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隨著供應鏈管理概念在企業的發展與應用,傳統的配送戰略在進一步降低物流成本和滿足顧客需求上都受到了一定的挑戰。本文從直接轉運(cross-docking)的涵義和運作特征出發,分析直接轉運對供應鏈中生產商、分銷商或配送中心和零售商的影響,并總結直接轉運給供應鏈帶來的總體利益,提出供應鏈主要參與者在實施直接轉運方式時,應該從配送中心布局、執行與控制、倉庫管理系統、供應鏈信息溝通和供應鏈伙伴關系等方面來考慮,從而使直接轉運的利益最大化,進一步促進供應鏈的整合。
關鍵詞:供應鏈;直接轉運;倉儲;配送
中圖分類號:F273.7文獻標識碼:A文章編號:1002-3100(2007)07-0085-04
Abstract: As the concept of supply chain management is developed and applied in business, traditional distribution strategies are being challenged in terms of further reducing logistics cost and satisfying customer requirements. This paper starts by exploring the meanings and operation characteristics of cross-docking. It further analyzes the impacts of cross-docking on manufacturers, distributors and retailers and summarizes the cross-docking benefits for the overall supply chain. In order to maximize the benefits of cross-docking in the supply chain and to achieve supply integration, supply chain partners should consider distribution layout, implementation and control, information and warehouse management system, supply chain communication and partnership in supply chain. These are important to obtain successful cross-docking operation.
Key words: supply chain; cross-docking; warehousing; distribution
改善倉儲運營是提高供應鏈整體運營效率的重要組成部分之一。目前,持續減少庫存的壓力、配送中心數量的減少和多頻率小批量訂單的物流發展趨勢,使很多配送中心的操作朝著直接轉運的方向發展。直接轉運被廣泛應用在零售商和時裝業的供應鏈中。在零售商價值鏈中,直接轉運主要是用來確保貨架商品可用性并且同時使庫存處于較低水平,沃爾瑪85%的商品采用直接轉運的方式。然而,在時裝業,直接轉運主要用來推動和拉動產品快速在供應鏈中移動。直接轉運有利于降低存儲空間和庫存持有成本并且能夠提高客戶服務,促進零庫存的實現,加快產品在供應鏈中的流動速度。
1直接轉運的涵義與運作
1.1直接轉運(Cross-docking)的涵義
直接轉運在貨運站的作業中已經存在很多年,國內對此有多種解釋,如直接轉運、越庫作業、交叉配貨、交叉轉運、交叉平臺作業、接駁式轉運等。《國家標準物流術語》又稱之為“直接換裝”:“直接換裝是指物品在物流環節中,不經過中間倉庫或站點,直接從一個運輸工具換載到另一個運輸工具的物流銜接方式?!?/p>
美國供應鏈管理專業協會給出了更精確的定義:“直接轉運就是倉庫或配送中心不將接收到的商品儲存入庫,而是準備將商品運往零售銷售點的一種配送系統。直接轉運這種配送系統需要所有進向和出向運輸保持和諧一致。通過消除入庫、儲存和揀選作業,直接轉運能夠很大程度地減少配送成本?!?/p>
本文認為美國供應鏈管理專業協會更加確切地說明了直接轉運的涵義。而我國國家物流術語中關于直接轉運的描述不夠全面,忽略了貨物有可能在倉庫中短暫停留的情況。
