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在物流領域從技術到管理方式的全面變革的過程中,物流信息化對整個物流系統的戰略決策具有重要的意義。本文以黑龍江省龍運物流信息系統和龍運物流園區信息化建設的實際工作為背景,對龍運物流園區信息系統總體規劃進行了探討。
關鍵詞:物流園區;物流信息系統;規劃
中圖分類號:F207文獻標識碼:A文章編號:1002-3100(2007)07-0064-05
Abstract: During great change in techniques and managing ways in the field of logistics distribution, information plays important role in making strategy decision in the whole logistics system. On the basis of the logistics system of the Heilongjiang Longyun Company and the practice on collecting information in the Longyun logistics zone as backgrounds, the paper studies the overall plan of the information system of the Longyun logistics zone.
Key words: logistics park; logistics information system; planning
在經濟發展的規模化和全球化趨勢日臻明顯的過程中,物流成為經濟活動中的重要領域之一,并越來越受到產業界和學術界的重視。所謂“物流”,較權威的界定是1999年聯合國物流委員會提出的,“為了滿足消費者需要而進行的從起點到終點的原材料、中間過程庫存、最終產品及相關信息有效流動和存儲計劃、實現和控制管理的過程”。
物流業是聯系國民經濟中各主體的關鍵環節,世界上一些發達國家和地區的物流產業已成為國民經濟的支柱產業。隨著我國國民經濟的快速發展和經濟體制改革的不斷深化,國內物流產業出現了加速發展的趨勢,物流業在國民經濟中的地位不斷提高。在這樣的背景下,各地區都開展了物流建設方面的工作和相關關鍵技術問題的研究。在物流園區建設過程中,物流信息化這一課題成為迫切需要解決的關鍵問題之一。
物流信息化指物流信息系統以高速、寬帶、綜合、智能、安全、可靠的數字技術和網絡技術為基礎,具有網絡化、智能化、柔性化、敏捷化、可視化和集約化等特征,基于電子商務、網上交易的物流信息系統將極大地促進供應鏈全球化。
1物流信息系統
物流信息系統是一個依托綜合計算機網,整合現有資源,充分發揮實物流、信息流、資金流三流合一的優勢,技術先進、方便實用、便于擴展、適應性強、能與外部系統無縫對接的現代物流信息系統。通過流程動態定制、業務全程跟蹤監控、資源統一管理和調度,為客戶提供定制的物流服務,同時實現項目方案設計、成本控制、經營決策支持等功能,支撐生產制造、物流運營等企業穩步快速發展的物流信息平臺。在物流范疇中,建立的信息收集、整理、加工、儲存、服務工作系統稱為物流信息系統。
物流信息系統的主要功能:
(1)收集信息。信息的收集是信息流運行的起點,也是重要的一步。收集信息的質量(即真實性、可靠性、準確性、及時性)決定著信息時效價值的大小,是信息系統運行的基礎。
(2)信息處理。收集到的信息大都是零散的、相互孤立的、形式各異的信息,對于這些不規范的信息,要存儲和檢索,必須經過一定的整理加工程序。采用科學方法對收集到的信息進行篩選、分類、比較、計算、存儲,使之條理化、有序化、系統化、規范化,才能成為能綜合反映某一現象特征的真實、可靠、適用而有較高使用價值的信息。
(3)信息傳遞。信息傳遞是指從信息源出發,經過適當的媒介和信息通道輸送給接收者的過程。信息傳遞最基本的要求是迅速、準確和經濟。
