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2008年夏季奧運會的倒計鐘聲早已敲響,奧運火炬已開始在全國范圍內火熱傳遞,和往年奧運會不同的是,極限運動第一次被列入奧運會比賽項目。有些人不解:極限運動尚屬于少數(shù)人的“邊緣”運動,何以能登上奧運會的大舞臺?
比較合理的答案是這樣的:只要這項運動能夠普及,而且符合奧林匹克精神就可以。
奧林匹克精神可概括為“更快、更高、更強”,此“三更”精神逐漸為鎮(zhèn)靜自信的青年所崇尚。而極限運動,可以亳不夸張地說,是奧運精神最佳演繹者。就像今次我們采訪的三個極限運動愛好者。流浪是玩摩托車的,追求的是“更快”:悠哉是玩滑翔傘的,追求的是“更高”;浪人是攀巖,追求的是“更快、更高、更強”。
也許都是平日里很難接觸到的一類人,以為是只存在于電影和電視里的那一類追求速度與高度、用激情玩命的那一類傻年輕。認識之后你才發(fā)現(xiàn),原來,他們就是生活在我們身邊的普通人。做著一份你絕對聽說過的工作,在東街口擁擠的人群中與你擦身而過,去安泰和橋亭吃魚,下午在三杯咖啡坐一坐,有時晚上去花園一號或者藍調喝一杯,有個周二你還與他同在電影院觀看同一部半價場的《蜘蛛俠3》。
不同的地方就在于,到了周末或者其他可利用的空閑時間,脫下了襯衫和西褲,流浪騎上他心愛的摩托車,戴上頭盔,穿好護甲,和三五個同伴一起趁夜色漸至,向鼓嶺出發(fā)了。路邊的樹木漸漸模糊掉,月亮像保護神如影隨形。大腦是空白的,什么都不用思考。耳邊只剩下風的呼嘯,那像是一種召喚。召喚著他,飛向更快更遠的地方——那是靈魂的深處嗎?
悠哉呢,工作在三明,卻一有時間就現(xiàn)身福州,并美其名曰:“來開會。”他總是笑嘻嘻樂呵呵的。在三明、福州和廈門之間走來走去。你能想象有一天,他系上他一萬塊的滑翔傘,從三明的某個山頭起飛,然后一路晃晃悠悠地邊看云邊打瞌睡地落到福州嗎?一切皆有可能。
而身輕如燕的午夜浪人,早已過了在午夜出沒的年齡,他很乖。每天12點之前關了手機上床睡覺,QQ只跟熟人聊天兒。帶隊去攀登一座比一座更陡更高的峭壁,有時也去溪降,有時也想象有一天自己是否有望成為中國的“蜘蛛俠”。當然,有時他也常想屬于自己的MJ到底什么時候出現(xiàn)。
好像說的跟主題亳不相干。
可是親愛的讀者,說了這許多,我只想告訴你,看似屬于“邊緣”的極限運動也要被列入奧運會比賽項目了,看似那些運動者離我們遙遙而不可及,看似奧運會是屬于北京屬于國家運動員的事、是與我們毫不相干的事。而實際上呢,很多運動者就生活在我們周圍,北京奧運動會是全世界人民的奧運會,只要你愿意,攀巖也好,飛翔也好,都是可以立刻成為現(xiàn)實的,更何況是跑步游泳打打羽毛球?
全民行動,挑戰(zhàn)自我,挑戰(zhàn)“更高、更快、更強”,才是奧林匹克最具價值的意義。
越賽越快樂
程 香 獨自流浪
獨自流浪。男,33歲。某貿易公司市場部經(jīng)理。戶外運動和摩托運動愛好者。目前居福州。
“聽風,看海,品斜陽,獨自流浪。愛車,愛云,愛生活,悠遠飛揚。”
流浪的本名叫許悠揚。這是朋友送他的兩行詩。詩中有他的名字,有他的理想與熱愛,有他的生活,和一顆流浪的心。
我問他,騎上摩托車,帶上心愛的女人,攜愛走天涯,是不是某個時期的理想?
他答:我們騎車不喜歡帶人,所以沒想帶什么人。不過騎車去西藏是我的夢想。
我臉紅。以一個小女人的心思去揣測一個真男人的理想,真是一個錯誤。
對話錄>>>
問:做男人真命苦,要烈酒才訴苦。這是你今日QQ簽名。說說你理解的真男人。
答:這是一句歌詞。我看了喜歡就放上了。
問:第一次接觸摩托車,是什么時候?通過什么途徑?
