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研究高校體育在市場經濟條件下,如何通過改革提高自身的造血功能,增加活力、走向社會。本文認為,高校體育是一種特殊的產業(yè),它具備了在體育市場中的競爭能力與實力,必將進入體育市場,同時提出了高校體育實行產業(yè)化的一些實驗性對策。
[關鍵詞] 高校體育適應社會面向市場
隨著我國改革開放的深入發(fā)展,科學技術的進步和生產的現(xiàn)代化,以及人們生活水平的不斷提高,體育活動已逐漸成為人們生活的重要部分,成為現(xiàn)代生活方式的標志之一。隨著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建立,體育作為第三產業(yè)必將走向市場,也必將逐漸進入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軌道。
一、高校體育應正視現(xiàn)狀引入市場化機制
高校體育應跳出原有的思維模式,要根據(jù)市場經濟發(fā)展的規(guī)律與體育運動發(fā)展的特有規(guī)律,利用高校現(xiàn)有的人才資源和場地器材等資產資源,最大限度地滿足廣大師生和人民群眾對體育運動的需求,積極參與體育有關的經濟活動,這是高校體育走向市場的必由之路。
體育是整個國民經濟的一個組成部分,體育活動一方面要消耗一定的人力、物力、財力;另一方面,又可生產一定的產品或提供一定的服務。特別是學校體育不能直接轉化為生產力而獲得經濟效益。故投資者往往見不到成效而不愿投資,加之國家財力有限,學校體育投入不足與師生體育需要急劇增長的矛盾便日益加劇。有相當部分高校的體育設施達不到要求,教學環(huán)境十分艱苦,再加上教師工資收入較低,很難調動體育教師的積極性,許多教師不安心工作,師資隊伍流失嚴重。然而學校體育在高校教育中又具有極其重要的地位,因為學校體育課程是以發(fā)展學生身體,增進學生身心健康為目的的一種特殊的教育課程,它與德育課程、智育課程相配合,共同促進學生身心全面發(fā)展,是整個學校教育的一個方面。高校體育的地位和作用與上述面臨的困難形成了尖銳矛盾。如何改變現(xiàn)狀?光靠等待政府投資顯然是不行的,高校體育必須在新的歷史時期依據(jù)自身的特點,自力更生,求生存、求發(fā)展。因而,高校體育面向市場是非常必要的。體育面向市場有以下三方面的作用,其一,它將大力推進改革開放深入發(fā)展,進一步解決高校體育深層次的矛盾和問題,有利于加快社會主義市場的發(fā)展和市場經濟體制以及與其相適應的改革措施的建立。其二,它將有力地推動體育經營單位合理地配置生產要素,提高社會效益和經濟效益。其三,它將有助于發(fā)揮高校體育優(yōu)勢,挖掘潛力,增強活力,自我創(chuàng)收,補充經費的不足,推動健身計劃的實施。
二、合理利用資源,為高校體育市場化奠定基礎
隨著改革開放政策的日益深入,教育體制也正以市場為方向進行改革,自從實行“并軌”以來,高校打破了統(tǒng)包統(tǒng)分的分配制,實行雙向選擇,使高校教育面向市場,許多高校都是以市場需求為導向,有針對性地開設各種專業(yè)。這就是說學校必須根據(jù)市場需要,合理設置專業(yè),面臨這種情況,高校體育也必須適應其發(fā)展需要,發(fā)揮自身優(yōu)勢面向市場。
1.客觀物質條件較好物質條件較好是高校體育面向市場的一個有利條件
教師有較高的文化素養(yǎng)和科學知識,都有體育專業(yè)上的一技之長,能用其為教學和社會服務。只要人材使用得當,管理合理,在市場經濟的環(huán)境中是可以發(fā)揮他們的才能為社會服務并取得經濟效益的。體育設施較為齊全是又一有利條件。許多學校的場、館、池以及其它體育設備在滿足教學的同時,都已對社會開放,這不僅是經濟建設的需要。也是全民健身計劃的需要,在《全民健身身計劃綱要》中明確指出“加強對現(xiàn)有體育場地設施的管理,提高使用率,除部分運動專用場地設施外,各種體育場地設施均應向社會開放,合理收費,并為殘疾人參加健身活動提供便利條件”。
2.觀念的轉變包括市場觀念的建立和健身意識的形成兩個方面