(4)信息應用。信息的應用是指對經過收集、加工處理后的信息的使用,以實現信息使用價值和價值的過程。信息的使用價值是指信息這一商品所具有的知識性、增值性、效用性等特征決定其能滿足人類某種特定的需要,給人類帶來一定的效益。
物流信息系統的層次結構按信息的作用及加工程度不同,物流信息系統可分為業務層、控制層、決策層。
(1)業務層。主要包括日常經營和管理活動所必需的信息,一般來自具體的業務部門,由基層管理者使用,供控制業務進度及作用計劃調整時使用。
(2)控制層。主要包括系統內部管理人員進行經營管理控制過程所需要的信息,其目的是使物流業務符合活動目標的要求,并監督內部各分目標的實現。
(3)決策層。是最高管理層,主要包括制訂物流活動的目標、方針、計劃所需要的信息。提高了工作效率。
2黑龍江省物流信息化現狀
2001年以來,黑龍江省相繼加快了數據、寬帶網絡建設,地區信息化程度日益加大,現已形成網通、聯通、鐵通、移動等多家通信運營企業并存發展的格局,具備了國內領先的通訊基礎設施和通訊能力,基本形成適應現代化社會發展需要的信息基礎設施,在技術水平、網絡基礎設施建設、業務總量和整體實力等方面均位居全國先進水平。
社會物流信息化支持得到一定發展。黑龍江信息港、哈爾濱信息港等信息平臺可以進行簡單的網上交易;易通在線是一個較好的電子商務平臺,但人氣還不夠;哈爾濱市交通運輸信息中心建成公共物流信息網和GPS監控中心、電子數據交換系統(EDI),物流網已投入運營,哈爾濱市會員用戶達到700多個,目前主要在公路貨運市場撮合交易,最多達100多起/月,為司機和貨主節省費用5 000~10 000萬元,成交運量1千噸~2千噸/天,是一個有一定發展潛力的平臺。
但是,單就物流企業來看,黑龍江省從事物流的企業數量較少,規模相對較小,設備和技術落后,大多數企業仍采用傳統的手工填單等方式獲取信息,信息化程度較低。擁有綜合信息平臺(含籌建、調試)的企業不到四分之一,應用POS(條碼識別技術)和射頻技術的企業極少;部分小企業信息化程度為零。絕大多數企業未建立健全的物流信息管理系統、電子數據交換系統和貨物跟蹤系統,物流信息化程度低;但都在積極擴展信息化應用,并有外部信息發布的需求。因此,就目前哈爾濱城市信息化的總體狀況來看,在全國城市中總體處于中等偏上水平;單就物流行業來看,整個行業信息化程度較低,但總體有所發展,也具備發展的基礎。
3黑龍江省龍運物流信息系統總體規劃
2002年黑龍江省政府批準在全省范圍內建立先進物流示范基地,并成立一些物流園區,龍運物流園區即是其中之一。
黑龍江省龍運物流系統是在公路主樞紐系統的基礎上,連接水運網絡體系口岸節點,以龍運物流園區系統為中心,以齊齊哈爾、牡丹江、佳木斯、大慶、綏化物流中心為骨干結點,通過綜合交通網絡和信息網絡聯結其它各地市和各縣市的貨運站及社會物流資源,以資產聯結、業務協作及信息共享等手段,構架成為一個區域性宏觀綜合開放的物流資源網。
黑龍江省龍運物流信息系統是以龍運物流園區信息系統為中心,通過信息傳輸網絡連接各地交通物流中心信息系統和貨運場站信息節點。
3.1黑龍江省龍運物流信息平臺功能框架
總體來講,黑龍江省龍運物流信息系統分為如下幾個層次。

3.1.1基礎功能層——為交通物流業務的開展提供基礎服務功能的系統層次
移動通訊子系統,例如GSM/GPRS/CDMA通訊網絡,為交通物流提供一個廣域通訊平臺,使遠程數據傳輸和信息交流及時快捷。交通狀態信息發布子系統,為物流配送業務提供了路線或時點策略制定的依據。交通狀態監測子系統,提供實時的路況信息、違章信息等,使政府和企業的管理有數據可依。車輛定位子系統,為車貨人的實時跟蹤和監控提供了有效的手段,真正實現“運籌于帷幄之中,決勝于千里之外”。
3.1.2部門管理層——政府或企業的職能部門對交通物流業務進行管理所用到的信息系統
交通監控分系統,用于交通監管部門對黑龍江省交通狀況進行監控、分析,以便輔助決策。倉儲管理分系統,用于倉管部門對相關業務進行管理。配送物流車輛管理分系統,用于對配送車輛的路線、貨物分配和流向等進行管理。道路交通緊急救援分系統,專門用于相關職能部門針對意外情況進行道路搶險、車人救援等的數據快速獲取和決策實施。
