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隨著社會經濟的快速發展,時尚新鮮、品種豐富、質量高檔、價格較低已成為人們對生鮮農產品生產、經營和消費的基本要求。生鮮農產品通過供應鏈管理可以降低成本,增加效益及附加值。這對于發展我國農業、提高農民收入具有重要的現實意義。
[關鍵詞] 生鮮農產品 供應鏈 分析 策略
一、生鮮農產品供應鏈及我國的消費特征變化
生鮮農產品供應鏈是以生鮮農產品(包括蔬菜、水果、禽、蛋、肉、奶制品、水產品等)為對象,圍繞生鮮農產品這一經營核心,通過對物流、資金流和信息流的控制,協調農業生產資料供應商、農戶、農產品經營者、消費者之間利益訴求,從農資采購開始,完成生鮮農產品的生產作業、收購運輸、市場分銷的一系列過程(見圖所示)。生鮮農產品供應鏈不僅是一條連接供應商、生產者到消費者的產品鏈,而且還是一條生鮮農產品通過加工、包裝、運輸等環節的增值鏈。
圖 我國生鮮農產品供應鏈結構示意
隨著經濟的發展,傳統的生鮮農產品生產、購銷模式正面臨兩方面的轉變:一方面,隨著人口和家庭結構的變化,消費者在消費生鮮農產品的過程中形成著全新的消費觀念,他們不但關注基本效用,如口味、成分、制作方法等,而且更加關注食品安全;另一方面,超市正在取代傳統的農貿市場,成為農產品銷售終端的主流模式。例如,在歐美發達國家,60%~80%的農產品進入超市銷售;在我國沿海地區,農貿市場正在逐步退出農產品零售環節。
在國際市場上,近年來我國的農產品貿易總量排名一直位居世界前幾位,水產品、家禽、水果、蔬菜、花卉等勞動密集型的生鮮農產品出口額占據其中較大比例。我們能夠依托供應鏈來進一步提升生鮮農產品的競爭能力,其原因在于:對供應鏈的全程監控可以確保質量與安全,使其順利地跨越“綠色壁壘”;通過供應鏈管理可以降低總成本,提高經濟效益及附加價值。目前在國際市場中,具備強大競爭力的生鮮農產品出口國家都擁有完整的供應鏈,構建和發展我國的供應鏈體系非常緊迫。
二、我國構建生鮮農產品供應鏈的SWOT分析
1.優勢分析(Strengths)
(1)我國生鮮農產品的生產資源非常豐富,具有廣泛的種植區域。居民消費需求一直非常旺盛,糧食消費量下降明顯,動物性食品像牛羊肉、水產品、禽肉和蛋奶的消費量明顯提高,食品結構變得更富營養、更為合理。
(2)新型的生鮮農業產業化經營模式正在生成,這種模式相對于傳統的市場交易型農業是一個巨大進步。特別是近幾年,在生鮮農產品產業化經營模式在實踐中形成了一些較好的企農利益分配方式,并主要以合同形式確定下來。
(3)大型核心企業已在供應鏈中起主導作用,而且會促進生鮮農產品供應鏈結構的優化,例如北京的匯源、四川的通威、河南的雙匯、上海的光明等國家級農業產業化龍頭企業的供應鏈的實踐表現。目前在城鄉進行的產業格局調整,給龍頭企業發展生鮮農產品物流提供了巨大的空間。
2.劣勢分析(Weaknesses)
(1)缺乏統一的物流標準和質量安全標準。生鮮農產品供應鏈管理涉及農、工、商三大產業,各節點在產業環境、戰略起點、信息傳遞、物流系統等諸多方面所涉及的標準、原則存在著廣泛的不一致性,不利于合作伙伴聯盟的形成和農產品的安全質量監控。這會使得我國部分省區的生鮮農產品供應鏈即使局部子鏈最優,卻會在協調與集成時困難重重。
(2)農民的組織化程度低。在農村普遍缺乏具有獨立產權的能夠代表農民利益的經濟組織,生產者是無組織、分散狀態進入市場,無法充分掌握農產品流通中的全部信息,更不能根據這些信息安排生產,只能被動聽從經銷商或中間商的安排,無法完全介入供應鏈。
(3)供應鏈各主體之間信息流通不暢。從全國范圍來看,生鮮農產品物流的信息化程度還很低,供應鏈各節點組織之間缺乏經過統一規劃設計的信息平臺進行信息交流,彼此之間缺乏必要的了解。
