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一個國家的進步和發展,是靠資源、靠資本、靠科技;然而,更重要的是靠教育、靠人才的培養。同樣,作為朝陽行業的物流產業的發展,也離不開人才的培養。不同的企業有不同的人才需求觀,具體企業不同的崗位和職能部門也同樣需要不同層次和規格的人才。高職物流專業就是培養高級物流技能型人才,如何做到在人才培養上適銷對路,并且成為企業信賴的人才“加工廠”,這是值得研究和探討的問題。
關鍵詞:高職教育;物流人才;無縫對接;OEM
中圖分類號:F253文獻標識碼:A文章編號:1002-3100(2007)07-0127-03
Abstract: A country's progress and development largely depend on resources, capital, along with science and technology. However, the more important thing is education, the training of personnel. Similarly, the development of the logistics industry, like the rising sun, it all has to do with the training of personnel. Different enterprise possesses its own requirement to their employees; departments of different positions and functions require their workers to be qualified at different levels and specifications at the same time. Vocational training is to educate the senior logistics professional skills. To train a qualified worker and become the“factory of personnel”for the enterprise is a significant problem worthy of study and discussion.
Key words: higher vocational education; logistics personnel; seamless connection; OEM
在知識經濟年代,企業面臨著來自各方面的競爭壓力。但是,人才競爭是企業競爭之本。“企”是“人”和“止”的組合,沒有人,企業的生命必將停止[1]。縱觀國際品牌企業,無不重視對人才的招聘和培養。寶潔公司前董事長Richard Deupree說:“如果你把我的資金、廠房及品牌留下,而把我的人帶走,我們的公司會垮掉;相反,如果你拿走我們所有的資金、廠房及品牌,卻留下我們的人,十年內我們將重建一切”[2]。
物流作為朝陽行業,在國際上,已經被認為是國民經濟發展的基石、促進經濟發展的“加速器”和生產、流通企業的“第三利潤源泉”,其發展程度被經濟界用來衡量一個國家和地區綜合經濟實力和科技水平的重要指標之一。
我國自從改革開放以來,GDP持續以10%左右的速度增長;進出口總值以>20%的速度遞增;豐富的勞動力資源以及綜合國力的提高,吸引了大批知名跨國公司入駐中國;客戶對現代物流要求,能提供24小時的服務。這些因素都導致市場上對物流業的需求高速擴張,同時也引發物流人才明顯匱乏。
作為物流,它是勞動密集型和技術密集型相結合的產業。它不僅需要有高層次的物流決策人才和中層管理人才,更缺乏的是掌握一定專業知識和熟練技能的實用型人才,這類人才占物流人才需求結構的75%~85%,然而它正是高職院校人才培養的規格。那么,目前校、企人才的供需情況又如何呢?
1物流人才社會現象透視
透視一:有位物流企業運營總監說,我們公司在某高校,招聘物流基層員工,經篩選后確定了18名學生,可是工作不到一年只剩下3人。
透視二:曾有這樣一臺節目,知名企業老總與學生代表就“招聘”問題面對面。一方面企業老總抱怨招聘不到需要的人才,另一方面學生感嘆找不到工作。
是今天的學生不能勝任企業的工作崗位?還是我們培養的人才過剩?還是物流企業招聘員工條件太苛刻?
剖析表面現象、分析其實質,是我們的人才培養與企業的需求脫節!