3.1.3共享信息層——黑龍江龍運物流信息集中的層次
圍繞黑龍江省交通物流公用信息平臺為中心,政府電子政務、企業電子商務由此展開,信息有專用也有共享,同時與外部關聯緊密的海關系統、銀行系統、保險、港口、機場等的電子商務管理數據連接,為政府管理、企業決策提供充分的資訊。
3.1.4增值應用層——與交通物流業務運營密切相關、直接產生經濟效益的層次
公眾信息發布分系統,使政府職能部門能實現政策及時宣傳和管理互動,企業與用戶能動態查詢和發布相關信息。物流市場交易分系統,可以滿足交易雙方的供求信息發布、查詢、優選等,實時且全面,活躍物流交易。企業物流管理分系統,是物流企業進行業務管理操作、降低成本提高企業競爭力的信息系統,部分公用數據信息在省級大平臺上交換。
黑龍江省物流信息系統各層面只是功用邏輯上的區分,在構建和使用上并不是截然分開的。大平臺的意義就在于資源共享、互通有無、共同發展,因此,省級交通物流信息化必須通盤考慮、統籌規劃。
3.2黑龍江省龍運物流園區信息系統總體規劃
3.2.1黑龍江省龍運物流園區核心功能分析
黑龍江省龍運物流園區物流信息系統是黑龍江省龍運物流信息系統的核心部分。黑龍江省龍運物流信息系統的運營中心設在龍運物流園區。黑龍江省龍運物流園區是黑龍江省龍運物流系統的重要現代物流基礎設施之一,是黑龍江省以及東北地區的主要物流樞紐。黑龍江省龍運物流園區總體主要擔負以下四項核心功能:物流園區集散中心、物流園區信息中心、區域性供應鏈中心以及區域性配送管理中心。各項核心功能之間的關系可用圖2說明。

3.2.2總體功能目標
黑龍江省龍運物流園區總體功能目標:
(1)通過物流園區信息系統實現物流信息共享;
(2)構造物流園區信息系統,為入園企業提供貨物的全過程跟蹤,增強運輸的準確性,降低物流成本;
(3)通過物流園區信息系統促進物流企業倉儲管理、配送管理的信息化;
(4)通過信息技術對物流相關資源的整合提供支撐,加強企業與企業之間、企業與政府之間的信息溝通,促進協同物流的建立;
(5)通過信息化手段,為政府相關管理部門提供管理信息,為相關引導政策的制訂提供決策支持。
3.2.3黑龍江省龍運物流園區信息化框架構成
整個信息平臺的框架由以下幾部分組成。
3.2.3.1園區綜合物流營運管理信息平臺
園區綜合物流營運管理信息平臺是龍運物流的業務操作平臺,也是龍運物流集團的核心業務信息平臺,各種物流營運業務的信息化管理都是通過該平臺來實現,比如零擔運輸管理、整車運輸管理、貨代管理、結算管理等、倉儲管理、配送管理、海關監管倉管理等。

3.2.3.2客戶關系管理(CRM)平臺
客戶關系管理(CRM)平臺是龍運物流園區與客戶進行交互的平臺,相對物流營運管理平臺來說,它是一種被應用在前端(營銷與服務領域)辦公的系統。建立該平臺將大大降低龍運物流在通信上的營運成本和提供這個集團的服務形象。它可以集成銷售(Sales)、市場(Marketing)、服務(Services)等功能,同時可以借助Call Center平臺的功能為企業發揮更大效益。通過基于Call Center的客戶關系管理平臺,不但可以實現一般意義上的客戶業務咨詢、客戶投訴等功能,而且可以進行市場活動與銷售活動的開展。也就是說CRM平臺是服務平臺,同時也是營銷平臺和增值平臺。
3.2.3.3企業信息門戶與電子商務平臺
企業信息門戶與電子商務平臺是龍運物流園區一種基于Internet的宣傳窗口,同時也是業務開展和客戶服務的窗口。在該平臺上通常可以實現企業信息發布(如:企業動態、運價信息等等)、網上下單、網上貨物跟蹤等。該平臺可以和CRM平臺整合在一起,形成一個統一的企業對外平臺,客戶可以通過這個統一的平臺完成所有的業務委托過程和享受所有的客戶服務內容。
3.2.3.4園區MIS/OA平臺
園區MIS/OA平臺是園區經營公司內部事務管理平臺,通常包括辦公自動化系統(OAS)、物料管理、人事管理、資產管理等。
3.2.3.5物流信息挖掘與分析系統
