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由與規(guī)則,似乎是兩個對立的概念。甚至有人認為,自由等于放任,規(guī)則等于束縛。那么,對孩子來說,自由和規(guī)則,哪個才對她的成長更有利呢?
自由就一定會帶來快樂嗎?規(guī)則就一定能帶給孩子美好的未來嗎?
嘉賓觀點
“給孩子自由,真的就會讓孩子自由了嗎?這可不是一件簡單的事,孩子得到了自由,可并不是性格就往好的方面發(fā)展了。如果不及時限制,以后的脾氣會越來越糟糕,當她的行為超越了限度,會給大人們帶來更多的煩惱。”嘉賓:梅盈教師
首先,過度的自由可能會讓孩子過分以自我為中心,對周圍事物非常冷漠。
拿我身邊的一個故事為例。西西的父母深受讓孩子自由思想的影響,因而西西成長的過程得到很大的自由度。西西很喜歡看卡通片,貓和老鼠、奧特曼都是她的最愛,經常是連續(xù)看卡通片很長時間,也不出門和別的小朋友們玩,日復一日,她的父母要看電視也不給,更是她看電視的時候,任何人都不能靠近電視機,否則哭鬧一陣子才肯罷休。
其次,過度的自由可能讓孩子喪失基本的禮儀。再說一個例子。峰仔的家人都寵她,他喜歡吃的東西,父母肯定會買回來給他,在餐桌上他總是挑自己喜歡吃的,而且會一口氣把一碟喜歡的菜吃完,他的父母沒有制止他的行為,以為讓他吃多點,對身體好。久而久之,他到別家做客吃飯的時候也是這樣,而且也聽不進父母的勸阻,很沒禮貌。
由此可見,沒有及時制止孩子的行為,必然帶來弊端。尤其是,現(xiàn)在很多孩子從小就知道家人寵她,很多時候都會為所欲為,如果不加以限制她,那孩子更將越來越難管束了。
因此,要給孩子自由,更要對孩子規(guī)劃出自由的界限,給孩子立下規(guī)矩。
“我認為孩子要放養(yǎng),給她空間,不能去限制她的自由,限制她的想象空間。孩子的思想本來就像張白紙,里面記憶的內容是由她自己在生活中摸索出來的,如果什么都限制了,她就像個機器人,只有個開關,什么思想都沒有了。”
嘉賓:Puma 動漫設計師
我們都知道,孩子的思想是在無限的擴大,是無止境的,他們不像大人的想法這么的復雜,只是很單純的知道我想做什么,想說什么,不愿受任何人的干涉。如果受到別人的干涉,會給她的心理造成一種陰影,她會覺得我想做什么事情,都會受到干涉,那我是不是什么事都不能做,又或者是應該背著家人或別人去做呢?容易造成叛逆心理。反之,如果不去干涉并且鼓勵她去做,就更能挖掘她的潛能和幫助她找到她的興趣所在。
以下樓梯為例,小小的孩子下樓梯時,她沒有空間的感覺,所以她最初學習下樓梯,是先用手試探的。因為手的感覺能夠以最快的速度傳到大腦里面,讓大腦幫她感覺這一級臺階到另一級臺階的幅度有多大,用手試探的過程正是她在學習識辨空間感。等她會用腳下樓梯后,她也決不會正面下樓梯,而只敢用手扶著樓梯的扶手,側著身子下去。為什么?因為這樣的方式她認為更安全。這就說明孩子會用自己的智能構思去感覺和摸索她身邊的環(huán)境。就這個例子,也許您會心疼孩子,會扶著她下樓梯或索性抱起,那么她的思維空間得不到發(fā)掘,她總是覺得我不敢去下樓梯,很畏懼,并且容易對大人形成一種依賴性。
專家觀點
“向往自由是孩子的天性,自由的多少卻又是由家長決定的,這就是所謂的規(guī)矩。至于該讓孩子自由,還是該給孩子規(guī)矩,基本的原則,就是要將二者結合才行。”
指導專家:盧婷
中山大學心理學碩士;廣州逸群兒童心理中心咨詢醫(yī)師
要給孩子自由。
擁有自由心靈的孩子,才擁有更寬廣的視野。長大以后也會以更加開放包容的心態(tài)去面對這個世界。
自由是順應孩子心理發(fā)展歷程的表現(xiàn)。從孩子很小的時候,我們就能發(fā)現(xiàn),她希望能夠掌控一些狀況,希望能夠獨自做一些事情。比如玩積木,如果家長只管把孩子和積木放在一起,而不去插手的話,就會發(fā)現(xiàn),當孩子完成一項“工程”之后,會對自己親手取得的成果非常有成就感;與此相反,在父母幫助下取得的成果,孩子往往不會珍惜,這是因為,家長的“好意”破壞了她的自由”。
自由也是家長對孩子信任的表現(xiàn)。給孩子自由活動的空間,讓孩子獨自面對一些狀況,會讓孩子覺得,父母是在平等的看待自己。如果任何事父母都插手去管的話,孩子會覺得,在父母眼里,她永遠都長不大,離開父母,她永遠都做不成任何事。久而久之,惰性也就形成了。
然而,給孩子自由,并不等于放手不管。所謂給孩子自由,就是雖關注著孩子的活動,卻既不動口也不幫忙,這稱為放手。在這種關注的過程中,當孩子自己有什么不懂的,或是做不好的事情時,她會時不時地來到媽媽身邊。這時候,媽媽的存在以及關注,對孩子來說便具有極大的意義。值得注意的是,放手不等于放任、放縱,放任的父母是不會關心孩子的活動的,是父母不負責任的表現(xiàn)。若是放任不管,孩子便感覺不到父母的溫暖,也培養(yǎng)不出對父母的信賴感。因此,要給孩子立下一定的規(guī)則。
如何立規(guī)則?
首先,解釋規(guī)則時態(tài)度要堅定。猶豫不決則會和孩子陷入無休止的談判中;而以懇求的態(tài)度去要求孩子遵守規(guī)則,則等于是對孩子的一種挑逗,甚至會起到相反的作用。同時,家長應對規(guī)則本身解釋清楚,到底哪些是不允許的行為。規(guī)則要全面、詳盡,以防片面的解釋讓孩子誤解。
其次,讓孩子留有希望。當孩子想得到一樣東西而又必須拒絕時我們至少應允許孩子保留這個愿望。家長可以對孩子的這種心情表示理解。但原則堅決不能放棄,對特殊規(guī)定可以用不同的語氣來表達。例如,運用以下四個步驟可能會獲得一定的效果:1、了解孩子的心愿,“今晚想去兒童樂園玩?”2、明確表示對某一具體行動的規(guī)定。“但我們已經規(guī)定了,要上興趣班的日子不能去兒童樂園。”3、提出一種部分滿足孩子心愿的方式。“你可以等到周六、周日再玩。”4、幫助孩子平息抵觸情緒,說出對孩子心情的理解:“顯然你不喜歡這個規(guī)定。”這樣就比直截了當?shù)卣f“有興趣班,不允許去兒童樂園”更容易被孩子接受。
再次,要保護孩子的自尊心。家長在制定規(guī)則的時候要謹慎考慮,盡量避免孩子的抵觸心理,保護孩子的自尊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