答:其實從小從電影里看到摩托車我就喜歡上了。大概90年吧,媽媽買了輛木蘭(早期女式摩托車),我就開始騎摩托車了。第一次騎男式掛檔車就開上街了,那時是建設50的。
問:玩車的內容。
答:剛開始玩大排量摩托車的時候喜歡的是刺激:追求速度:喜歡風從耳邊吹過的感覺,咻……咻…看著路邊的景物飛馳而過,那種感覺就像世間萬物都停止了,只有我和時間在賽跑。現(xiàn)在我玩些花樣,主要是玩甩尾、翹頭和翹尾,更喜歡開車跑長途,體會沿途的自然美景。
問:一般你開多快?
答:在城市里時速一般在80—90,有些不擁擠的路段時速都在100以上。上次我回寧德老家,開到了180。我這速度不算什么,還有比這更快的,在國道上開到2D0多。不過我其實反對飚車,對人對己都不安全。玩摩托車應該帶著健康的心理,體會開車的樂趣,而不是一味的追求速度,那些開車不顧及別人安全的只會帶來苦果。
問:會很危險?警察不抓嗎?
答:警察抓呀。但是他們一般不追,看這行頭我們像是兩搶嗎?再說也追不上(笑)。我們開車的人懂得保護自己,配備較好的頭盔、護甲、護膝、護肘、手套、摩托專用服(一般是皮的)、摩托靴等,而且對道路很敏感,路面平坦又人少的時候就開得快,稍微感覺有異常情況就慢下來。所以說,也不是很危險。
問:摔過嗎?
答:(他給我看手臂上的傷疤)像這樣的傷,玩車的人個個都有。呵呵。95年的時候摔過一次比較厲害的,差點報廢了。就是那么幾秒鐘時間,好像經(jīng)歷了兩個世界。
問:現(xiàn)在福州像你這樣玩車的人多嗎。有沒有人組織相關的比賽?
答:其實挺多的,只是現(xiàn)在大家都窩在家里,沒怎么聚。前兩年經(jīng)常玩,常常夜登鼓嶺,半夜里回來餓了,就在西門吃粥,感覺相當美好。我們大部分人純屬業(yè)余愛好,福州有個堡壟摩托車俱樂部有車手參加全國性的比賽,但車手不多。銀川有一個中國國際摩托旅游節(jié)很不錯,有機會很想去看看。
問:會玩到什么時候?活到老玩到老?
答:看以后的時間和經(jīng)濟能力吧。挺花錢的。可能會活到老玩到老吧。
這只是一次飛翔
程香圖 羊皮袍子
悠哉 男 35歲 IT行業(yè)工作者,業(yè)余滑翔傘運動員,目前居三明市。
“滑翔傘是完全個人的。不像打籃球踢足球,可以幾個人完成。要的就是那種個人從高處降落,然后飛捌的感覺。藍天白云下,樹啊草啊河啊,因你注視的角度換了高度,產生了另外一種不同的特別的美妙感覺。”
悠哉戴著一副黑框眼鏡,講話和緩有致,第一眼看過去會誤以為他是人民教師。他工作在三明,人卻經(jīng)常混跡于福州的大街小巷,跟一批同樣熱衷于滑翔傘及其他戶外運動的年輕人喝酒打牌。真的是非常悠哉啊。
對話錄>>>
問:接觸滑翔傘的途徑。
答:朋友的朋友。以前就對它有興趣,從網(wǎng)上查到說只有北京深圳有人教。后來通過一個朋友知道,原來福建也有人玩這個。跟著朋友去接觸了一下,以后就迷上了。
問:多久玩一次?
答:很難所。三明沒場地,一般去廈門。一個月有機會玩一次就不錯了。因為還要考慮天氣、時間等因素。
問:什么樣的場地符合飛翔?
答:視野比較開闊,有可以起步的坡度;降落處要平坦,方便降落;附近沒有高壓線、大樹、荊棘等,防止把傘
問:福建有比較理想的場地嗎?
答:福建找不到很好的訓練場地。去山區(qū)的話,山太高,障礙物又太多。沿海有一些比較適合起飛的坡地,但是都有駐軍,領空上不允許有飛翔物。
問:玩這個危險嗎。
說:危險也危險。前段時間廈門有各個全國最老的滑翔傘員,70歲。因為螺旋撞傷死亡。但是像這樣的事故發(fā)生幾率非常小。我們每次飛之前安全措施都做得很好,而且是幾個人一起出去,幫忙觀天,注意云層氣流等。相對來說還是比較安全的。
問:你不怕?