2構建高職物流人才“OEM”基地
OEM(Original Equipment Manufacturer,委托加工):在現代工業社會中,一些著名的品牌商品制造商,常常因為自己的廠房不能達到大批量生產的要求,或者需要某些特定的零件,因此向其他廠商求助,這些廠商就被稱為OEM[3]。這里借喻高職物流專業為企業“打造”合適的人才。作為人才培養的“OEM”基地,它得有自己的硬件、軟件、適應委托單位的培養計劃、培養措施和評價體系。
2.1成立專家委員會,把握人才培養的風向標。物流專業人才培養的措施之一,采取請進來的方法,成立校企專家委員會,直接聽取物流一線專家對人才招聘的要求和崗位標準。我們聘請的專家按經濟區域分布有:東北經濟區、環渤海灣區、長江三角區、珠江三角區;專家有的來自大型國有企業、有的來自民營企業;在經營項目上有運輸、倉儲、配送、快遞和流通加工等企業。因為區域經濟的發展與物流的需求是同駕并驅的,因此,專家們可以從區域經濟發展的特點、不同行業和體制的物流公司經營角度和特色提出人才培養的要求、崗位、技能和知識結構,提出制定具體的培養計劃及實施的建議,使我們課程設置更加合理,技能訓練更具有針對性和實用性。同時,邀請專家們參與教育、教學過程的監控和評估,并且對畢業生的就業提供指導性意見。
2.2明確職業教育的定位,加強思想道德教育。我們對物流專業的學生做過一次就業意向調查,其中有一項:如果某物流公司招聘,其招聘的崗位有物流操作人員、部門經理、總監、總裁四項,請你任選一項。結果,見表1。

55%的中專生比較安心于一線工作,54%大專生心儀“部門經理”的崗位。對此,在平時的教學活動中,我們不失時機地對學生加強思想教育:
(1)高等職業教育是高等教育的一項重要的補充。高職院校人才培養的宗旨,就是為企業打造出掌握一定專業知識與崗位技能的高級應用型“灰領”。
(2)加強職業道德教育。結合物流課程的性質,灌輸物流的核心業務就是為客戶提供“服務”。物流從業人員應當具備良好的思想品德、吃苦耐勞的敬業精神、強烈的社會責任感,任勞任怨的服務態度,同時掌握一定的物流知識和相關的物流技能。
(3)請物流企業高層管理人員講人才的招聘原則。一位物流營運總監在我院做講座時說:我國物流正向現代化、信息化、智能化、柔性化發展,但是目前最缺乏的就是一線人才。
宅急送總經理陳平先生曾回答學生關于公司的招聘問題時說:“北京分公司每月都在招聘,所有的崗位都缺人,不過領導崗位最好別應聘,因為管理者都是從一線提拔上來的,很少招聘應屆生”[4]。
(4)用畢業生就業調查信息反饋情況教育學生。只要你在平凡的崗位上創造出不平凡的業績,3個月就能提升為部門經理。
其實,要想成為物流人才,就得腳踏實地的從一線做起,從基層增長才干,只有一線工作的地基夯實了,才有可能升職而這樣在管理崗位上你才會擁有戰略的眼光、運籌帷幄的能力、游刃有余的舉措,展現出卓越的才能。
2.3整合社會資源,加大技能培養的力度。職業技能學校,應當突出學生的技能培養,技能培養的場所有實驗室、實訓基地、物流場所等。通過安排學生循序漸進地認識觀察、操作訓練和到物流企業輪崗等一系列實踐教學的環節,達到掌握本專業的基本技能、了解將來從業的崗位,規避學習上的盲目性、被動性和就業上的好高騖遠,為學生適應社會、適應企業打下了良好的基礎。
我們制定了實踐教學課時占總學課時的50%以上的教學計劃。技能培養的方案:“確定全程實訓內容→每一期實訓目標→實訓質量控制與管理→實訓評估與信息反饋”。具體的實訓形式:集中實訓和理論教學中的針對性實訓。集中實訓有歷時1~2周短期實訓和跨度為一學期的實訓不等。集中實訓安排見表2。

首先是充分利用計算機機房進行單證操作訓練、電子商務訓練和計算機基本技能訓練。利用物流仿真實驗室,要求學生掌握物流基本設備操作和與之相匹配的軟件操作及流程管理;根據綜合評分標準,給予實習成績評價。
其次是根據教學計劃安排到實訓基地參觀,用2~4周時間進行物流一線輪崗實訓,完成實訓報告,最終與帶教老師一起對學生做出綜合實訓成績評價。
