規模經濟是市場經濟的一種現象,也是經濟學中的一個重要范疇。隨著中國進入“后WTO時代”,中國市場進一步開放,作為資金密集型的房地產業,其資金實力、開發能力以及技術水平上都與國外房地產業存在較大差距。所以無論從全球經濟一體化的趨勢,還是中國市場經濟的客觀要求,以及產業成熟度考量,培養和扶植房地產業的發展,走規模經濟之路成為房地產業發展壯大的必由之路。
問題總有兩面性。由于我國房地產業尚處于發展的初級階段,因房地產投資過熱可能引發的市場風險和金融風險而成為中央政府關注點。為了防止經濟運行超過一定的速度和幅度帶來的負面效應,需要為經濟循環降溫,中央政府的宏觀調控就成為經濟循環發展的調節器。由于財政貨幣政策的傳導機制不暢通,宏觀調控可能導致經濟的急剎車,引發經濟降溫。在扶持房地產業實現規模經濟的同時,使用調控手段優化資源配置。實現“適度規模經濟”,同時也要防止因為調控引起經濟的大幅降溫。
在市場經濟環境中,房地產開發企業謀求占有率的提高和市場份額的擴大,成為企業追逐利潤最大化表現形式。由于當前我國房地產業的集中度不高,中國最大的房地產開發企業萬科在全國市場占有率是1%,與美國最大開發商4.5%的市場占有率相比,規模依然有較大的上升空間?,F階段中國股市的股改擴容和房地產信托等金融創新,改善了房地產企業規模擴張的融資平臺。房地產業企業通過發展規模經濟,從根本上改變主要產業的重復建設和重復生產造成的過度競爭狀況,在一定程度上達到分工的專業化、成本的節約,發揮開發商的低成本優勢和差別化優勢。同時有利于平緩需求波動,增強抵御市場風險的能力,提高經濟效益和市場競爭力。
“吃、穿、住、行”,其中住房成為人們最大的單筆消費支出。近幾年,中國70大城市的大部分城市,房價高起而且增幅明顯,住房也就成為工薪階層的“三座大山”之一,房地產業的投資增速過快還帶來一系列社會問題。房地產開發規模并非越大越好,適度有序的發展才能保持經濟的良性循環。為了緩解房地產業過快的增長,對房地產的調控也就成為了一種常態。由于房地產業的關聯效應巨大,擔心因為調控造成經濟的降溫,引發國民經濟下滑和失業人數增加,所以政策在扶持規模經濟和適度調控之間搖擺。
如何有效遏制因為調控引發經濟降溫,同時又保持房地產業的適度規模效應?需要找到現階段中國經濟的癥結,建立有效的市場機制,從而形成市場的資源配置體系、市場傳導機制和經濟運行機制。讓宏觀調控由原來的“剎車機制”轉變為制定新的“自控機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