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致遠重掌雅虎,將上演門戶對搜索的絕地反擊,還是為這場已經強弱分明的競爭畫上句號?答案將很快揭曉
Google與雅虎之爭,這場在華爾街互聯網板塊上演了數年的“龍虎斗”,正在接近勝負終點。在Web2.0和網絡廣告競爭中屢落下風之后,雅虎終于打出王牌——創始人楊致遠復出應戰。
6月18日,互聯網行業第一門戶雅虎公司(納斯達克代碼:YHOO)正式宣布高層變動。掌舵雅虎六年之久的特里塞梅爾(Terry Semel)宣布辭職,創始人楊致遠正式接任CEO。原來被認為有望接班的原首席財務官蘇戴克爾(Susan Decker)則被任命為公司總裁。此前,戴克爾已從塞梅爾手中接過雅虎廣告部門控制權。
塞梅爾的離開早在人們的意料當中。就在正式宣布辭職前一周,在雅虎公司的股東會議上,塞梅爾與股東的矛盾已經顯現。而此前的連續三個季度,雅虎被競爭對手Google遠遠甩開。每一次業績公告之后,都會有人開始猜測:塞梅爾什么時候走人?
不過,塞梅爾走得如此迅速,仍然令業界有些吃驚。從2001年出任雅虎CEO以來,塞梅爾最令人津津樂道的業績,是幫助雅虎平穩度過了互聯網泡沫期。這位出身好萊塢的媒體巨頭曾以穩健的風格贏得投資人歡心。
遺憾的是,互聯網業飛速的更新換代很快動搖了雅虎的龍頭地位,在Google實驗室層出不窮的產品攻勢下,在投資人眼中,“穩健”變成了“保守”。塞梅爾每年幾千萬美元的年薪,在業績并未如人意的情況下也顯得格外刺眼。
“換手如換刀。”國內互聯網資深人士謝文感嘆,“一家公司CEO的更換往往可以看做是一個時代的終結。”而在塞梅爾之后,楊致遠重掌雅虎,究竟是上演門戶對搜索的絕地反擊,還是為這場已經強弱分明的競爭畫上句號?答案也許很快揭曉。
塞梅爾多宗罪
此次雅虎的高層調整,同數月前PC巨頭戴爾公司(納斯達克代碼:DELL)換人如出一轍,CEO因業績下滑走人,繼任者是公司創始人。在這兩樁易帥過程中,投資人的意志均發揮了主導作用。
在投資人看來,塞梅爾的罪過非小。2004年Google上市之初,市值為230億美元,當時雅虎市值為390億美元;自那以后,Google股價增長了6倍,雅虎市值卻下跌了4%。
至2006年三季度,雅虎凈利潤大幅下滑。當時,塞梅爾將原因歸咎于網絡廣告增速放緩,以及金融、汽車等重點客戶減少投放。但是,同期Google凈利潤增長超過90%的業績表現,卻讓華爾街無法接受塞梅爾的解釋。
Google創始人之一的塞爾吉布林在2006年三季度的分析師會議上這樣描述Google的成績:“在互聯網廣告的果園里,果樹最下面的果實幾乎已被人們采摘一空,但我們卻擁有比別人更高的梯子。”
2006年四季度,雅虎利潤同樣低于預期,塞梅爾解釋為新廣告系統Panama計劃推遲所致。但2007年一季度這一計劃終于推出后,業績卻更加糟糕:凈收入1.4億美元,比去年同期的1.6億美元下降了11%,每股盈利也只有10美分,兩項指標均低于此前分析師的平均預期。
塞梅爾堅稱,Panama平臺剛剛開始實施,其功效還未及顯現。在2007年一季度的分析師會議上,塞梅爾一再提醒分析師注意,雅虎的戰略是要抓住互聯網未來潛在的增長機會。但華爾街已經不再相信他口中的未來。
自從2005年二季度以來,雅虎公司只有一個季度的業績達到了市場預期,其余季度的表現均讓人失望。2006年7月和9月,因為Panama平臺的推遲以及塞梅爾透露廣告增幅低于預期,華爾街連續兩次拋售雅虎股票。雅虎市值在過去的18個月中跌去30%。
2006年下半年,《經濟學人》雜志采訪塞梅爾時,64歲的塞梅爾數次要求中斷采訪,“希望休息一下”,疲態盡顯。
塞梅爾在互聯網泡沫破裂的2001年執掌雅虎,好萊塢出身的他,率領雅虎向網絡媒體靠攏,最終幫助雅虎走出低谷。但雅虎的這種傳統廣告模式運作已達極致,當新的搜索廣告以及社區廣告價值逐漸顯現時,塞梅爾未能把握機會。
在Google引領的搜索商業化過程中,雅虎起初輕敵;等意識到市場機會時,已被Google甩在身后。在隨后的Web2.0大潮風起云涌之際,雅虎又在爭奪MySpace、YouTube等新興網站過程中,再次輸給了默多克和Google。熟悉雅虎內部情況的分析人士透露,這兩次“Miss”(錯失)給雅虎帶來的打擊至為沉重,也讓塞梅爾在華爾街的形象一落千丈。
在新的互聯網廣告形式和互聯網內容這兩個戰場,雅虎均已變成跟隨者。雖然與Google的差距在拉大,但楊致遠始終堅信自己仍有翻盤機會。
業界普遍認為,雅虎現在缺少的是一個能像塞爾吉布林和默多克一樣,迅速理解和把握互聯網進程的決策者。楊致遠或許是雅虎目前能找到的惟一人選。

楊致遠歸來
