選擇什么樣的音樂做胎教音樂?一說到這個問題,
也許很多準媽媽馬上會想到是選古典音樂還是現代音樂?
是選民族音樂還是流行音樂?其實,用古典或流行的標準來選擇胎教音樂,
正是準媽媽們常常出現的一個誤區。
選擇胎教音樂的三個標準
其實,胎教音樂的選擇與古典還是現代并沒有直接的關系,對于胎教音樂的選擇通常需要依據以下幾個標準:
● 音樂的節奏要與人的心跳頻率接近。大約每分鐘60 - 70 拍。節奏不能過快,太快的節奏會使胎兒緊張。但并不是說舒緩的音樂就好,過于平淡或單調的音樂也不好。搖籃曲或重復單調歌詞的音樂,可能很快地讓孕婦和孩子睡著,這樣就不能達到胎教的目的了。
●音樂的頻率范圍不能超過2000 赫茲。這是因為胎兒的腦部發育尚未完整,其腦神經之間的分隔也不完全,因此,過高的音域會造成神經之間的刺激串聯,使胎兒無法承擔負荷,造成腦神經的損傷。輕則在出生后聽不到高頻范圍的聲音,重則有可能導致失聰。
●音樂的節奏不能過于強烈,不應有突然的巨響。胎教音樂中不能使用較強節奏的架子鼓等打擊樂器,因為架子鼓的“咚咚”聲和子宮內的胎音混合在一起,形成一種不協調的雜亂無章的混亂節奏,會給胎兒帶來不良的刺激。另外,音樂中如果出現突然的巨響,會給胎兒造成驚嚇。
根據這三項標準來選擇胎教音樂,不管是古典音樂還是現代音樂,民族音樂或是流行音樂,只要是不符合這三個標準的,都不能作為準媽媽的胎教音樂使用。
此外,胎教音樂不宜過長,五至十分鐘的長度是較適合的,而且要讓胎兒反復聆聽,才能造成適當的刺激。等到胎兒出生之后再聽到這些音樂就有熟悉的感覺,能夠令初生嬰兒有待在母體內的安全感,對于安撫嬰兒情緒相當有效。
優秀的胎教音樂
依照上面所說的三條標準來選擇胎教音樂就會發現,其中古典音樂占了相當大的比例,但這并不能說明所有的古典音樂都適于胎教。一部分古典音樂(特別是巴洛克音樂)因為其節奏和母親的心跳旋律相近,所以對胎兒和新生兒有啟發和安撫的作用,巴赫《G 線上的旋律》、莫扎特《21號鋼琴協奏曲》、韋作特《D 調廣板吉他協奏曲》、舒伯特《鱒魚》鋼琴和提琴五重奏,這些都是不錯的選擇。
音樂胎教,快樂情緒最重要
現在的準媽媽們大多數受到流行音樂的熏陶比較多,所以,從熟悉程度和個人愛好來說更偏重于流行音樂。因此,面對著專家推薦的一大串外國古典音樂的曲名,很多準媽媽都感到既聽不懂又不喜愛。如果這些音樂連準媽媽們都聽不懂也毫無興趣去聽,那么它們對胎兒又能發揮什么樣的胎教作用呢?
因此,在選擇胎教音樂時,應當在胎教音樂的標準之內,盡可能挑那些自己熟悉并喜愛的樂曲。古典音樂也好,民族音樂也好,流行音樂也好,只有自己喜歡聽,聽著才會心里高興,才能把欣賞音樂的美感和快樂的情緒傳遞給腹中的胎兒,這樣才能說是達到音樂胎教的目的了。反之,再著名的樂曲,如果不愛聽,甚至聽了味同嚼蠟、心煩意亂,那么這種不良情緒也會傳遞給胎兒,胎兒當然也感覺不舒服,音樂胎教不就適得其反了嗎?所以,要想做好胎教,培養準媽媽自己的音樂興趣也是很重要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