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物資資源配置技術是將物資資源按照物資需求的空間、時間分布進行配置以按時按量滿足用戶物資需求的一種技術。隨著現代物流的迅速發展,物資資源配置的重要性更加明顯,配置技術的發展與應用也受到更多的關注。本文在綜合大量文獻的基礎上,按照物資資源配置技術的發展階段,對一些主要的物資資源配置技術的思想原理及其關鍵技術進行了綜合評述,并且總結性地指出物資資源配置技術發展的新趨勢。
關鍵詞:物資資源配置技術;綜述;發展趨勢
中圖分類號:F253文獻標識碼:A文章編號:1002-3100(2007)07-0135-04
Abstract: The technique of the resources distribution is the technique we use to collocate the materials according to its demand time and space so that we can measure out them for the customer in time. As the modern logistics has been developing so fast, it is obvious that these technologies become more and more important, and their development and application have been paid more attention. In this paper, the ideology principles and key technologies about the main technologies in these facture is commented synthetically according to their development phases after consulting lots of reference, at last, the development tendency is also figured out summarily.
Key words: the technologies of the collocation of materials resource; commented synthetically; development tendency
1前言
1.1物資資源配置
資源配置是指經濟學中的資源(包括人力、物力、財力等)在各種不同使用方向上的分配。物資[2]就是指一切能滿足人們需要的物質資料。物資資源配置[1],就是將物資資源按照物資需求的空間、時間分布進行配置以按時按量滿足用戶物資需求的一種技術[2]。它包括三個方面的工作:首先要確定需求,包括確認需求的存在,確定需要的品種、規格、數量、時間和地點;其次是根據物資需求計劃確定物資供應計劃;最后是物資供應計劃的實施。
1.2物資資源配置技術的發展歷史
物資資源配置技術的發展經歷了三個階段:
第1階段:以經濟訂貨批量為代表的訂貨點技術(Order Point Technology,OPT)。
第2階段:制造資源計劃(Manufacturing Resource Planning,MRPⅡ)和準時制(Just In Time,JIT)技術,主要研究多環節的生產過程中各個環節的物資供應計劃問題。其中MRPⅡ是推式系統,JIT是拉式系統,二者互為補充。
第3階段:配送需求計劃(Distribution Requirements Planning,DRPⅡ),物流資源計劃(Logistics Resource planning,LRP)技術和系統集成技術。DRP主要是研究流通領域中各個環節的物資供應計劃,實際上是MRPⅡ在流通領域中的應用;LRP則打破了生產與流通的界限,以物流為紐帶,進行全方位物資配置;系統集成技術是物資資源配置技術、制造技術、物理信息系統、專家系統、決策支持系統等各種技術的集成應用。
1.3分類
根據需求類型[2],可以將物資資源配置技術分為獨立需求物資資源配置技術和相關需求物資資源配置技術。獨立需求資源配置主要用于流通領域單個用戶單個品種物資需求的資源配置,OPT是獨立需求物資資源配置技術的代表,而相關需求物資資源配置主要用于生產領域中各個相關環節的需求物資的資源配置,主要包括MRP和DRP。MRP主要用于生產領域中各環節的物資資源配置,DRP主要用于流通領域中各相關需求環節的物資資源配置。
根據企業經濟領域,可以將物資資源配置技術分為生產領域物資資源配置技術和流通領域物資資源配置技術。流通領域中的物資資源配置技術主要有OPT和DRP技術,而生產領域中的物資資源配置技術主要有MRP和ERP技術。
而LRP打破了生產和流通的界限,所以既可用于生產領域又可用于流通領域,既可用于相關需求,又可用于獨立需求,是以上幾種物資資源配置技術的綜合運用[2]。
2主要的物資資源配置技術
2.1訂貨點技術
訂貨點技術(OPT)是一種物資資源計劃與調度工具,包括定量訂貨法、定期定貨法、價格折扣和聯合訂購等具體技術。
其中,T是指經濟訂貨周期;S是指單次訂貨成本;Ci為單位商品年儲存成本;R為單位時間內庫存商品需求量(銷售量)。