再次是請學生利用假期或業余時間到大型超市、物流公司、車站、碼頭、機場等場所實地考察調研,并且完成調研報告,然后組織討論、集中交流。
軍訓是培養學生吃苦耐勞、服從意識、快速反應和團隊精神綜合素質。
2.4校企合作,按“訂單”柔性化培養。“訂單培養”就是按照企業開出的人才需求“加工單”進行定向培養的新模式。它是以市場為依托,以技能培養為基礎,以柔性化課程設置為準則;其實質就是促進校、企聯合辦學,實現人才培養與企業的需求無縫對接,這也是我國高等職業教育發展的必然趨勢。
我們與廣州某物流公司嘗試校企合作,按“訂單培養”。企業在學生升入三年級時,根據雙向選擇的意向,簽訂就業協議,我們再根據委托企業的要求,對學生實施專項“加工”,即在掌握了共性物流課程的基礎上,有針對性地根據該企業經營性質和崗位要求增設如:汽運和空運知識、計算機操作技能和辦公軟件應用等課程,把企業的崗前培訓延伸到學校完成。
對企業而言,學生進門就能上崗,因此用人單位非常滿意。對學生而言,鄰近畢業時落實了就業單位,既能安心在校園學完最后規定的課程,又能拓展專項理論和技能,畢業實習的基地就是從業的崗位,還有助于學生角色到員工角色轉換的順利進行。對學校而言,學生集中實習、就業,便于我們對用人單位和學生做跟蹤調查和隨訪,及時了解學生在校所學知識和技能的實用和欠缺的情況、公司的業務、需求動向等,為我們后續人才培養目標、教學計劃、教學大綱、教學內容的調整、補充和刪除提供了重要的參考依據。
2.5建立“雙師型”教師隊伍的快速通道。社會在風馳電掣般的前進,科技在日新月異的發展,知識在不斷地刷新,隨之推動著教育不斷的改進。因此,職業教育決不能再沿襲“今天的人(教師)用過去的經驗(知識)和固定的模式,教未來的人(學生)”[5],再進行閉門造冊。
作為技能型學生的培養,當然離不開技能型師資隊伍。我們老師的理論知識都比較扎實,針對老師實踐技能培養的途徑:一是組織專業教師分期、分批到不同的物流企業實習和輪崗,了解企業對人才需求的崗位、標準和規格,豐富和積累實踐經驗,做到在教學過程中有的放矢,同時也推動教師的專業知識和技能結構不斷地更新。二是定期召開企業專家委員會,創造教師與企業專家面對面交流的機會,聘請企業有豐富實踐經驗的技術人員和管理人員到高職院校擔任兼職教師,定期開展業務講座如:企業的經營決策、戰略規劃、營銷管理以及企業文化等。三是鼓勵教師參加職業技能培訓獲取物流師、經濟師等職業技能證書。
3結束語
現代物流強調的是:按客戶的要求提供一體化、標準化、柔性化、精益化、智能化服務。同樣物流人才培養強調的是:滿足企業需求的,就是最好的!因此,高職物流專業只有真正成為企業的人才“OEM”基地,其打造出來的“產品”才能做到與企業的需求無縫對接,做到職業教育面向社會、面向企業。
參考文獻:
[1] 韋燈明. 快遞爭霸戰[M]. 北京:東方出版社,2005:125.
[2] 沈默. 現代物流案例分析[M]. 南京:東南大學出版社,2006:230.
[3] 雨楓. 解開“OEM”與“ODM”之謎[EB/OL]. (2001-09-26)[2006-09-05]. http://tech.sina.com.cn/c/6123.html.
[4] 宅急送. 陳平專輯(二)[M]. 北京:宅急送(內部刊物),2005:60.
[5] 史靜寰. 當代美國教育[M]. 北京: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2002:3.
[6] 劉勝春,李嚴鋒. 第三方物流[M]. 大連:東北財經大學出版社,2006.
[7] 王淑云,孟祥茹. 物流外包與管理[M]. 大連:東北財經大學出版社,2005.
[8] 中華人民共和國教育部辦公廳. 高職物流教育方案[EB/OL]. (2005-06-28)[2006-09-07]. http://www.moe.edu.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