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國科學家發現大腦有個“后悔中心”
據英國《自然神經學》雜志報道,人類經常對自己的決定感到后悔。法國科學家的研究發現,調節悔恨情緒的大腦區域在前額腦區底部。這一實驗證實了此前的研究結果:前額腦區底部受到損傷的病人不會后悔,因此也不會為避免后悔而改變自己的行為。
陪老人“說話”的機器人在日上市
據新華社東京電:日本老年人現在可以在商場買到能陪他們“說話”的機器人,這是世界上第一個能夠理解人的感情并能與人溝通的機器人。
會話機器人身高45厘米、體重7公斤,“面”帶微笑,著宇航服,具有5歲兒童的會話能力。機器人的“體”內儲存了數萬種對話情景和人面部的40種表情,它不僅能夠識別交談者的語言,還能判斷對方的感情,并通過“眨眼睛”、“轉動眼球”等方式表達自己的“感情”。機器人最多能夠記憶10個人的面孔,因此它能夠意識到自己在跟誰說話。如果有人告訴會話機器人:“今天我感到很單調,”機器人就會說:“你感到單調乏味嗎?你想干什么?”對于“今天天氣好嗎?”的問話,機器人會根據內置時鐘判斷出季節,然后回答說:“今天是一個晴朗的秋日。”
負責開發這種機器人的軟件工程師說:“與會話機器人說話,孤獨的老人就會激活腦子的思維能力,從而緩解憂郁孤獨并避免患健忘癥。除了會話功能外,會話機器人還有包括唱歌和詢問身體健康等多項功能,將來還要給會話機器人增加在緊急情況下能夠自動報警的功能,老年人可以使用緊急報警功能與當地醫務人員取得聯系。”
害羞可遺傳
據英國《泰晤士報》近日報道,一個對羞怯進行研究的科研機構說,父母積極的培育和主流文化的影響是決定孩子是否成為害羞者的兩個主要因素,但還有一個重要的第三因素:有跡象表明,害羞部分是由遺傳帶來的。
這個機構的研究報告說,同自信的人相比,害羞的人的大腦在社交場合中的表現是不同的。當處于不熟悉的場合中時,“害羞的大腦”在額葉的右側會出現更多的電流活動,它被解釋成一種夸大的恐懼反應,并經常伴有恐懼的生理特征,例如:脈搏加快和肌肉緊張。但羞怯不單純是由基因決定的。大量的研究表明,父母正確的培育方式可讓孩子更自信。
報道說,以色列的孩子被認為是世界上最自信的,而日本的年輕人是最害羞的。英國和美國的年輕人則處于這兩極之間。最流行的解釋是,西方社會比東方社會更傾向個人主義,因此更鼓勵個性表現。
可丟棄外殼的綠色手機問世
據路透社報道,應摩托羅拉公司之邀,Pvaxx材料公司研發出一種外觀與其他塑料無異,棄后可以在土壤中自然降解的新型聚合物。英國華威大學隨后用這種聚合物開發出一種含有向日葵籽的手機外殼,一旦丟棄到土壤中,該外殼能分解為硝酸鹽,為葵花籽提供養料,使其發芽開花。
Pvaxx材料公司發言人宣布,這是一種可徹底生物降解、不含毒性的聚合物,除了可以制成手機外殼,還能用于其他電子產品、園藝、彈藥和家庭清潔品。
孕婦吸煙增加胎盤脫離風險
據美聯社報道,最新一期《美國流行病學雜志》發表研究報告稱,孕婦吸煙可能導致產前胎盤就從子宮壁脫離,造成大出血。視胎盤脫離情況不同,受影響胎兒死亡率最高可達40%。報告還指出,胎盤脫離對婦女再度妊娠有很大影響。這項研究再次提醒準媽媽為了自己和腹中的小生命,必須向香煙說不。
高血壓病根在大腦而非心臟