答:越玩越大膽,就想挑戰(zhàn)刺激的高度。而且接觸久了,你會把飛翔當作是一件再正常不過的事情了,就想你飯穿衣睡覺一樣。它是我生活的一部分。
問:家人沒有阻止過嗎。
答:他們不知道我在玩這個。單位同事也都不知倒。
問:汗。萬一有一天被發(fā)現(xiàn)怎么辦?
答:有網(wǎng)友這么說滑翔傘:把有家的非成沒家的,把有對象的飛成沒對象的,把有工作的飛成沒工作的,把開公司的飛成打工的。我會比這好一點吧!
問:對于滑翔傘在福建的發(fā)展,有什么愿望嗎?
答:當然希望越來越多的傘友加入進來。然后,每年有至少一次的正式點的比賽,讓越來越多的人認識滑翔傘,愛上飛翔的感覺。
在峭壁上跳芭蕾的男人
程 香 浪費表情
午夜浪人,男,攀巖教練,潛水及滑翔運動愛好者。
采訪浪人之前就見識了他飛檐走壁的功夫。那時間,一大群人在邊防部隊訓練場上拍一期封面。浪人也在。那些令常人望而生畏的陡峭墻壁和冰冷的器械,到了浪人這里,仿佛只是普通的平地,只見他身輕如燕,輕輕一躍就上了墻頭,上墻如履平地,就像武俠片里的俠客或者大盜一樣!
當然,浪人不是俠客或者大盜。他只是一個在黃岐海邊長大,生活在福州,熱愛上山下海的瘦小男人。人說攀巖運動是峭壁上的芭蕾,所以,也可以說,浪人是一個在黃岐海邊長大生活在福州,喜歡在峭壁上跳芭蕾的瘦小男人。
對話錄>>>
問:玩多久了?
答:2003年底。那時候是抱著一種目的性接觸簡單生活俱樂部——就是想學習攀巖。后來,俱樂部的浪費和CK,覺得我有天份,送我去北京中國登山協(xié)會培訓。后來就越玩越著迷了。
問:攀巖的主要內容?福建玩的人多嗎?
答:我們玩的主要是野外攀巖、室內抱石和競技攀巖。現(xiàn)在福州有哥倫布、等高線、阿卓三個俱樂部有攀巖隊員。6月3日世界環(huán)境日那天,我們有一個攀巖比賽,我是裁判。
問:平常都去哪里?有專門的場地嗎?
答:沒有固定的場地。福建山很多,但是適合攀巖的不多。我們常去的地方是磨溪,室內抱石大多在哥倫布和等高線兩家俱樂部。廈門倒是有一個15米的國際標準攀巖墻,可惜前不久拆掉了。
問:除了攀巖,其他還有特別愛好的嗎?
答:潛水。我從小在海邊長大,小時候用玻璃和輪胎自己制作潛水器材。而且從小對攀登有特別的敏感。只要手能觸得到的地方,我都能爬上去。這段時間對滑翔傘有興趣,在學習中。
問:聽說你最近在玩走扁帶?
答:對。因為攀巖所需的自然條件太多,還要看天氣等情況。走扁帶適合城市人。就是在都市里,隨時隨地,找兩棵樹,兩幢樓或者兩輛汽車,綁上扁帶就可以走了。很能鍛煉人的平衡感。
問:對攀巖和走扁帶在福建地區(qū)的發(fā)展,你有什么愿望嗎?