以業務數據和管理數據為基礎,按照管理與決策的需要組織數據,通過各種統計方法和數據分析手段,以報表、圖標等方式反映的園區物流業務運作的情況,作為園區經營公司的業務管理、分析、未來規劃所用,同時也可以為入園企業提供行業動態的分析資料。在對園區營運數據的分析和挖掘基礎上,通過結合考慮區域的經濟環境、區域的物流環境及物流需求的分析,可以為政府提供物流行業的決策依據和規劃方向。
3.2.3.6集中式數據交換平臺
作為一個物流園區,龍運物流園區必然要和鐵路、港口、貨主企業、聯運公司、海關等企業進行信息交換。自有信息系統的入園物流企業也要求同園區信息系統對接進行電子數據交換,以其獲得園區的公共物流信息資源服務。在園區管理公司內部,不同系統之間也要進行數據交換,比如結算系統與財務系統之間、OA系統與業務系統之間等等。集中式數據交換平臺就是用來處理不同企業之間的系統和同一企業不同應用系統之間的數據交換。
3.2.3.7統一編碼中心
統一編碼中心就是對企業內部所有信息系統需要用到的公共數據和基礎數據進行統一的管理和維護。
3.2.3.8園區管理平臺
園區管理平臺包括對園區內的寫字樓、公寓等綜合服務區的物業管理系統,整個園區的保安監控系統,以及園區的GPS/GIS車輛監控平臺,對園區各類營運車輛提供跟蹤和調度服務,同時也為大量的社會營運車輛、私家車等提供跟蹤、定位、導航服務。
參考文獻:
[1] 姜大立,馮杰峰. 物流信息化發展研究[J]. 商品儲運與養護,2003(2):5-8.
[2] 汪明艷,于毅紅. 物流企業信息化發展趨勢研究[J]. 上海管理科學,2003(4):36-37.
[3] 王智超. 現代物流條件下物流和信息流的融合之路——物流信息化[J]. 北方經貿,2004(9):77-78.
[4] 苗連強,牛慶偉. 物流企業實施信息化的策略探討[J]. 物流科技,2005(3):26-28.
[5] 戴勇,鐘寶嵩. 物流信息化發展現狀研究[J]. 電子物流,2004(11):121-123.
[6] 王林,曾宇容. 面向現代物流的物流企業信息化研究[J]. 科技管理研究,2005(5):41-43.
[7] 張洪波. 對武漢市物流業發展的戰略思考[J]. 特區經濟,2005(5):239.
[8] 郭成. 關于我國物流信息化發展的思考[J]. 中國標準化,2005(8):8-10.
[9] 陶君成. 關于物流園區建設的幾個問題[J]. 管理世界,2004(12):138-139.
[10] 楊書臣. 日本現代物流的新發展及對我國的啟示[J]. 港口經濟,2004(6):5-8.
[11] 嚴紅梅. 深圳物流業發展現狀問題及對策[J]. 特區經濟,2004(12):20-22.
[12] 何開倫. 推動重慶市物流產業現代化的思考[J]. 江蘇商論,2005(3):39-40.
[13] 荀啟明. 現代物流發展趨勢與促進我國物流發展的對策研究[J]. 改革與戰略,2005(3):51-53.
[14] 汪應絡. 系統工程理論方法和應用[M]. 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1992.
[15]John W. Satzinger, Robert B. Jackson and Stephen D. Burd. System Analysis and Design in a Changing World[M]. Course Tehnology, 2000.
[16] 甘仞初,等. 信息系統分析與設計[M]. 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3.
[17] 金若楠,張文杰. 現代綜合物流管理[M]. 北京:中國鐵道出版社,1994.
[18] 衛民. 物流中心的建設規劃探討[J]. 物流技術,2002(6):30-32.
[19] 孫春華. 中國物流企業面臨的挑戰與對策[J]. 對外經貿實務,2005(7):9-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