也就是說不同供應商的各種產品到達物流節點后,不用上配送中心或倉庫的貨架。由操作人員加以處理后,直接送至卡車裝載區,等待卡車運送。在這里,配送中心僅被視為制造商或供應鏈參與者的暫存區,借此減少配送中心貨架儲位、儲存及分揀的工作,可以節省物流成本。
1.2直接轉運運作

圖1描述了直接轉運的運作方式。從圖1可以看出,在直接轉運運作方式中,每個生產商都會接收到客戶各個銷售點的訂單并且按照指定的日期將貨物送到配送中心。生產商還要在產品到達配送中心之前將預先發貨通知(advance shipping notice,ASN)發送給分銷商。有了預先發貨通知(ASN)信息,分銷商的倉庫管理系統會決定如何處理即將到達的產品。產品會直接搬運到配送中心的出貨門,直接發送給零售商或者暫時存放等待其他生產商的產品合并運輸。
當配送中心接收到產品后,要先進行卸貨,然后拆包,并且手動或利用掃描儀根據預先發貨通知(ASN)提供的信息核對貨物。之后,再根據其目的地分揀托盤。手動分揀需要大量工作人員,并且錯誤率高。配送中心通常使用自動分揀設備,該設備能夠讀取托盤條形碼,識別運送目的地,然后提示輸送到待運區或直接送到出貨拖車上。在分揀生產線的一端,分揀的貨物會被包裝,裝上拖車或者暫時儲存等待運輸。為了提高配送的效率和降低錯誤率,自動化將越來越多地被應用到直接轉運方式中。
簡單地說,直接轉運就是在一個門接收貨物,不將貨物儲存并且幾乎同時將貨物從另一個門運送出去。直接轉運的主要目的是縮短產品的存儲時間。在這里,倉庫實質上成為一個配送混合中心,產品大量進入,并馬上分解,以正確的種類和數量進行混合,再運輸給客戶。
直接轉運這種配送模式從根本上講,更加強調需求鏈而不是供應鏈,這是因為貨物在到達直接轉運庫之前,庫存的分配和目的地在收到貨物之前就已經知道。直接轉運在閉環供應鏈中發揮得比較有效,這是因為以直接轉運為運作方式的配送中心每天都收到供應商的產品并且當天將這些產品送配給固定的一批客戶。正是因為這個原因,直接轉運在零售業比較受歡迎,尤其是連鎖零售業,直接轉運對很多零售商來說是一種重要的倉儲策略選擇。直接轉運方式具有時間緊迫感,這是由于直接轉運庫要能保證當天收到的貨物當天出庫(不允許停滯或只允許有很短的停滯),并且同時具有很高的吞吐量,工人工作必須有緊迫感。
1.3直接轉運與通過型倉庫運作的區別
流轉型倉庫與直接轉運庫有很多共同之處,所以在研究和實踐中經常被混淆,在這里有必要澄清。這兩種策略都使用在流量較大的工廠或配送中心,二者都是利用實時數據通過頻繁送貨來減少倉庫中存庫的搬運和儲存,來降低庫存和運作成本。為了更好地了解直接轉運型倉庫,我們來看二者的主要區別。
首先是搬運單元的區別。直接轉運的搬運單元主要是整托盤和整箱,而流轉型運作則是拆箱針對單個產品。
第二個區別是時間。直接轉運方式具有時間緊迫感的特性,以箱或托盤為單元的庫存幾乎不在倉庫中停留,就被運出去;流轉型允許貨物停留并且對貨物進行流通加工等增值服務,當貨物到達后,貨物會被送往分揀貨架上的臨時儲存區,等待流通加工等服務。直接轉運常用小時衡量,轉運型要用天來衡量。直接轉運,每天工作結束,倉庫是空的,而且進出相等。流通型倉庫進出貨物大約相等,并且倉庫不可能是空的。如果直接轉運是“今天進,今天出”;那么流轉型則是“今天進來,一周內出去”。
2直接轉運對供應鏈的影響
直接轉運對生產商、分銷商和零售商有不同的影響,下面將分別闡述:
2.1對生產商而言,在直接轉運方式中,生產商可以獲得各個銷售點的需求情況,這樣有利于生產商制訂更穩定的生產計劃并且保持較低的庫存水平,減少預測帶來的風險。但是在直接轉運方式下,由于生產商處理的是零售商各個銷售點的訂單而非零售商訂單的集合,所以訂單規模減小,這有可能使生產商降低批量生產的數量,從而會使生產成本上升。
另外,運行直接轉運要求生產商利用電子數據交換系統,從而與分銷商和零售商共享數據,使補貨活動完成得更加準確和及時。生產商需要能夠接收和發送EDI格式的電子文件,并且能夠在產品和訂單包裝上添加系列貨運包裝箱代碼(Serial Shipping Container Code,SSCC)以利于識別裝運。還有,生產商需要擁有較復雜的訂單處理系統來更加有效地處理各個銷售點的大量的小規模訂單。
2.2對零售商而言,由于大多數的產品不儲存在倉庫中而直接上貨架,這樣使商品能有較長的貨架壽命,這對零售商來說是有益的。配送中心的高效率運作降低了物流成本。另外,直接轉運要求零售商設置IT系統使補貨過程自動化,這個過程主要是通過利用計算機訂貨和依靠EDI傳送購買訂單來實現的。但在供應商沒有準時送貨的情況下,零售商可能會出現缺貨的風險。
