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想很長一段時間內(nèi),人們都會對于一則所謂的“娛樂新聞”感到觸目驚心,那便是楊麗娟全家的追星事件。追星的人見過不少,但從沒見過像楊麗娟這樣追星追到家破人亡的。為了追星,楊麗娟最終換來了老父親的一紙遺書。一場悲劇讓我們看到了一個病態(tài)的家庭。
愛一個人有錯嗎?當(dāng)這句被問爛了街的話再次擺在我們面前時,我們給出的答案當(dāng)然是“沒有”。可是,楊麗娟一家的愛顯然是錯上加錯,因為他們的愛沒有原則,儼然忘記了愛不是縱容,愛也需要理智。
16歲起,楊麗娟“愛”上了劉德華,為此她放棄了學(xué)業(yè),不工作也不干活,目光呆滯,與世隔絕。偶像不過是我們成長歲月里的一個影子,他們和我們生活在不同的空間里,各有各的軌跡。他們或許被融入了我們的青春年華,但絕對不該成為我們生命的全部。但楊麗娟顯然沒有想過這些,她的房間貼滿了劉德華的張貼畫,她的夢里全是這個遙不可及的明星,她的理想就是盡可能地接近這個根本不可能真正走進(jìn)她生活的偶像。她的生活已經(jīng)被完全改變了,失去了自我,失去了尊嚴(yán),失去了一個正常人該有的理智。可楊麗娟卻執(zhí)迷不悟,甚至在父親自殺后,她還在堅持要再單獨見劉德華一面,完成父親的“遺愿”。什么力量可以使一個人如此沉迷,我找不到答案。
同樣令人痛心的是楊家父母對于女兒無限縱容的“愛”。如果說楊麗娟在“中魔”之時年幼無知,那么父母的責(zé)任當(dāng)然是引導(dǎo)和教育,并最終把女兒帶回正途。楊家父母也曾勸說過,可在無效的情況下,他們的態(tài)度來了個360度的大轉(zhuǎn)變,從勸說變成支持,跟女兒一起不朝四六地追起了星。賣房、籌款,甚至不惜賣腎,一系列不可思議的舉動在楊家頻頻發(fā)生。楊家父母不愛女兒嗎?不,他們太愛了,愛到?jīng)]有原則,愛到不分是非,愛到陪上了自己的命。可這樣的愛卻令人恐懼,令人心驚。父母應(yīng)該在兒女的成長過程中扮演什么樣的角色?縱容絕對不是答案。
試想如果每個人都像楊麗娟一樣,劉德華有多大的能耐承受得起?如果每個父親都像楊父一樣,劉德華有多少條命可以賠?愛一個人原本沒錯,但這分愛必須是有理智的,心態(tài)健康的。否則,愛得越深,傷痛越深。
更讓我忍無可忍的是之后發(fā)生的一些事。執(zhí)迷不悟的楊麗娟及其母親不僅沒有停止自己的荒誕行為,甚至以最快的速度再次返港,挨家挨戶地敲門,期盼開門的就是劉德華。可笑的是,她們的瘋狂讓很多旁人動起了心思——某媒體為了所謂的獨家新聞,不僅提供食宿,而且?guī)兔β?lián)系再次赴港事宜,再有那個楊臣剛竟然搞出個什么“捐款發(fā)布會”。獨家新聞固然重要,再紅一把固然重要,但在這個時候大施拳腳,就顯得太趁人之危、太居心叵測了。
其實,愛一個人,關(guān)心一個人有太多的方式,不需要沉醉其中,不需要無限縱容,更不需要大聲吆喝,搞得眾人皆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