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在僧多粥少的勞動力市場,因用人單位預設勞動合同陷阱而引發的勞動合同糾紛屢見不鮮。本文針對目前常見的合同陷阱,從合同的書面合同、基本條款、違約責任及試用期長短四個方面提出了作為勞動合同弱勢方的勞動者,在簽訂勞動合同時必須注意的事項。
[關鍵詞] 勞動者 勞動合同 合同陷阱
在就業市場僧多粥少的今天,雖然勞動合同已經成為規范就業市場的重要法律依據,是合同雙方維護自己權利的法律武器,但是由于就業市場是用人單位處于強勢地位并完全掌握主動的買方市場,為了維護自身的利益,很多用人單位在事先擬定的勞動合同中加入了諸多限制性條款,這些限制性條款被看似輕描淡寫的、概念模糊的語言隱藏在合同文本的不同條款中,作為急于尋找工作的勞動者如果只聽信用人單位的口頭許諾,對限制性條款不進行細致分析,就很容易落入用人單位設下的合同“陷阱”,使自身的利益手都侵害。所以,求職者在簽訂合同時一定要對謹慎行事、仔細推敲,謹防合同陷阱。
一、書面合同必須簽
勞動者在進入一個新的工作單位時,有時因為種種原因,勞動者和用人單位只是簡單地達成了關于雙方責、權、利的口頭用工協議合同,這種口頭合同就像五顏六色的肥皂泡,看是美麗實質上對勞動者是相當不利的,因為一旦日后勞動者與用人單位發生利益糾紛后,用人單位可以隨意對待勞動者,而勞動者本人因無字據為證,只能承受可能發生的一切損失。為了保障個人的利益,勞動者在正式進入到用人單位工作時,一定要與用人單位簽訂正式的用工合同,以便明確雙方的權利和義務關系。
二、基本條款細推敲
在勞動者和用人單位簽訂勞動合同時,許多用人單位常常事先起草了一份勞動合同文本,由于用人單位在勞動就業關系中處于較為有利的地位,因此在簽訂勞動合同時通常會利用這種優勢,制定一些不合理的格式條款強迫勞動者接受,比如不合理的服務年限、苛刻的勞動紀律等條款。這類條款片面強化勞動者的義務、限制勞動者的人身自由以及回避用人單位的責任,直接關系到勞動者的切身利益。實踐中,這類限制性條款主要危害在于影響到勞動者的人身、經濟、休息休假等主要權利的行使,同時也是引發勞動糾紛的主要原因之一,因此勞動者在簽約時應當注意認真審查、推敲相關條款,全面充分理解這類條款的真實含義,并對其中的不合理甚至違法的部分提出異議,避免日后吃虧。雖然格式合同中單方面限制勞動者主要權利和免除用人單位主要義務的條款因違反公平和誠實信用原則而歸于無效,但只要是不違反我國的法律法規的條款,都是有效的,一旦發生爭議,勞動者只能自己承擔苦果。所以,勞動者簽約時仍然應當注意完全理解格式合同的條款內容,并對其中的不合理部分提出異議。如無異議,應當面同單位負責人簽字蓋章,以防某些單位負責人利用簽字時間不同而在合同上動手腳。
三、違約責任看分明
除了《勞動法》規定的法律責任以外,對違約行為通常是通過勞動合同中約定違約條款來約束的。因此,勞動合同中關于違反勞動合同的責任條款十分重要,能直接決定當事人承擔責任的后果。實踐中比較常見的違約金類型主要有三種:提前解除勞動合同違約金、違反培訓協議的違約金和違紀、失職造成經濟損失的違約金。一般情況下,勞動合同中相關條款應當包括對違約的情形、賠償的范圍、處罰的方式、違約金的計算方法、違約金的數額等內容做出明確約定,才不容易引發爭議。對于勞動者來說,在就業簽訂勞動合同時,首先要將此類條款審讀清楚,避免模糊的合同措詞,以免發生糾紛時,維權困難;其次,務必要注意到有關違約責任是否合法、公平,并結合考慮自己的經濟承受能力,避免日后無力承擔巨額賠償金而陷入困境;對于用人單位來說,也應當注意避免違約賠償金額過高或過低,做到職責與任務對等,權利與義務一致。
四、試用期長短記得清
因試用期問題引發勞動糾紛也是比較常見的。法律對試用期有較明確的規定:試用期跟勞動合同的期限是一致的,勞動合同期限6個月以下,試用期不能超過15天,勞動合同期限6個月以上,一年以下,試用期不能超過30天。勞動合同期限一年以上,兩年以下的,試用期不能超過60天。試用期的期限和勞動合同的期限是一致的,但由于大多數勞動者不熟悉勞動法律法規,一些用人單位借此簽訂違法的試用期合同,或者在勞動合同中約定了過長的試用期,都直接侵犯了勞動者的合法權益。試用期長短涉及到工資轉正、經濟補償金、培訓費以及職工自行流動等問題,提醒勞動者應該引起高度重視。
此外,有的用人單位在試用期內單獨訂立所謂的“試用合同”。這實際上是違法的根據《勞動法》等法律法規的規定,試用期只有在正式合同中才能約定,即如果沒有訂立正式合同就不存在單獨的“試用合同”。
合同是維護自己權利的武器,失去了這個武器,不但會失去自己的尊嚴,同時也會失去本應該得到的利益。在實踐中,以脅迫方式訂立勞動合同比較鮮見,以欺詐方式即設立勞動合同陷阱卻屢見不鮮,因此在簽訂勞動合同時,一定要睜大眼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