2.3對分銷商而言,直接轉運運作是十分有效的方式,因為直接轉運不需要一個大的配送中心區域、不需要復雜的計算機系統并且非增值物料處理活動也減少了很多。這樣一來,在直接轉運運作方式中,直接轉運依靠及時信息使商品在供應鏈中停留的次數最小化,從而來減少入庫、儲存和揀選等作業。對于分銷商來說,貨箱處理成本會降低,而且計算機系統配置低、超負荷運營的風險低,貨物壞損率也會降低。直接轉運通過消除不必要的貨物處理與儲存從而來減少多余庫存,降低分銷商庫存投資,并且減少存儲空間的要求。另外,有供應商提供的系列貨運包裝箱代碼(Serial Shipping Container Code,SSCC)會使抽樣檢查的過程簡化,因此檢查成本也會進一步降低。在供應商和配送中心之間的信任達到一定程度的時候,實際上抽樣檢查是可以取消的。
從以上分析可知,在運用EDI數據交換系統的直接轉運模式中,配送中心獲得的利益最大,配送中心不僅可以降低成本還可以降低風險;零售商次之,雖然庫存成本降低了,但仍有缺貨風險;生產商在此過程中獲得的利益最小,雖然生產計劃與預測的風險降低,但由于生產批量減小使生產成本升高,并且信息系統的設置要更加靈活,這也是在實踐中生產商不支持實施直接轉運的根本原因。
對整個供應鏈而言,直接轉運有利于供應鏈成本的降低和客戶服務水平的提高。直接轉運有利于企業實現精益供應鏈,直接轉運的好處與精益供應鏈的目標相一致,即使少量的庫存在供應鏈中快速、高頻率、可視的移動。雖然直接轉運與成本聯系緊密,直接轉運也有利于客戶服務的改善。由于產品在直接轉運庫中存在的時間小于24小時,這樣會使訂單周期縮短,從而實現快速效應,提高客戶服務水平。
直接轉運是減少供應鏈中“牛鞭效應”的有效方式之一。順著供應鏈的上游(供應商一端)方向,顧客需求變動程度逐級擴增的現象稱為“牛鞭效應”。在直接轉運系統中,產品從制造商經配送中心送達零售商各個銷售點,在配送中心停留的時間不超過12個小時,配送中心幾乎不儲存庫存。于是,需求放大的現象就減小了。從時間上講,供應鏈被縮短了。供應鏈的縮短提高了整個系統對顧客需求的反應能力,但對企業獲取信息的能力,處理和控制信息的速度和質量特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3直接轉運方式對供應鏈成員的要求
直接轉運方式是對配送中心管理要求較高的一種運作模式,對倉儲、運輸管理的配合度、與供應商合作和信息傳遞的要求很高。要想以直接轉運的方式取得供應鏈利益最大化的目標,供應鏈成員需要注意以下幾點:
3.1配送中心布局
在進行配送中心規劃時,對采取直接轉運的產品比例要認真考慮,要留有充分的余地,提供較大的空間位置來進行產品的接收、臨時存放、拆箱等作業。常見的直接轉運型配送中心的形狀有“I”、“L”、“T”和“H”,選擇哪一種形狀主要取決于配送中心倉門的數量包括入庫門和出庫門的數量和計劃采取直接轉運的產品比例。
3.2配送中心執行和控制
由于產品在配送中心滯留的時間較短,容易造成信息傳遞、文件履行、質量控制等方面的遺漏。所以配送中心需要嚴格地控制和執行接貨、檢驗、揀貨、配裝等程序。另外,由于直接轉運方式與一般配送中心的運作不同,需要重新調整工作重心,需要從以存儲和訂單分揀為重心的運作轉移到以接收和運送貨物活動為主,這樣就需要更加嚴格地控制各個程序。直接轉運還對運輸管理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要實時跟蹤和傳遞運輸信息,有快速調配運輸線路的能力,要配備應急系統以防緊急情況的發生,并且需要運輸與倉儲管理的高度協調配合。在直接轉運方式中,運輸與倉儲是一體化作業,要求二者在信息傳遞方式、作業設備、組織機構配置、應急方案制訂等都要協調統一。
3.3倉庫管理系統
成功地執行直接轉運的配送中心的信息系統必須包括倉庫管理系統(Warehouse Management System,WMS),同時具備條形碼、掃描儀和無線射頻溝通技術。在一個典型的直接轉運庫中,倉庫管理系統應該包括如下功能:
(1)能夠接受供應商發送的EDI格式的運送時間、日期、承運人、產品類型、數量和每個訂單的條形碼;
(2)能夠通過EDI方式接收承運人發送的到達日期和時間;
(3)能夠通過EDI方式接收客戶發送的訂單具體細節;
(4)通過EDI方式通知承運人分揀時間、裝貨情況、目的地和配送日期與時間;
(5)通過EDI方式通知客戶裝貨情況、承運人和到達日期與時間;
(6)能夠為到達和發出的車輛選擇停車地點;
(7)記錄每個收到的托盤的條形碼;
(8)能夠將收到的托盤上的條形碼與EDI方式接收到的相對比;
(9)能夠識別和通知收到產品的差異與問題;
(10)能夠指導與控制分揀系統和其他設備的工作;
(11)能夠產生和跟蹤貨箱和托盤上的條形碼及其他包裝上的信息;