2.1.3價格折扣。涉及價格隨訂貨批量而變化的情況,在經濟訂貨批量和折扣點數量之間權衡,是對經濟批量的一種補充。
2.1.4聯合定購。涉及多品種的訂購策略,是對單品種訂貨策略的補充。
2.2MRP技術
MRP[4]主要包括MRPⅠ(Materials Requirement Planning,物料需求計劃)和MRPⅡ(Manufacturing Resources Planning,即制造資源計劃)。MRPⅡ隨后又發展到MRPⅢ。MRP的基本部分是MRPⅠ。
2.2.1MRPⅠ技術。MRP的基本原理是由企業主生產進度計劃和主產品的層次結構逐層逐個地求出主產品生產所需要的全部原材料和零部件的數量和應到位的時間,把這個計劃叫做物料需求計劃。
MRPⅠ是一個開環系統,由Oliver W. Wight和George w. plosh[5]首先提出,IBM首先在計算機上實現MRP處理。它的基本輸入是主生產進度計劃(Master Production Schedule,MPS)、主產品結構文件(Bill of Materials)和產品庫存文件(Product Inventory File)三部分。利用這三種輸入,企業可以做出各零件生產的制造任務單和采購訂貨單。
在開環MRPⅠ的基礎上,增加能力需求與調整功能;將庫存文件變成庫存管理;將制造任務單和采購訂貨單進一步向前延伸,分別進入車間作業管理(shop floor control,SFC),并把車間制造出來的產品信息的采購部門執行采購計劃的結果信息反饋到庫存管理,增加了閉環的信息反饋功能,就形成了閉環MRPⅠ。
2.2.2MRPⅡ技術。在閉環MRPⅠ的基礎上,將企業內部銷售、采購、制造和財務等子系統連成一個閉環系統,先做出生產計劃,接著執行計劃,并且反饋計劃的執行情況,就構成了MRPⅡ。MRPⅡ除物料需求計劃外,還有能力需求計劃和調整功能,以保證物料需求和生產能力的平衡。
MRPⅡ作為集成統一的系統,作到了企業各部門之間的數據共享和數據統一。
2.2.3MRPⅢ技術。在MRPⅡ的基礎上,增加了JIT、專家系統、并發技術等內容,使工程設計、工藝設計、工程管理、生產制造等功能有機結合起來,發展成為MRPⅢ。
(1)JIT技術。JIT是指將必要的數量在必要的時間送到生產線,強調只將所需要的零件,只以所需要的數量,只在正好所需要的時間送到生產線。JIT生產方式的主要目的是使生產過程中物品有秩序地流動并且不產生物品庫存積壓、短缺和浪費。主要的技術要點有生產流程化、作業均衡化、看板管理[3]。
(2)專家系統。專家系統是一種智能化的軟件系統,它可以代替人的一些思維活動,代替人進行一些程序性決策的工作。
(3)并發技術[6](Concurrent Engineering)。也叫做并行技術,它是把為主生產線提供零部件,但是卻獨立運行的一些生產線,歸并成主生產線的支線,并按照主生產線的需求時間、生產節拍和生產提前期在支線上投產,在支線和主線會合處正好提供所需數量的零部件的裝配數量。
2.3DRP技術
DRP也包括[4]DRPⅠ(配送需求計劃)和DRPⅡ(配送資源計劃),其基本部分為DRPⅠ。
2.3.1配送需求計劃。配送需求計劃(Distribution Requirements Planning,DRP)是適用于流通企業進行物資資源配置的技術,用于他們根據用戶的需求計劃制訂進貨計劃和送貨計劃。
實施DRP時,就是要輸入三個文件[7],即:(1)社會需求文件:由訂貨單、訂貨合同、提貨單或市場預測數據整理而成;(2)生產廠貨源文件:提供生產廠及其產品的信息;(3)庫存文件和在途文件:提供流通企業倉庫中各種商品的庫存數量和在途數量等信息。
根據輸入的這三個文件,形成兩個計劃文件:(1)送貨計劃:按照用戶需求的品種、數量、時間和送貨提前期以及物流優化原則確定送貨時間和送貨數量;(2)訂貨進貨計劃:根據用戶需求、庫存、生產廠貨源情況以及物流優化原則確定從生產廠訂貨進貨的時間和數量。
2.3.2配送資源計劃。DRPⅡ在DRPⅠ的基礎上增加了運輸計劃、倉儲計劃和物流能力計劃等內容,并通過成本核算構成閉環系統,優化運輸、倉儲、物流能力計劃。DRP與ERP的根本差異在于MRP是企業計劃推動的,而DRP是客戶需求拉動的,企業無法加以控制。
從DRPⅠ過渡到DRPⅡ,就和MRPⅠ過渡到MRPⅡ一樣,也是增加了能力計劃和成本核算,因而使系統的集成度有所增加,功能有所增強,基本上成為企業的一個比較完善的企業管理信息和決策系統。它們都是流通企業適用的系統,雖然簡單的DRP可以用手工處理,但是一般用計算機處理為好,這是DRP的缺點,也是它的優點。
2.4企業資源計劃
20世紀90年代,Gartner Group公司在預測信息時代后制造業管理信息系統的發展趨勢和即將發生的變革時提出,企業資源計劃[6](Enterprise Resource Planning,ERP)是在MRPⅡ基礎上進一步開發起來的企業管理信息系統。
ERP是將企業所有資源進行整合集成管理,簡單地說是將企業的三大流:物流、資金流、信息流進行全面一體化管理的管理信息系統。它試圖對整個供應鏈進行管理,融合了精益生產(Lean Production)、同步工程和敏捷制造[2](Agile Manufacturing)的思想,體現了事先計劃與事中控制的思想。