英國研究人員發現,高血壓病根在大腦而非心臟。他們在腦血管壁上發現了一種蛋白質,能夠“設陷阱”截留白細胞,從而導致血管發炎,阻礙血液流通,進而引發腦缺氧。這種新發現將為治療高血壓帶來新的思路。
英國布里斯托爾大學的朱利安·佩頓教授也認為這一發現有助于人們找到治療高血壓的新方法。他說:“對于那些用高血壓傳統療法未能奏效的病人,我們正在考慮用緩解血管炎癥和增加腦部供血的藥物來治療的可能性。今后的問題是弄清腦血管炎癥的類型,從而知道使用哪種藥物來對付它們。”
目前,在全世界有6億多人深受高血壓病痛的折磨。治療高血壓的傳統方法包括吃低脂肪食物,減少食鹽攝入量和經常性的鍛煉等。
“多酸少堿”易致孤獨癥
近年來國內外研究人員發現,兒童孤獨癥的發生、發展亦與過量食用“酸性食物”密切相關。兒童時期正處于生長發育的關鍵階段,過量食用酸性食品,嚴重的會損害大腦功能。
鉀、鈉、鈣、鋅等堿性礦物質離子是大腦發育和維持大腦功能所必不可少的物質,若攝入量過少,則可導致思維功能紊亂,對兒童孤獨癥的發生發展起著推波助瀾的作用。
目前,粗糧正逐漸被細糧所代替,由于飲食的精細化,還有相當部分獨生子女吃大量的糖果、巧克力等含糖量高的零食,更易于形成“酸性體質”。
輸血對多數病人可能弊大于利
研究人員近日表示,輸血對多數接受輸血的病人而言可能弊大于利,原因是血庫中的血在采集之后會失去一種重要的氣體一氧化氮。一氧化氮有助于將氧氣通過紅細胞輸送到機體各個組織中去。但是,在血液輸入血庫的3小時中,一氧化氮不斷流失。
最近的一系列研究發現,接受輸血的病人心臟病復發、心力衰竭、中風甚至死亡的概率較高。美國杜克大學心血管和肺科學教授喬納森·施塔姆勒說:“一氧化氮可以擴張血管,從而使紅細胞得以通過血管并輸送氧氣。如果血管不能擴張,紅細胞便會在血管中堆積,機體組織就會缺氧,進而引發心臟病,甚至造成死亡。”
一氧化氮還可能對這種碟狀細胞的靈活性產生影響。研究結果顯示,隨著一氧化氮含量的下降,紅細胞會變得比較僵硬,因此無法從狹窄的血管中通過。輸血對患者可能造成傷害的問題是醫學界目前面臨的最大問題。
貪杯“灌醉前列腺”
人喝酒以后,酒精被慢慢吸收,進入血液便可流向全身各個部位。前列腺是一個對酒精十分敏感的器官,當前列腺受到酒精的刺激后,局部毛細血管迅速擴張、充血,使細胞組織間液體滲出增多,細胞發生水腫。被“灌醉”的前列腺會侵占更多的尿道空間,造成排尿困難。醫生說,一般要經過3~5天時間才能讓“醉酒”變肥的前列腺凈下來。所以,貪杯有害前列腺。
辣椒有助于手術后止痛
據路透社報道,丹麥哥本哈根朱麗安娜·瑪麗中心的研究人員發現,從辣椒中提取的辣椒素有助于減輕腹股溝疝氣手術后產生的疼痛感,其效果至少可以保持3天。
該中心的埃斯克·奧斯旺醫生和他的同事對41名接受疝氣手術的病人進行了測試,他們為約一半病人注射了純度極高、無色無味的辣椒素,給其余病人注射了沒有任何藥效的安慰劑,此外,所有病人都注射了止痛藥布洛芬和醋氨酚。
測試表明,注射了辣椒素的病人的疼痛感明顯低于那些僅注射了安慰劑的病人。不過,這種差別在3天后逐漸淡化。
奧斯旺醫生在一份聲明中表示,辣椒素的效力也許可以保持得更長久,甚至可能長達幾周,這需要在術后疼痛感更強的病人身上做進一步測試后才能確定。
六大因素決定幸福感
英國《獨立報》報道,近期一項研究顯示43%的英國人感到不幸福。究竟哪些因素能為我們帶來幸福的體驗呢?英國心理學家理查德·萊亞德認為婚姻、朋友、健康、工作等6個因素對我們的幸福感都起到了至關重要的作用。