答:其實這些年我一直在盡力推廣,希望能引起政府的重視與支持。我的理想中的發(fā)展趨勢是,以后在福建高校內,每年最少舉辦一次巡回賽。因為國內攀巖運動本身就是從高校里發(fā)展起來的。所以,一是想推廣,二是發(fā)展更多的愛好者。
問:聽說廈門大學開設攀巖課程了。
答:是啊,廈大從2006年就開設攀巖課,據(jù)說現(xiàn)在師大也在籌備中了。前途還是很美好的。但是我現(xiàn)在覺得,走扁帶更容易推廣,因為成本很低,200塊以內,而且是低空操作,安全方面可以保障,更適合全民推廣。
極限運動的種類
以下幾種運動方式的真諦也許并不時尚,與人競爭尚在其次,先與自己的惰性和懶散競爭吧,戰(zhàn)勝心中潛在的自卑,也許正是挑戰(zhàn)自我的關鍵。它們并不都是狹義的極限運動,其中妙處。還需自己領會。
人車合一
BMX 小輪車起源于20世紀60年代的美國,隨后在歐美風行起來,1981年成立了國際BMX聯(lián)盟,1993年正式成為自行車運動大家族中的一員,現(xiàn)在已是國際自聯(lián)的7個重要分項之一(公路、山地、場地、自行車越野、檢驗賽、室內自行車和BMX),今年6月20日,國際自聯(lián)正式通過決定將BMX小輪車列入2008年北京奧運會比賽項目。
橫空而下
蹦極跳是當今世界上與攀巖、跳傘等齊名的冒險運動,它集技巧與膽量為一體,可謂人類對極限的挑戰(zhàn)。這項起源南太平洋小島上的運動如今已在新西蘭、菲濟、美國、加拿大、英國,日本等國家廣泛開展,近年已傳人中國。該項運動,在瞬間使你經(jīng)歷各種奇特的感覺,驚恐、瘋狂、高喊、尖叫、歡呼和放松,是一種勇敢者運動,它需要首先戰(zhàn)勝自我,才能夠面對一切。
水上飆艇
駕駛者必須擁有完美的技巧和良好的心理素質,在驚心動魄的比賽中保持冷靜。摩托艇的比賽形式為閉合賽場的環(huán)圈競速,主要的技術關鍵有:起航、加速、繞標、超越和沖刺等。
滑水運動是一項驚險而優(yōu)美的水上運動,運動員借助于牽引動力在水上進行體能、技能和心理素質融于一體的滑板比賽。滑水運動頻率高、節(jié)奏快,各類跳、轉、跨、旋等動作一氣呵成,猶如蛟龍嬉水,又像水上芭蕾,優(yōu)美動人。一般來說,滑水競賽分為花樣滑、回旋滑、跳躍滑和赤腳滑等幾種。
激流周旋
難以控制自我,需著力與大自然周旋,從事皮劃艇運動無疑可以直接而貼切地體驗自然。
當然,競賽皮劃艇還是主要的競速項目,此外,激流障礙回旋、漂流、皮艇球等都已被追求時尚、熱衷戶外運動的都市年輕人所喜愛。尤其是激流項目,憑借其獨特的驚險與優(yōu)美的特質,迅速在全國各地得到普及。
巖上芭蕾
在戶外或者人造的巖壁上騰挪跳躍,不斷克服新的艱險,這便是從登山運動中衍生出來的攀巖運動。它集健身和技巧于一體,參與者既要有頑強、堅韌的進取精神,又需要良好的力量、柔韌性、節(jié)奏感及攀巖技巧,這樣才能嫻熟地在不同高度、角度的陡峭巖壁上輕松、準確有力地完成身體的騰挪、轉體、跳躍、引體等動作。攀巖有兩種比賽形式,一種是按照攀頂計時的方式評判,一種則是設計極困難的路線,按照攀爬難度論英雄。
雪地滑板
看著滑板少年從容自若地躥上躍下,滑板仿佛用膠水粘在腳上一般,真是讓人羨慕,無論何種崎嶇,對于滑板似乎并不存在。而在雪地中,滑板比常見的滑雪工具更為驚險,動作更為奇妙,沒有雪杖,天地悠悠盡在足下。
單排輪滑
輪滑就是“滑旱冰”,而單排輪滑的四個輪子都是豎排的,滑來更快更花哨。
單排輪滑有三種方式,一種是在“U”形池中沖躍而起,完成各種令人眼花繚亂的動作;一種是在街頭競速,在平整的路面上,憑借4個直徑5厘米的小輪子,竟然可以創(chuàng)造出60—80公里的時速,真是不可思議:第三項則非常能滿足表現(xiàn)欲,就是在街頭游走,在障礙中“勝似閑庭信步”。
碧空盤旋
駕馭著動力傘,在天空中遨游盤旋,是何等愜意!動力傘80年代初才出現(xiàn),它由一臺小型發(fā)動機和滑翔傘組成,人可借助發(fā)動機的推力和滑翔傘的升力飛上藍天。由于動力傘飛行簡單易學、飛行靈活、安全可靠,幾年來已經(jīng)在我國迅速發(fā)展,而且也極具觀賞性。動力傘不僅可以享受自我,進行飛行表演,還可進行空中攝影、空中勘測等各種空中作業(yè)。
水底探幽
不必多想,這一定是潛水了。我們講的潛水當然不是水下修壩、救人的專業(yè)潛水,而是置身于清涼天地的休閑運動。漂浮在奇妙的水底世界,搖曳變換的景色與動物會令你自然的融合其中,是休憩也是挑戰(zhàn)。
潛水說來似乎挺容易,不少人小時候就以“扎猛子”見長,況且,不會游泳的人都可以下水潛一遭。可真要玩好,其中講究太多了,這里沒法多謝,試想,極限戰(zhàn)士不帶氧氣瓶潛入100多米的海底,需要何等體魄、技能和膽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