(4)生鮮農產品產銷脫節和物流成本問題。主要表現為:一是農產品供應鏈中產銷脫節;二是農產品物流處于無序狀態,農資和農產品物流的流向具有盲目性;三是缺乏市場營銷概念,不重視向外發布信息,不重視商品包裝,不重視品牌開發;四是信息不能快速傳遞,導致生鮮農產品在途損耗嚴重。
3.機會分析(Opportunities)
(1)加入WTO為我國農產品市場帶來了巨大商機。加入WTO有效地改善了我國生鮮農產品國際貿易環境,我們一樣可以享受多邊的最惠國待遇,可以減少其他國家的非關稅限制,我國生鮮農產品及其加工品的市場將更為廣闊。部分國外資本的直接進入,也為我國市場的發育和完善增加后勁。
(2)國內外生鮮農產品市場需求穩步增長。開放的國際市場拓展了我國生鮮農產品市場的需求空間。近幾年來,我國農產品進出口均成雙增長的態勢,說明國際、國內市場對我們農產品的需求在不斷擴大。
4.威脅分析(Threats)
(1)我國生產經營自身存在的問題更為突出。長期以來,我們對農業物流基礎設施投資滯后,使得生鮮農產品在物流過程中損耗巨大。生鮮農產品的運銷成本過高,失去了價格的相對比較優勢。
(2)國內外農業保護程度差異性過大。發達國家憑借其雄厚的經濟實力,給予農業很高的國內支持。按照《農產品協議》規定,美國國內支持總量(AMS)可達191億美元,日本可達283億美元,歐盟可達769億美元,這些無疑會對我國的出口增加巨大壓力。
(3)外貿面臨綠色壁壘的嚴峻挑戰。我們的環保意識不強,環保技術發展和農產品質量標準認證滯后。近年來在國際貿易中因質量問題而被退貨和索賠事件屢屢發生,已嚴重影響了我國農產品的聲譽及國際市場的開拓。
(4)生鮮農產品市場體系發育不完全。批發市場物流設施、設備落后,儲藏保鮮設施保鮮水平較低;由于保鮮設施跟不上,交易方式落后,農產品非標準化,只能即時現貨交易;電子商務不足,信息化程度低;農貿市場作為現階段主要的零售終端無法保證農產品安全,規模小、經營不規范,產品缺乏可追溯性。
三、我國構建生鮮農產品供應鏈的對策矩陣
根據上述的SWOT分析,可以建立戰略選擇矩陣分析對策表(如表1所示)。依據戰略指導思想,借鑒國內外發展的先進經驗,我們的生鮮農產品產業應定位于可持續的中心多元化發展戰略,具體概括為:
一是保持并發展主業優勢,穩步發展生鮮農產品供應鏈。充分利用豐富的品種資源、耕地資源、人力資源、技術資源和市場資源,達到整體穩步發展的目的;
二是積極發展相關產業。充分發揮大型龍頭企業綜合實力強、聯動能力強的作用,克服國內市場中的低端生鮮農產品供大于求、惡性競爭等不利因素的影響,避免和減少市場波動的沖擊和風險,積極開拓精深加工、高附加值的農產品;
表 對生鮮農產品供應鏈SWOT矩陣分析的主要對策
三是積極應用信息技術改造、提升供應鏈。轉變和提升傳統生鮮農產品的生產、加工、銷售方式,實現現代化的生產與管理,解決資源型產業的可持續發展問題,達到又好又快發展的目標。
參考文獻:
[1]凌寧波朱風榮:電子商務環境下我國農產品供應鏈運作模式研究[J].江西農業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06年3月
[2]蔣侃:生鮮農產品供應鏈的分析及其優化[J].沿海企業與科技,2006年第1期
[3]蘭萍:全球化背景下農產品供應鏈的發展及對策研究[J].北方經貿,2005年第12期
[4]李 莉:SWOT分析法在我國農產品供應鏈管理戰略選擇中的應用[J].商場現代化,2006年5月
[5]湖南工程學院經管系. 我國生鮮農產品供應鏈物流系統模式探析[J].學術研究,2006年第4期
[6]李國芳:區域現代農業物流體系研究[D].西南交通大學, 2005年11月
注:本文中所涉及到的圖表、注解、公式等內容請以PDF格式閱讀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