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隨著服裝市場競爭的日益激烈,服裝設計逐漸成為服裝企業能否決勝市場的關鍵。21世紀的前十年,是服裝企業的品牌設計的關鍵時刻,設計的獨特性將決定該產業在市場競爭中的成敗。與此同時,對設計的市場化和概念化應該有重新的認識和定位。
[關鍵詞] 服裝設計 市場 概念
設計是人們在科學創造和技術更新時,由于在生活和生產中感受到各種困難和不便創造出新的方法、新的技術、新的產品來方便生活、提高生產效率和產品的品質。而服裝設計的思維也具有自身的特點,就絕大多數服裝產品來講,目前的服裝基本滿足了人類的原始功能,如防寒避暑,保濕透氣等,服裝設計源于滿足各種心理的需求,源于人們對服裝審美產生的視覺疲勞,要求社會不斷創造新的美感,新的時尚,滿足于人們的審美要求。我們中華民族有著五千年的歷史和優秀的文化藝術。那么如何能弘揚我們的文化體現我們的民族藝術,體現時代的特色和時尚成了我們設計的重要因素。
在服裝設計中,大量運用歷史上曾經用過的方法或是他人所用的設計,結合現代的設計語言,成為一種常用的設計方法。服裝設計中最為靈魂的部分,就是要求創意結合當前的時尚來進行創新設計,把舊物改造為新意,創造時尚,滿足于不同消費者的心里需求。一個成功的設計,如何在市場化過程中得以最大限度地發揮其效能和運營,也成為一個重要的課題。
一、服裝設計與市場化
服裝設計是藝術與市場消費學結合的學科,中間起橋梁作用的服裝技術與服裝的工業。它像一個鏈連接服裝藝術與市場消費。(服裝藝術—服裝技術服裝工業—消費市場),理解這條鏈子關系,服裝的設計就會有方向,思維就會明確。我們就會像研究人員在實驗室中完成科學研究一樣,理解服裝設計師在設計室完成服裝創意設計。服裝設計師每拿出一份創意設計,都要拿市場化的標準衡量它。設計稿要想市場化、社會化這就求服裝設計師要學習市場營銷,要懂消費心理學。這一過程也必須要求以營銷人員為主,學生為輔進行參與活動。其實服裝的設計到了一定的高度,彼此這間很難分出高低的。但在市場化這一過程很快就知道誰好誰壞。也可以說任何一種創意設計應該圍繞市場,進行策劃。
1.市場的心理因素。早在18世紀,19世紀,人們在追求物質時,使科學不斷的發展。物質文明極大豐富,人們設計許多先進設備和流水作業線,此時在流水線上工作的人們已經失去了人性而成為機器的一部分,人們越來越孤獨,隔閡、疏遠、人性逐漸丟失,特別是在當代社會里,我們深深感到這種孤獨感和不信任人的感受。隨社會高度追求物質,我們的工廠運作方式,生活方式隨之改變。
到了20世紀80年代,人們才開始關注這些社會問題,人們極度渴望回歸大自然,渴望自由,順應人們回歸自然,放松身心的需求,服裝設計師在回歸在自然思潮中得到創意靈感,在款式設計上使用寬松、親切、隨意、朝氣造型、在面料運用中,用棉、麻等天然面料,貼近自然贏得消費者的心理。在市場化和產業化的過程中越做越強,成為國際時尚。工作節奏加快使人們在審美上提倡簡潔明快的情調,用簡約的形式替代繁瑣浪漫的風格。還有就是一種前衛、叛逆的風格,“朋克”它是表達青少年對社會不滿的一種發泄,這些都是生活社會的變化給服裝帶來的創意化,我們既要迎合它又不能脫離基本市場,才能完成一個好的設計,逐步完成整個設計的市場化過程。這就需要消費心理起到一個正確的引導作用,在服裝設計的市場化過程中,也需要依托于品牌的定位而拓展其發展的空間。
2.市場的定位。服裝品牌是一個設計不斷創新的行業,要創新與發展,就要尋找準確的市場定位,一般分為以下三種。
(1)初使定位:在市場經濟機制下,機會對每個企業都是均等的。關鍵在于企業能否發現并抓住它,這實質上就是企業的初始定位。
(2)實力定位:企業準備進入市場之前,要對市場做大量的調查,在對自己的人、才、力進行客觀的綜合評估,確定自己的實力,尋找進入市場的最佳機會。
