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國足球明星貝克漢姆夫婦日前帶著二兒子羅密歐在倫敦機場候機時,羅密歐被眾記者的閃光燈刺激而失控尖叫并腿部抽搐。事后貝克漢姆夫婦證實羅密歐患有嚴重的癲癇癥,夫婦倆為此傷透了心。
癲癇病俗稱“羊羔風”,是一種突發性、短暫性大腦功能失調性疾病。發病率較高,可發生于任何年齡,青少年尤為多見。癲癇發作時,病人往往大叫一聲,昏到在地,四肢抽搐,兩眼上視,口吐涎沫,小便失禁,數秒或幾分鐘消失。也有的病人出現短暫的意識障礙,但不倒地,這稱小發作。
癲癇病分為原發性、繼發性和隱源性癲癇三種。原發性癲癇也叫特發性癲癇,無器質性病變,往往和年齡有密切關系,有些與遺傳因素有關系,并且預后良好。例如,胎兒在母腹時,孕母突然受到驚嚇,導致肝腎精血虧損,引起胎兒發育異常,出生后就會出現此病癥狀。繼發性癲癇有明確的病因和腦器質性病變。引起此類癲癇的疾患很多,一是腦內疾患,如腦血管病、顱腦損傷、腦炎、腦膜炎、腦積水、腦膿腫、炎性肉芽腫、顱內腫瘤、腦寄生蟲、顱腦外傷、腦發育異常、腦萎縮、顱腦手術后遺癥、腦局部疤痕等,均可引起癲癇;二是腦外疾患,例如低血糖、低血鈣、窒息、休克、子癇、尿毒癥、糖尿病、心源性驚厥以及藥物中毒等。隱源性癲癇就是雖然經過各種方法檢查也找不出原因,癲癇發作為疾患的唯一癥狀。但隨著科學技術的進步,將會有更多的隱源性癲癇能夠找出其發病原因。
癲癇是危害人體健康的一大頑癥,如能及時進行正規系統的治療,80%以上的病人可以治愈或控制發作。但目前我國大部分地區癲癇治療狀況很不理想,常有復發的趨勢,為此在日常生活中要注意以下幾個方面:
樂觀情緒
實踐證明,精神緊張、悲觀失望等可促使癲癇發作。多數癲癇病人因長期反復發作以及社會上某些人的歧視而悲觀失望。癲癇病人要樹立戰勝疾病的信心,保持樂觀情緒,正確對待疾病。有了良好的心理狀態,積極配合醫生,堅持長期治療,絕大多數病人可基本治愈而過上與正常人一樣的生活。
勞逸結合
過重的體力或腦力勞動可誘發癲癇。癲癇病人必須注意勞逸結合,學校、社會對癲癇兒童的學習不宜要求過高,成年病人的學習也不要過度緊張和疲勞,以免使癲癇發作。
充足睡眠
睡眠不足易誘發癲癇,因此一定要保證充足睡眠,不要熬夜,尤其兒童癲癇病人更應保證充足的睡眠時間。
飲食有節
飽餐或饑餓以及一次性大量飲水均可誘發癲癇。因此,必須合理營養,飲食有節,避免過飽或過饑或一次性大量飲水。另外,喝濃茶、食用含大量咖啡因的食品如巧克力可使癲癇發作。
定期復診
抗癲癇治療整個過程應在醫生指導下進行,并定期復診、進行體格檢查和必要的實驗檢查。抗癲癇治療開始1~2個月應每周復診一次,3個月以后可每月復診一次,每次復診應攜帶診療卡或病歷,以供醫生參考。
常備藥物
癲癇病人應在家中備足常用的藥物,尤其應備足一些可以快速發揮作用又使用方便的抗癲癇劑,以備突然發作時使用,如安定注射劑及灌腸劑、癲癇安栓劑以及苯巴比妥注射劑等。
所有癲癇均可以藥物治療,且多數患者不再發病。但由于某些藥物會產生副作用,越來越多的醫生主張以飲食配合藥物治療來控制病情。
有些研究顯示,在某些罕見的病例中,缺乏維生素B6和維生素D會促使癲癇發作。維生素B6存在于肉、谷類和豆類中;維生素D則存在于一些動物制品中,尤其是乳酪和牛奶。患者必須在醫生的指導下才可服用維生素補充劑。
某些礦物質對部分患者有幫助,鎂大量存在于全麥面粉、小米、無花果、肉、魚、堅果和豆類中;鋅存在于肉、家畜內臟、麥芽、堅果、蟹、牡蠣和小扁豆中;鈣主要存在于牛奶和乳制品中。
有些證據顯示,先天性的癲癇可能與母親妊娠時飲食中缺乏錳有關,而錳的主要來源有米飯、全麥面包、麥芽、蕎麥、利馬豆、堅果、沙丁魚、無花果和鳳梨。
預防和控制癲癇病應著眼于三個層次:一是著眼于病因,預防癲癇的發生;二是對已有發作者,防止癲癇癥狀的出現;三是減少癲癇對患者軀體、心理和社會的不良影響。
遺傳因素使某些兒童具有驚厥易感性,在各種環境因素的促發下產生癲癇發作。對此,要特別強調遺傳咨詢的重要性,應詳細地進行家系調查,了解患者雙親、同胞和近親中是否有癲癇發作及其發作特點,是否有高熱驚厥病史,對其同胞、后代和其他親屬可能的發病率進行估計,并注意結婚生育問題,避免癲癇患兒的出生。對能引起智力低下和癲癇的一些嚴重遺傳性疾病,應進行產前診斷或新生兒期過篩檢查,以決定終止妊娠或早期進行治療。
對于繼發性癲癇應預防其明確的特殊病因,產前注意母體健康,減少感染、營養缺乏及各系統疾病,使胎兒少受不良影響;新生兒產傷是癲癇發病的重要原因之一,如果能夠定期給孕婦作檢查,實行新法接生,及時處理難產,就可以避免或減少新生兒產傷;對于嬰幼兒期的高熱涼厥要給予足夠重視,盡量避免驚厥發作,發作時應立即用藥控制;對小兒中樞神經系統各種疾病要積極預防,及時治療,減少后遺癥。
統計資料表明,患者在第一次癲癇發作后,復發率為27%~82%,在單次發作后似乎大部分患者會復發,因此應給患者創造良好的生活環境,使患者養成良好的生活習慣,避免情緒激動、精神緊張、過度勞累、飲食不節和特殊的外部環境刺激等。
癲癇是一種慢性疾病,可遷延數年、甚至數十年之久,因而可對患者身體、精神、婚姻以及社會經濟地位等造成嚴重的不良影響。這就要求社會各界對癲癇患者給予理解和支持。
(編輯/于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