毋庸多言,塞梅爾應為雅虎業績下滑承擔責任。但也有很多業內人士認為,楊致遠同樣難辭其咎,因為他在塞
梅爾時代也仍是雅虎內部最有影響力的人物。
2004年,楊致遠訪華之時,曾公開闡述其對互聯網未來發展的理解,以及雅虎的戰略。他認為,互聯網的未來集中在“新聞、郵箱、社區、搜索”。楊致遠眼光不可謂不準確,但戴著“第一門戶”頭銜的雅虎,卻個個都抓,最終一一撲空。
至為可惜的是,在多次關鍵性的收購當中,由于過于穩健,雅虎均輸給了對手。2005年,新聞集團(紐約交易所代碼:NWS)以5.8億美元的價格買下MySpace;2006年,Google從時代華納手中以10億美元的價格買下AOL(美國在線)10%的股份;2007年,Google再以16.5億美元的價格買下新興視頻社區網站YouTube。
據《紐約時報》報道,在以上多次交易中,雅虎一度掌握了主動;但因決策緩慢、報價保守等因素,最終成為失敗者。據說,楊致遠和塞梅爾對后來的成交價格都頗感吃驚。
此間雅虎也不乏擴張之舉,包括曾經收購Flikr等社區網站、與eBay簽訂戰略合作協議等。但現在看來,跟對手相比,仍不夠進取。
將這些交易的失誤統統歸咎于塞梅爾的老邁并不合適。在過去六年中,楊致遠與塞梅爾相處融洽,在公司戰略方面并無太大分歧。據《紐約時報》報道,雅虎所有的重大收購以及其他重大決策,楊致遠都深度參與其中。在將雅虎中國交與阿里巴巴、換取阿里巴巴集團股份的交易中,楊致遠更是直接操刀,由此也可見楊在雅虎影響之深遠。
那么,楊致遠的重新出山究竟能給雅虎帶來多大的改變?一度有分析認為,楊致遠只是一個過渡性的CEO,新的CEO人選仍將從外部產生。但6月20日彭博通訊社的報道稱,楊致遠明確表態將同Google長期作戰。“我已經做好了準備,確定我們能將雅虎帶到一個新的層次上去。”楊致遠表示,“我絕對不是一個過渡性的人選,我們需要一個長期的負責人。”
“戴克爾會負責公司的管理,杰瑞會負責公司的戰略變革等。”CIBC公司分析師Jason Helfstein告訴《財經》記者,“他們兩個人是不錯的配合。”對于楊致遠的能力,外界并未完全放心。塞梅爾宣布辭職的6月18日當天,雅虎股票小幅上漲,以27.72美元開盤,比前一天的收盤價高出0.41美元,最高時曾達到28.34美元,最后收于28.12美元。但第二天,雅虎股價以29.4美元開盤后,就開始下跌,最終跌至27.63美元。這也充分說明,投資人對楊致遠和雅虎的未來,仍舊保持觀望。
不成功便成仁
“雅虎的關鍵是商業模式的創新。”Jason Helfstein分析道,“一切都有可能,人們選擇Google優先于雅虎,是因為Google產品和服務做得好。如果雅虎做出更好的產品呢?”
“這一信息(高層變動)解決的問題跟它帶來的問題一樣多。我不認為這是一個負面的信息,但我也不認為它是一個多么正面的消息。”《財富》網站引述Mark Asset Management公司總裁莫瑞斯馬克(Morris Mark)的話說。
“時間將會證明這一變化是否對雅虎有利。我注意到,看上去雅虎并沒有什么本質上的變化。”Cantor Fitzgerald公司的分析師德瑞克布朗(Derek Brown)多少有些不滿。這也代表了很多分析師的意見,投資人需要雅虎作出更大的調整。
在2007年初,曾經有分析師勸告雅虎放棄同Google的抵抗,轉而與Google在搜索方面合作,認為這有助于提升雅虎的盈利水平。但是,這一設想對今日的雅虎來說過于激進了。
也有人建議,雅虎應當繼續收購Facebook或者Bebo等新興交友網站,拉近同Google的差距。但問題是,如日中天的Facebook可能已經不是雅虎買得起的了,一般認為買下它至少要20億美元。
很多分析師開始懷疑雅虎是否還能獨立應對與Google的競爭。在幾天前的分析師會議上,楊致遠拒絕評論這一疑問。他只表示,不久將會同其他公司加強合作。
一個月前,《紐約郵報》與《華爾街日報》網絡版曾經發布消息稱,微軟公司(納斯達克代碼:MSFT)將會整體收購雅虎,讓MSN與雅虎合并,共同抵御Google的進攻,但最終證明,雙方目前并未達成結果。
楊致遠的堅決態度,并未終結雅虎將被收購的猜測。6月20日,默多克旗下的《泰晤士報》網絡版的一則消息稱,新聞集團正計劃將MySpace同雅虎交易,換取雅虎30%的股份。
2005年,新聞集團僅以5.8億美元的價格就買下了MySpace。今年6月19日,雅虎公司的市值為370億美元,若上述傳言不假,這個價格看上去多少有些趁火打劫的意味。標準普爾分析師直言,這一價格非常“過分”。如果楊致遠不能及時帶領雅虎脫困,也許這樣的價格就會在不久后成為現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