(3)發展定位:所謂發展定位,意指企業經營方式的選擇,發展目標,計劃的制定、修改等。發展定位可分為經營方式定位和經營發展目標定位。
二、服裝品牌的概念化
與幾年前相比,我國的服裝市場已走出了金融危機下的低谷,并且從概念上有明顯的進步,也使我們的服裝業呈現了一個繁榮發展的局面。市場化進一步強分化,消費者對服裝的精神追求和個性化趨勢,對市場定位的要求越來越嚴格。服裝市場化的變化同時對設計師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面對新的課題,作為設計師就要不斷學習,不斷更新知識,去研究市場,研究品牌定位,參與構筑合理的品牌文化。那么無論是企業(或企業家)、還是設計師,所面臨的問題會存在一個共同點,那就是品牌營銷的時代已經到來,如何做一個品牌,如何做好一個品牌成為共同關注的對象。品牌是長期積累和概念性的東西,做一個品牌需要具備幾個條件:完美的加工體系,質量保障、成本保障及一個很好的設計研發隊伍。可以利用自身的設計優勢與企業合作開發服裝品牌,同時也可以利用企業產品的質量作為設計的保障,做到互惠互利。由于品牌的載體是產品,要保持品牌的時尚性的品牌風格的延續性,就必須在產品設計上下工夫。
經營品牌,首先要了解品牌營銷與產品經營二者的不同,是否真正意義上相信品牌產生附加值,設計創造經濟效益,從一些國外品牌看來,這一切已經成為科學的規律了。為什么他們總比我們的品牌超前,在市場上能成為全球的品牌,深入消費者心中呢。而我們的品牌是否尊重規律、是否以市場為導向。這成為一個成功的關鍵。
1.品牌形象概念:每年的博覽會和國際時裝周中,可以看到國內許多品牌的展示,品牌形象不亞于國外的品牌。如果將這種形象設計或展示視為做服裝品牌的一個環節,一個有用的程序,而不單純是形象策劃轟動一下的話,確實給人一個品牌概念,一種品牌風格的體現有一定宣傳效應和市場價值。這一階段的服裝產品設計可以說是從無到有,多注重品種和款式組合,是品牌的雛形,是品牌要素的健全過程。
2.產品概念:有了產品的定位,就是使產品設計系統化,是品牌風格的形成。一個品牌的風格是它的產品及相關因素內在聯系的體現,是有別于其他品牌的特征。無風格則零亂。體現風格的因素很多,從款式、面料、顏色到陳列、標識、包裝以及道具裝潢等,使其具有獨特的品牌市場空隙,贏得消費者的品牌營銷策略。這一過程實際上是前一步動作的延伸,是一個非常周密的計劃階段,是品牌的行為規范。包含著很多的分析和統計,需設計師理性地、超越自我地投入到該品牌的設計中去。
3.市場概念:市場概念是設計時尚、設計一種生活方式的概念,是達到市場與時尚合二為一的品牌概念的最高境地。無論設計師才能如何,最終是要由市場來檢驗和接受。所以,對設計師的要求就是,憑其濃厚的專業知識和獨特市場眼光去解讀消費者的欲求,并為他們設計一種與其定位相符合的服飾方式,通過前一階段的動作,又回到了一種非常形象化的設計要領中,最終達到一種吸引消費者,引導某種時尚生活的目的。當顧客走進你的品牌店時,是一種參與,一種時尚享受,被這種藝術氛圍籠罩下的購買欲望由此產生。
在設計與市場的結合中正經歷這三個階段,只不過有所傾向,并不乏探索中的成功與失敗,這成功與失敗則取決于企業和設計師兩個方面,兩方面有統一也有分歧,有認識上的問題也有操作上的問題,當然也會有其他不可預測的問題。只要大家尊重科學、尊重規律,圓滿的共識才是事物成功的開始。
隨著中國服裝業進入蓬勃發展期,設計與紡織服裝業面臨考驗,如何全面提升運行適應市場的全新設計教學模式,以及適應市場在創建服裝品牌過程中,增強我們設計教育在國際上的競爭力以及服裝產業競爭力,達到與世界發達國家同步成為重要。
參考文獻:
王永進:新時期服裝企業的發展模式.《服裝設計師》,2002年第6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