業的行業結構,主要面向生產者的生產性服務業則在服務業當中占主導地位。以美國為例,根據《美國總統經濟報告2006》提供的數據,到2004年,美國服務業占GDP的65.8%,其中生產性服務行業占到GDP的52.1%。需要指出的是,這其中不包括政府提供的服務。

注:①資料來源于《美國總統經濟報告2006》;②其中的比重為各行業增加值占服務業的比重。
同樣是2004年,根據《中國統計年鑒2006》提供的數據,中國服務業占GDP的比重僅為40.4%,其中生產性服務業,僅占22.4%,比美國低了近30個百分點。為了便于對比,這里也沒有包括政府提供的一些公共服務,如水利、環境和公共設施管理業,以及公共管理和社會組織。
需要指出的是,一是國內外的服務業的行業分類標準有所不同;二是中國由于具有特殊的國情和經濟發展階段,生產性服務業所包含的具體行業與國外也并不完全相同,其中最典型的差別就是房地產業,在國外是屬于生產性服務業,而在中國,目前則屬于消費性服務業。

注:①數據來源于《中國統計年鑒2006》;②其中的比重為各行業增加值占服務業的比重。
另一方面,中國經濟經過近30年的持續快速增長,現在正面臨著資源能源緊張、環境污染嚴重和勞動力成本上升等一系列因素的瓶頸約束,因而迫切需要推進經濟結構優化升級、實現經濟增長方式的根本性轉變,而加快服務業,特別是生產性服務業發展,則是完成這些戰略任務的有效途徑和必由之路。因為生產性服務業可以通過降低社會交易成本、促進人力資本和知識資本深化、培育產業競爭優勢、增強產業自主研發設計與創新能力,以及推動社會專業化分工的深化等多種途徑與方式,支撐產業升級與競爭力提升,實現經濟增長方式的根本性轉變。
新價值的創造者
按照美國管理學大師邁克爾·波特的價值鏈理論,企業的價值創造是通過一系列活動完成的,其中既包括內部后勤、生產作業、外部后勤、市場和銷售、服務等基本活動,也包括采購、技術開發、人力資源管理和企業基礎設施等輔助活動。
在經濟全球化條件下,這種價值已經形成全球價值鏈,具體涉及從產品開發設計、原料采購和運輸、半成品和成品的生產和分銷,售后服務、循環利用等整個過程。
如果以美國最為成熟的商用直升飛機的生產為例,其中只有頂部和尾部的螺旋槳是在美國生產,而其它的部分基本上都是在國外生產。頂蓋部分和尾部在西班牙生產,中間的機身部分在日本生產,起落架在巴西生產,機頭在中國臺灣生產,機尾在中國井岡山生產。
不僅飛機生產是在全球范圍內進行分工,電腦等很多的標準化產品,都是在全球范圍內進行生產。當然,這還僅僅是生產環節,如果考慮到研發設計、原輔材料采購、市場營銷和品牌經營等全部價值鏈環節,那就更為全球化了。
進一步分析全球價值鏈中的各種活動,除了極少的生產加工、制造和組裝環節外,絕大多數都屬于生產性服務環節,比如研發設計、市場營銷、品牌經營、物流管理等。隨著社會專業化分工的深化和外部市場環境的日趨完善,有不少生產性服務環節已經從母體產業中分離出去而形成獨立的生產性服務業,如金融服務以及一些會計、法律、廣告宣傳、策劃等商務服務,甚至有的產業當中連研發設計、營銷管理等戰略性環節也已經外部化了。
綜合起來看,生產性服務環節越來越成為全球價值鏈中的主要增值點和盈利點,尤其是其中知識資本和人力資本密集型的高級生產性服務環節,如“微笑曲線”左端的研究、設計和右端的市場營銷、品牌經營和售后服務等。有統計數據顯示,在“微笑曲線”兩端的生產性服務環節通常各自占據整個產業利潤的20%~50%,而中間的加工生產環節僅占5%左右的利潤。
具體到產業,不妨以汽車產業為例。有研究顯示,在全球汽車價值鏈當中,汽車銷售的利潤僅占整個汽車產業利潤的20%,零部件供應的利潤占20%,而汽車今后產生的系列服務業利潤則高達60%左右。再比如鞋業,附加價值最高的是營銷,耐克、阿迪達斯就處于這個領域;原料生產次之,臺灣生產PU、PVC人造皮革的廠商就是典型代表之一;增加值最低的則是具體的制鞋廠,因此,臺灣制鞋業多半移往東南亞或中國大陸加工。