婚姻:德國社會經濟學家調查發現,人通常在結婚后變得更幸福快樂。在打算結婚的2~3年之前,人們會覺得比以前更幸福,而結婚的這一年對他們來說則是最幸福的時光。
工作:專家稱,失業不僅僅意味著降低了收入,而且也降低了幸福感,這是因為人們認為失去工作是件丟人的事情。
信任:我們的安全感在很大程度上取決于人際交往的質量。在交往中,若有人可以信任,會讓我們感到更快樂。
健康:我們往往高估了疾病對幸福感的影響力,實際上,精神健康對我們是非常重要的。相對于諸如咽痛和糖尿病等疾病,抑郁對幸福感的影響要更深。
飲食:大腦中叫做復合胺的化學物質與快樂的感受相關。而香蕉、牛奶、花生等都含有復合胺,多吃這樣的食物有助于我們產生快樂情緒。
自由:瑞士最近的一項調查顯示,在瑞士如果某地的居民擁有更多的權力和自由,他們就會感到自己更幸福更快樂。
驗光配鏡有學問,硬性隱形眼鏡是首選
硬性隱形眼鏡(RGP)是一種高透氧隱形眼鏡,它是目前國際最新流行的一種隱形眼鏡,是視光學科發展的一個重要標志。它由一種特殊的航空材料制成,具備優良的光學性及透氧性,可減小像差、提高視網膜成像質量、明顯改善視覺矯正效果并且減少并發癥的發生。在臨床應用過程中,它對于疑難屈光的矯正及控制青少年近視發展有極佳的臨床效果。
但無論是軟性的隱形眼鏡還是硬性隱形眼鏡,都不是日常用品,而是醫療用具,不能隨便購買,一定要選擇專業驗配單位和經驗豐富的專業眼科醫師或視光師,而且要了解自己眼睛的健康狀況,并注意定期對鏡片進行護理和檢查。
腎病要“留心”,心病要查腎
科學家的最新研究發現,在人體健康方面,心與腎是一對“難兄難弟”,腎病會惡化心臟疾患,而心臟隱患或許會以腎病發作的形式表現出來。
美國預防病學專家彼得·麥卡洛認為,“真兇”藏在心臟和腎臟的背后,他提出一種假設:心臟和腎臟均通過血液向骨髓傳遞某種“信號”,骨髓則能產生一種“修復”這兩種臟器的干細胞,當心臟或腎臟中的一個出現問題時,這種“修復”機制也隨之發生障礙,“連累”另一個器官“病倒”。
研究人員向醫生們呼吁,手頭有心臟病人時,別忘了仔細查查他們的腎臟,以便把腎病消滅在萌芽狀態。同樣,當腎臟指標惡化時,人們最好同時留意自己的“心”,這是一種非常明確的警鈴。
不取血也能測血糖
據《生命時報》報道,以往,我們需要扎破手指取血才能測量血糖,這對于怕疼的人來說無疑是個挑戰。然而香港科學家最新發明的一種儀器解決了這個難題。
新儀器只有普通手機大小,能夠發出一束微弱的紅外波或近紅外波,這束波可以穿透手指的皮膚照射到血液。儀器通過對血中各組分的波長和頻率進行測量,就能確定血糖的含量,測量結果只要10秒鐘就能得出。
水果蔬菜有殺血癌效用
美國科學家日前公布的一項研究報告顯示,水果、蔬菜及紅酒中含有一種名叫花青素的抗氧化劑能殺死白血病患者體內的血癌細胞,同時不傷及健康細胞。研究人員從黑樹莓中提取花青素,并分析其中花青素-3-蕓香糖苷(C-3-R)的搭配機制,研究其對血癌細胞的作用。
研究發現,低劑量的C-3-R能在18小時內把某實驗樣本中的一半血癌細胞殺死,如果使用高劑量的C-3-R,可在18小時內把該樣本中的所有血癌細胞殺死。在數次實驗中,C-3-R對不同類型白血病的血癌細胞均能產生類似效果。實驗證明C-3-R可使細胞產生一種過氧化物,導致血癌細胞死亡,但這種過氧化物對正常細胞沒有毒性。
睡眠時間不足或太多的人易患糖尿病
