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日,通過無線電波和江蘇徐州的聽眾朋友又做了一次愉快的交流。令我倍感欣喜和自豪的是,兩年多的時間里,那些原本普普通通的居家百姓,不僅個個都成了我們健康科普教育活動的受益者,最難能可貴的,他們中不少人還能講出一整套科學健康觀念和生活方式原理,儼然就是一位夠格的健康科普講師。聽他們講健康,講生活,講體會,講效果,讓我得出一個結論:健康其實是可以學到的。
年過花甲的李大伯身體一直比較弱,按他自己的話說是百病纏身。后來他參加了當地的《健康俱樂部》,為自己訂了一份《藥物與人》雜志,開始和俱樂部的朋友們交流從中學到的健康生活新知識和實踐體會。他掌握了合理膳食“一二三四五”,也不忘“紅黃綠白黑”的五色搭配;不論是健身大步走,還是健身柔力球,他都是積極地參與者。兩年過去了,李老爺子不僅身子骨“越來越硬朗”,心情更是“相當不錯”。
其實,類似李大伯“學習健康,體驗快樂”的生動事例在我身邊不勝枚舉,但另外一面的故事也在接二連三地發生。最近互聯網上報道受心臟病困擾的十大明星,剛近不惑之年的著名音樂人三寶名列首位。據報道,10月15日他因突發心臟衰竭,被緊急送到北京阜外心血管病醫院搶救并實施了心臟搭橋手術。這些明星看似受到心臟病的困擾乃至威脅,實際上卻是他們從來不注意學習和了解相關健康知識的必然結果。學習健康并非難事,但不學習健康就難保不出“大事”。
學習健康說到底是一件簡而又簡的事情,上一期讀了特別關注欄目的專題文章《好生活VS硬骨頭》,我就了解到原來補鈣一定要趁年輕的。而這一期向紅丁教授的專訪文章則讓我知道了糖尿病人同樣可以活過一百歲。因此健康滲透在我們每天生活的時時刻刻和方方面面。但關鍵是要有一個追求健康、關愛自己的意識。很多明星之所以年紀輕輕就慢病纏身,甚至英年早逝,究其原因,他們不缺學習健康的能力,更不缺學習健康的條件或是金錢,他們唯一缺的就是學習健康的觀念。當然,健康學得來,也要看跟誰學了。對此,我可以很負責任地告訴您,學習健康,本刊是一個不錯的選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