ERP對MRPⅡ在資源管理、生產管理、管理功能、控制機理、財務系統、異地協調、信息處理這六個方面進行了擴展。
它不僅可用于生產企業的管理,而且在許多其他類型的企業如非生產、公益事業的企業也可導入ERP系統進行資源計劃和管理。
2.5物流資源計劃
物流資源計劃(Logistics Resource Planning,簡稱LRP)[4,7]是以物流為基礎手段,打破生產與流通界限,集制造資源計劃、分銷需要計劃以及功能計劃而形成的物資資源優化配置方法。它是在MRP和DRP的基礎上形成和發展起來的,是MRP和DRP的集成應用。
2.5.1LRP的原理。LRP實際上是MRP和DRP的有機結合。它輸入社會需求文件、供應商貨源文件,形成產品生產計劃、生產能力計劃、送貨計劃和訂貨進貨計劃、運輸計劃、倉儲計劃、物流能力計劃,并進行成本核算。不同的是,原MRP的主產品需求計劃現在由DRP的訂貨進貨計劃的一部分來代替。而其社會訂貨則由DRP的輸入文件——“需求主文件”來記錄。社會訂貨首先由DRP從庫存中供應,倉庫中不夠的再向MRP訂貨進貨。MRP根據這個訂貨進貨計劃進行MRP處理,產生加工任務單交生產部門加工,外購件又返回DRP系統,進入DRP處理。DRP仍然首先從倉庫供應,倉庫不夠的按訂貨進貨計劃到市場采購。
2.5.2LRP的實際原型。LRP的實際原型可以用圖[5]表示。
這基本上是一個企業集團的模式,它包含有多個生產廠和多個流通中心。整個企業處在市場之中,由資源市場取得資源投入生產過程,以產品或服務去滿足需求市場或流通中心的需要。企業也可以從資源市場獲取資源進入流通中心去滿足需求市場的需要。圖1中實線表示物流,虛線表示信息流。
LRP在其中的作用就是站在大市場的高度,打破生產和流通的界限,對整個企業的生產和流通進行資源配置,對社會需求進行資源配置。
3物資資源配置技術發展新趨勢
由于國際物流朝著信息化、自動化、網絡化、智能化、柔性化、標準化、社會化的方向發展,使得物資資源配置技術將隨之發生巨大變化。其未來發展趨勢主要體現在兩個方面,一方面是物資資源配置績效指標的變化,另一方面是物資資源配置新技術的運用。
3.1物資資源配置績效指標的變化趨勢
未來客戶對物資資源配置的要求將集中反映在配置效率的提高和配置成本的控制兩個方面,因此物資資源配置技術的績效指標的變化趨勢[8]主要反映在以下幾個方面:(1)物流活動時間性增強;(2)供應鏈效率可望提高;(3)儲存性倉庫減少,流通性倉庫增加;(4)零售商對物資資源配置技術影響增加;(5)公路運輸成本上升;(6)跨國運輸將增加。
3.2物資資源配置新興技術的運用
信息化時代對技術的最大推動作用主要體現在各種先進的管理系統與信息系統的開發和廣泛應用,未來在物資資源配置中的系統運用趨勢主要有以下幾個方面:(1)集成供應鏈管理系統[1](ISCM)的運用;ISCM優化供應鏈管理系統的功能,使供應鏈各環節,各功能實現最佳配置與協調,共同保證供應鏈目標的實現;(2)全球衛星定位系統GPS[7](Global Positioning System)在物資資源配置中的運用;(3)新型軍事物流系統在民用物資資源配置中的運用將日益廣泛;如聯合資產可見性JTAV[1](Joint Total Asset Visibility)系統可以跟蹤資產,向聯合作戰部隊和戰場提供高度的物資可見性,JTAV系統最終延伸到全球的各個軍事地區。
Volpe運輸中心使用RF標簽和GPS開發了國際運輸信息跟蹤系統In—transit(International Transportation Information Tracking)用于部隊供給物資的運用。
4結束語
從20世紀40年代的訂貨點法開始,經歷了60年代的MRP、70年代的閉環MRP、80年代的MRPⅡ、DRP、DRPⅡ,直到ERP,LRP,ISCM等等,我們可以認識到信息對于物資資源配置的重要性,同時物資資源配置技術應該作為一個完整的體系,我們應該綜合運用多種技術,對企業經濟進行集成化控制和管理,以達到供應鏈物流平衡。
參考文獻:
[1] 王槐林,凌大榮,劉志學. 物資資源配置技術[M]. 北京:中國物資出版社,1998.
[2] 王瑛,孫林巖. 供應鏈物流平衡分析[M]. 北京:清華大學出版社,2005:38-46.
[3] 李永生,鄭文嶺. 倉儲與配送管理[M]. 北京:機械工業出版社,2004:180-198.
[4] Martin, A. J. Distribution Resource Planning[M]. Prentice Hall, Englewood Cliff, NJ, 1983:1-3.
[5] 王槐林. LRP: MRP和DRP的集成應用[J]. 中國物資流通,1999,2:32-33.
[6] James F Robeson William. The Logistics Handbook[S]. New York: Free Press, 1994.
[7] 楊霞芳. 現代物流技術[M]. 上海:上海財經大學出版社,2004.
[8] 何明珂. 現代物流與配送中心[M]. 北京:中國商業出版社,1997.
“本文中所涉及到的圖表、注解、公式等內容請以PDF格式閱讀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