(12)指揮工人搬運貨物;
(13)能夠跟蹤和報告供貨商和承運人的績效表現;
(14)能夠跟蹤和報告倉庫的績效表現,也包括勞動力利用率;
(15)能夠計劃倉庫操作活動如人力、出入門利用和設備等。
3.4供應鏈成員之間的信息溝通
直接轉運是一個實時的運作,因此信息是成功的關鍵。在直接轉運方式中,從供應商到配送中心或倉庫再到客戶的信息流動應該是連續的。信息系統必須在各個商家、承運人或第三方物流服務提供商、供應商和客戶之間整合。假如供應鏈中有一個參與者的信息系統不能支持直接轉運運作,那么整個系統將失敗。
而且在直接轉運運作中,要求接收和發送操作密切結合,直接轉運的信息系統應能夠通過互聯網或EDI收到即將到達的產品信息并且能夠跟蹤產品的流動,并且接收客戶訂單和通知客戶配送到達時間。因此,實時的信息傳遞和共享對直接轉運來說是十分關鍵的因素。如果不能獲取及時準確的信息,就不能利用信息來代替庫存,直接轉運也就無法成功。
隨著無線射頻技術的推廣和電子產品代碼成本的逐步降低,電子產品代碼技術將應用到直接轉運中。電子產品代碼由一系列數字組成,能夠辨別具體對象的生產者、產品、定義、序列號,還可以通過電子產品代碼網絡提供關于產品的附加信息,例如產地、產品歷史等,這些數據對于在供給鏈中特定產品的歷史追蹤具有關鍵的作用。與條形碼技術相比,電子產品代碼技術可以更精確地跟蹤產品,可以不用接觸,看見物體就能掃描目標,可以同一時間掃描多個目標。電子產品代碼技術有助于進一步了解產品,提高庫存管理和流通速度,進而降低由于斷貨而造成的銷售損失。因此電子產品代碼技術的應用會使直接轉運對供應鏈的利益更加明顯。
3.5供應鏈伙伴關系
由于直接轉運會影響到整個供應鏈,因此直接轉運需要供應鏈中每個成員的參與和合作,而且必須保持成員之間的溝通。事實上,在所有直接轉運的相關因素中,最關鍵的不是信息系統,不是自動物料搬運設備,也不是倉庫,而是供應鏈成員之間的關系。如果不能與供應鏈伙伴建立良好的合作關系,將最終導致直接轉運失敗。供應鏈成員的合作主要體現在共享信息、清楚交流、質量信任、產品一致性和可用性等方面。
參考文獻:
[1] Lee Y.H., Jung W., Lee K.M. Vehicle routing scheduling for cross-docking in the supply chain[J]. Computers Industrial Engineering, 2006,51(2):247-256.
[2] Kurnia, S. Johnston, R. B.“Adoption of efficient consumer response”the issue of mutuality[J]. Supply Chain Management: An International Journal, 2001,6(5):230-241.
[3]Waller M. A., Cassady C. R. Ozment J. Impact of cross-docking on inventory in a decentralized retail supply chain[J]. Transportation Research, 2006,Part E(42):359-382.
[4] Gümüs M., Bookbinder J. H. Cross-docking and its implications in location-distribution system[J]. Journal of Business Logistics, 2004,25(2):199-228.
[5] Abdolvand N., Kurnia S. The EPC technology implications on cross-docking[EB/OL]. (2005-10-09)[2007-02-06]. San Diego: San Diego State University, http://sisc.sdsu.edu/archive2005/Emerging_Tech/Abdolvand_Kurnia.pdf.
[6] Yong, L, S. Managing creative people[J]. Journal of Creative Behavior, 1994,28(1):42-43.
[7] 傅巧琳,李錦飛. 直接轉運配送戰略在我國實施的難點及對策[J]. 江蘇商論,2006(4):58-5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