進一步到產品。在美國市場上流行的芭比娃娃,大部分都是中國蘇州企業貼牌生產的。這個娃娃在美國市場上的售價是10美元,但在中國的離岸價格卻只有2美元。而這2美元還不是最終利潤,其中1美元是管理費和運輸費;剩下的1美元當中,有0.65美元用于支付來料費用,最后剩下的0.35美元,才是中國企業所得。再比如,溫州生產的打火機,我們自己賣到歐洲只要2歐元一支。同樣的打火機,外國人買回去貼上牌子,再拿到歐洲去賣,價格都在20歐元以上。
為什么美國和歐洲能夠占有如此高比例的價值和利潤,其中的重要原因就在于研發設計、品牌和營銷等高級生產性服務環節都是由他們來從事的。中國企業在這些環節上,太需要加強。
正因為生產性服務越來越成為全球價值鏈當中的主要增值點和盈利點,因此,各個生產性服務行業也越來越成為國際產業競爭的焦點和熱點。而中國要實現產業升級、提升制造業競爭力,無疑也必須從生產性服務環節(或生產性服務業)著手。事實上,在國際上比較著名的國內外企業,都是在某些生產性服務環節做得非常突出。
國外的,比如說沃爾瑪。它榮登《財富》美國500強公司第一,靠的是什么?靠的是它全球第一的采購網絡和物流配送網絡。如果沒有這一獨特的、戰略性網絡的支撐,它如何才能保證“天天低價”的競爭優勢?
國內的,比如海爾。它之所以能走出國門、走向世界,除了注重產品質量外,主要有兩方面的原因:一方面它是能夠根據國內外消費者的個性化需求來進行產品開發和設計,另一方面則是它的物流、營銷和售后服務做得相當出色。正因為如此,它的品牌才能深入消費者的心里,贏得國際消費者的青睞。
挖掘無限商機
既然國家目前大力鼓勵發展生產性服務業,而且生產性服務也是最能實現增值和盈利的環節和行業,那么,我們如何去挖掘生產性服務業當中所蘊藏的無限商機呢?
1、以更新的技術,改造傳統的生產性服務業。比如通過現代信息通訊和網絡技術(如EPR),來改造傳統服務業的管理水平,提高服務效率,保證服務的及時性,并通過降低破損率來降低服務成本,具體到行業,如交通運輸倉儲業、物流業和商業等。
2、以更高的平臺,構建覆蓋全國的網絡型生產性服務業。以更大的魄力,構建一個覆蓋全國的網絡型平臺和品牌,就像跨國經營的麥當勞、沃爾瑪那樣,既有利于貨暢其流、物盡其用,又便利了跨區域消費者的選擇,如商業、運輸業、物流業、旅館業、餐飲業等。
3、以更新的模式,發展新型生產性服務業。比如網上中介服務業,如網上展覽、網上推介與宣傳等;再比如網上定制與設計標準化產品,學習DELL電腦的模式;還有就是網上銷售一些質量容易辨別的產品,如賣圖書的當當網等。其關鍵是要保證網速快、產品更新快、配送及時。另外比如新興的分眾傳媒、經濟型酒店、連鎖經營等,逐漸成為中國經濟的興奮點,而制造業在人們眼中,正在變得次要。
4、以更高的質量,躋身生產性服務高端市場。很多個性化服務要求比較高的高端市場,最重要的是保證服務的質量和及時性,而它們對服務價格的敏感性并不是太高,如咨詢業、法律服務、理財服務、風險投資業等。
5、以更好的人才,開發高級生產性服務市場。高級生產性服務業對人才和知識的依賴性較高,中國每年培養那么多高學歷人才,并引進許多學成歸國人才,現在比較欠缺的是為他們搭建的工作平臺和表現舞臺,特別是比較寬松自由的平臺與舞臺,如開發設計行業、軟件設計與編程行業、投融資行業等。而印度在這方面的能力,已引起全球關注。
鏈接:
服務業,即提供服務的獨立核算的企業的集合。而服務,按照功能不同,可以分為主要面向消費者的消費性服務和主要面向生產者的生產性服務。
事實上,同一行業提供的服務,往往既可以滿足消費者的最終消費需求,也可以滿足生產者。
中國比較典型的生產性服務業主要包括:交通運輸和倉儲業;信息傳輸、計算機服務與軟件業;批發零售貿易業;金融(保險)業;租賃與商務服務業;科學研究、技術服務與地質勘查業;水利、環境和公共設施管理業;公共管理與社會組織。而餐飲業、房地產業、旅游業、居民服務業則屬于比較典型的消費者服務業。
(作者為清華大學21世紀發展研究院博士后)
編輯 王長勝
E—mail:xxxcs@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