在經濟浪潮的沖擊下,體育正在為社會提供健身、育人、觀賞、娛樂的綜合性服務,高校體育也不應例外。隨著市場經濟的建立,教育改革的不斷深化,高校體育也應由單一、封閉管理狀態(tài)逐步向社會開放。另一方面,由于全民健身計劃工程的開始實施,人們的健身意識有所加強,對健身的需求有所提高,而高校體育能夠為全民健康計劃作出較大的貢獻。因而觀念的轉變是高校體育面向市場的重要條件。
3.高校體育面向市場的制約因素最主要的還是政策
因為高校并沒有完全推向市場,仍以福利性為主,依靠政策撥款。這樣,教師的工作缺乏動力,工作墨守成規(guī)。另一個制約因素是群眾的觀念和體育意識。隨著科學技術的不斷發(fā)展和人們的物質生活水平的不斷提高,許多文明病也隨之而來,這些文明病有許多雖為人們所知,但由于習慣和種種其它原因而沒能引起人們重視,因而體育消費尚未成為人們的迫切需要,這也是制約因素之一。
三、高校體育面向市場的舉措
市場經濟的建立是一個長期過程,體育市場的形成要與之相適應,高校體育走向市場在近期內的舉措是:
1.面向學生市場
學生是一個很大的市場,在這個市場中,高校體育應注重其社會效益和經濟效益。首先是社會效益,學生通過體育課程的學習,增強了體質,增進了身心健康,養(yǎng)成了體育鍛煉習慣,提高了運動水平和能力,這是高校體育所產生的社會效益。同時高校體育還應重視其經濟效益,利用業(yè)余時間對學生實行有償服務。有償服務有其綜合意義,其一,可以培養(yǎng)學生廣泛的體育興趣,學到課堂上學不到的東西,如早冰、臺球等等。其二,可解決部分教育經費不足的問題,在目前體育經費嚴重不足的情況下,單靠行政撥款是遠不能維持教學、訓練、比賽以及其它體育活動的開展,我們知道,體育活動與經濟是不可分割的,一個國家,體育的強弱與其國民經濟水平是密切相關的。體育與經濟是緊密聯(lián)系的,而目前在體育經費不足的情況下,為進一步辦好高校體育,實施有償服務是切實可行的。其三,充分調動教師的積極性,教師在完成正常教學任務的情況下,利用業(yè)余時間,發(fā)揮自己所學專長,開辦各種學生喜愛的學習班,進行有償服務,不僅使學生掌握了自己所喜愛項目的技術,也提高了教師的業(yè)務能力,同時還可以利用所獲得的收入開設更多、更新、更適合學生的體育項目。其四,可以最大限度地發(fā)揮場地器材設備的利用率。其五,實施有償服務,使學生能夠依據(jù)自己的意愿學會更多鍛煉身體的方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得以提高,養(yǎng)成經常從事體育鍛煉的習慣達到“終身體育”的目的。面向學生市場的項目因地區(qū)特點而各不相同,凡學生喜愛、能夠鍛煉身體的項目和其它輔助手段都可行,如健美健身班、交際舞班、旱冰、臺球、網球和各種球類班、武術班、氣功班等等,可推銷體育服裝、運動器材,乃至成立各種協(xié)會、俱樂部等等,只要在正確思想的引導下,學生市場一定會蓬勃興起的。
2.面向社會市場
隨著“全民健身計劃”的深入開展,高校體育將不斷發(fā)揮其人力、物力等優(yōu)勢面向社會這個大市場,廣泛開辟健身娛樂市場,舉辦各種類型的學習班,開辦輔導站,咨詢服務中心等等,以利群眾性體育的蓬勃開展。同時,還可以利用人才優(yōu)勢,開發(fā)新的體育健身器材產品、訓練器材產品、教學器材產品、新型健身飲料、運動服裝等等為社會服務的項目。高校體育面向社會市場是一個綜合而復雜的課題這里不作更多的討論,但學校體育面向社會市場是能創(chuàng)造極高的社會效益和經濟效益的。
總之,高校體育面向市場是當前形勢下一種行之有效的方法,它既可以豐富學生課余文化生活,培養(yǎng)學生自覺鍛煉的習慣,也可以充分調動廣大教師的積極性,提高教學質量、提高高校體育設施的使用率,豐富群眾性活動,實施全民健身計劃,同時還能獲得經濟效益,更好地為學校體育服務。當然,高校體育步入市場,需要合理的措施和一整套科學的經營管理制度。隨著改革開放的不斷深入,高校體育面向市場必將對體育教育事業(yè)和全民健身計劃的實施有著重要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