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冬季節,我們常常出現心里煩、睡不著,脾氣大、易發怒,嘴巴干、咽喉痛,潰瘍、舌尖糜爛等癥狀,很多人都說是天氣干燥上火了。但是為什么會上火呢?下面,我們就來追究一下這些癥狀的深層原因。
牙疼
勞累、著涼、著急、休息不好以及辛辣刺激會引起牙齦腫痛,有的人過量食用牛肉后會發生牙齦出血,民間老百姓總把這類情況說成是上火了。真的是因為上火引起了牙疼、牙出血嗎?
解析:沒有病灶是不會引起上火的牙疼,所謂的上火也是先有病因。過多的細菌堆積在牙齦上,會破壞牙周軟組織和骨組織,而細菌長期存留在牙周袋里面,緩慢破壞牙周組織,沒有明顯的疼痛,所以患者平時容易忽視其癥狀。如果細菌進一步感染,就會破壞牙根尖周,此外,細菌會長期存留在牙根尖周組織里,平時即使有比較明顯的疼痛,但是幾天就過去了。患者就誤以為好了,其實這正是慢性牙周炎和牙根尖周炎的表現。有了這樣的病因才有了“上火”的條件。當身體的不適產生出“上火”的誘因,例如著涼、刺激時,便導致牙疼的急性發作,這就是所謂的上火引發了牙疼的說法。至于牙齦出血是牙齦炎初期常見的現象,因為牙齦發炎造成局部紅腫熱痛,牙齦部位血管脆弱,一碰觸就出血了,也是因為原來就有病灶,并非因為民間常認為的上火。所以民間的說法只是解釋了牙疼、牙出血的表象,實際是沒有看到牙病存在的實質,是不科學的。
出現牙疼最好不要自行服用去火的中成藥,應由牙科專業醫師來去除這種慢性的感染病灶,因為這種慢性感染對牙齒和身體均有害。它會使牙齒松動、脫落,使牙骨組織受到破壞,影響咀嚼功能和美觀。這種細菌還會感染到身體的器官,眼睛、腎、心臟的內膜等會出現因感染而患病的可能。病情輕者,通常采用潔治術(俗稱洗牙)徹底清除牙石,控制菌斑。發生牙齦增生者,則需施行牙齦成形術,即切除部分牙齦,恢復牙齦的外形。
口瘡
每年到這個時節,很多人會被口腔潰瘍所困擾,有些人常會因“嘴破”而痛到連喝水、吃東西都有困難。長輩們總習慣解釋為“秋冬天,火氣大”。現在看來這種解釋不完全對,因為醫學界已經有了新發現。
解析:口腔潰瘍以一種被口腔醫師稱為復發性口瘡最常見,發生率達30%以上。目前發現造成口腔潰瘍的原因主要為病毒感染。最近醫學界經過臨床及免疫學研究,已確定口腔潰瘍病原為病毒感染,而導致口腔潰瘍的兩種病毒分別為人類巨細胞病毒和EB病毒(非洲淋巴細胞瘤病毒,一種皰疹病毒)。一旦感冒、壓力大、身體疲倦或精力不足、免疫力差時,病毒就會趁虛而入。另外,精神壓力是潰瘍的誘因。專家認為,現代人生活緊張,精神壓力大,口腔潰瘍是一種因生活形態導致的“文明病”。事實上,根據醫生的臨床觀察,口腔潰瘍患者有許多是在過度疲勞后發病的。
易發口腔潰瘍者平時應加強身體鍛煉,改善體質。同時,出現口腔潰瘍時,患者若同時感到身體疲乏,應檢查自己營養攝入是否均衡,休息是否足夠,并適量補充各種維生素和礦物質。在潰瘍發作期間注意少食多餐,進半流質。進食后要養成立即漱口的良好習慣,用生理鹽水或晾涼的鹽開水,也可用藥物漱口,防止因食物殘渣加重續發感染。
便秘
很多人一便秘就認為自己是上火了,其實未必。引起便秘的原因很多,飲食、生活習慣、藥物的副作用等都能引起便秘。此外,便秘還可由多種器質性疾病引起,如結腸、直腸及肛門病變;老年營養不良、全身衰竭、內分泌及代謝疾病等等。
解析:偶爾一兩次的便秘尚且無關緊要,但是如果是習慣性的便秘,則應先就醫排除因器質性病變所致,然后從改變生活習慣入手,通過增加膳食中含纖維素豐富的食物、增加活動量、養成每天如廁排便的習慣,來逐漸改善便秘。
鼻出血
最近鼻子老是流血,去醫院檢查了,也沒說出什么理由,說是上火,這到底是怎么回事呢?
解析:經常發生鼻出血的人,其實多患有萎縮性鼻炎、急性鼻炎與鼻竇炎等鼻病。在鼻中隔前下方易出血區,由鼻腭動脈、篩前動脈鼻中隔支與腭動脈吻合,形成一個血管網。因該處黏膜很薄,血管靠近軟骨,又處在鼻腔的前部,容易受到各種氣體的刺激,使該處黏膜干燥,如受到外力的撞擊,氣候干燥,挖鼻或用力擤鼻,常使該處的黏膜血管破裂而出血。
咽喉疼痛
許多人都是因為受寒咽喉疼痛,有些人喉嚨干澀,喝了很多水都不見好轉,第二天喉嚨就發癢、疼痛,緊接著就想咳,而咳嗽又加重了喉癢,這是怎么回事?
解析:咽喉疼痛大多由于咽喉炎引起,咽喉炎可分為急性咽喉炎和慢性咽喉炎兩種,急性咽炎常為病毒和細菌所致。冬春季最為多見。多繼發于急性鼻炎、急性鼻竇炎、急性扁桃體炎,且常是麻疹,流感,猩紅熱等傳染病的并發癥。受涼、疲勞、長期受化學氣體或粉塵的刺激、吸煙過度等,降低人體抵抗力,容易促其發病。成年人以咽部癥狀為主,病初咽部有干癢,灼熱,漸有疼痛,吞咽時加重,唾液增多,有的有明顯的耳痛。急性咽炎治療不徹底而反復發作則演變為慢性咽炎。當受到誘因時急性發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