美國波士頓大學醫學院的研究人員經過有關睡眠模式的問卷式調查,并對受調人員進行了有關的糖耐量測試。結果證明:如果一個人每天睡眠時間不足6小時或超過9小時,就會增加患糖尿病的危險,或者會出現糖耐量受損。研究人員建議,對患有糖尿病或糖耐量受損的病人來說,應把保持適當的睡眠作為一種非藥物治療方案。人們每晚應該保證至少有7個小時的睡眠,這對身體各方面的健康都是有益的。
啤酒適量可防白內障
每天適量飲啤酒可預防老年白內障,飲黑啤酒能降低心臟病的發生率,這是加拿大和美國科學家的研究成果。研究表明,啤酒富含阻氧化酶,能夠阻礙葡萄糖水平升高。原來,細胞中的線粒體可以把葡萄糖變成維持細胞正常活動的能量,而葡萄糖含量過高會破壞線粒體的功能,一旦線粒體的工作出現故障,眼睛晶體的表面就會開始形成白內障。所以每日飲一杯啤酒對眼睛非常有利。
中年女性保持身材有方
英國《每日郵報》網絡版,最新公布的一份研究報告,50歲以上的中年女性應補鈣和維生素D。這樣做不僅能保護骨骼,還有利于保持好身材,避免肥胖癥。報告說,補鈣和維生素D有助于瓦解女性體內的脂肪細胞,增加可以抑制食欲的瘦素產生,還能實現飲食營養更加均衡,從而有效促進新陳代謝。
從未結婚的人壽命短
美國對6.7萬多名成年人的人口普查和死亡證明數據的研究結果表明,終生單身的人更有可能早死,而持久的婚姻則與更長久的壽命緊密相關。這些發現表明,婚姻也是一種社交關系,而缺少婚姻的生活造成了孤獨的環境,從而使早死的風險加大。
科學家發現,對身體狀況很好的人來說,不結婚的后果更嚴重;對健康狀況不好的人來說危害最小;不結婚對男性的影響比女性更大;未婚男性比未婚女性更脆弱;而比較年輕的未婚男性,19歲至44歲之間者,死亡的可能性比同齡的已婚男性大兩倍。
此研究說明了無婚姻的生活成為所有年齡段人群死亡率的一個危險因素,不結婚對健康造成的影響超過了離婚或守寡。其次,社會孤立的影響并不僅局限于年紀較大的人,事實上,它在人生早期表現得更強烈。
音樂療法有助提高語言表達能力
近日,據美國媒體報道,美國西北大學研究者發現音樂讓人愛說話。研究者稱,音樂作用于人的神經系統,可以增強口頭表達能力。其實,這是音樂療法的一種,音樂療法除了能讓我們變得能言善道之外,還能緩解焦躁情緒、減輕心理壓力。
“世界上公認的音樂療法興起于20世紀50年代的美國軍營。”中國音樂學院教授張鴻懿說,二戰中,美國設在菲律賓的軍隊醫院不斷播放音樂,結果發現死亡率大大降低,傷口的愈合速度也加快了。
其實音樂療法的功能實際上與心理治療基本一致。它對調解心理的作用主要體現在它的舒泄功能。當你焦慮煩躁時,舒伯特的《小夜曲》會帶你走進靜謐的夜晚,讓急躁情緒自然流淌,最后消失。如果你萎靡不振,肖邦的《革命》會刺激你的心靈,隨著音符的跳動,讓你會感到熱血沸騰,從而重新鼓起生活的勇氣。
目前,世界上的音樂療法主要有四種形式,即聆聽法,即聽音樂;主動法,就是主動參與到樂器演奏或歌唱中;即興法,讓人們即興演出,觀察他們的心理狀況;作詞法,病人用現成的曲調換上自己的歌詞,治療師從中可以發現病人的心理問題。
其次,并不是所有的人都適合音樂療法。比如,妄想癥或分裂癥患者,就不應該盲目地實施音樂療法,因為他們的聯想障礙可能會讓你的努力弄巧成拙。
(編輯/逸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