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本文從宏觀角度審視我國體育產業的發展現狀,針對目前我國體育產業發展過程中出現的問題,提出發展我國體育產業的對策與建議,為進一步促進我國體育產業的快速發展提出有益建議。
[關鍵詞] 體育產業 影響 經濟
全民健身計劃,奧運爭光計劃和體育產業化是體育工作的三大支柱。其中,前兩個計劃是體育工作的根本任務,而體育產業化則是支撐這兩個計劃的運行機制。本文通過對體育產業在我國體育工作的重要性的研究分析,提出適合我國并促進我國體育產業快速發展的建議和對策,希望為廣大體育工作者提供理論依據
一、體育產業的涵義
經濟學界認為,體育產業必須嚴格地界定在體育的勞務服務范圍內,不屬于這個范圍的不能算為體育產業。但是從現階段我國實際情況出發,體育產業的概念不應該是嚴格的經濟學名詞,而應該是工作名詞。我們把體育產業分為三大類,就是體育的本體產業,體育相關產業和體育部門辦的第三產業,就是利用體育自身的魅力進入市場的產業,推動體育相關產業的發展,同時由兩個條件形成的體育部門辦的第三產業。即體育部門在投入人,財,物生產要素后,生產出不采取實物形式但以運動形式存在的體育服務產品。體育部門是一個既有投入又有產出體育服務產品的服務產業,具有產業屬性,體育產業是產業,不需要以體育產業的市場化來證明,產業的存在和發展,是由社會需要決定的,體育產業以獲得社會資源投入為代價,為社會提供了滿足人的物資和精神需要的體育服務產品,隨著社會對體育服務產品的需求的增長,體育產業在國民經濟中的地位和作用在提高。
二、我國體育產業化存在的問題
我國體育產業化和我國文化,教育相比,發展力度明顯不夠,步子還不大。雖然我國體育產業,在近幾年有著飛速的發展,但是在實踐中,我們還存在很多問題。
1.傳統體制束縛嚴重
我國體育產業長期以來一直由各級體育主管部門包辦改革開放后,嘗試性地將體育產業從政府行為向企業行為轉變,但在很大程度上仍帶有舊體制的烙印,由于政府行為涉及面太寬,使企業在與體育部門聯合辦體育的過程中,常常缺乏足夠的自主權。另外,在贏利后,企業得利的往往是少數。如,賽事的投入越來越多,而效益好的卻寥寥無幾。長此以往,大大挫傷了企業投資體育產業的積極性。
2.地域分布不平衡
目前體育產業的發展存在明顯的不平衡狀況。首先是地域間的不平衡。由于受經濟發展水平的制約,各地區的產業發展規模和水平有很大差距。經濟發達的東南沿海省市發展迅猛而且達到一定的質量,西部地區發展則比較滯后,個別地區的絕對差距甚至在擴大。其次是各運動項目間的產業開發不平衡。由于各項目的技術水平和在國際上取得的成績有差別,項目的觀賞性也不同,因此其產業資源價值、市場容量和效益有很大差異。
3.產業結構不合理,產業質量還有待于進一步提高
體育產業結構的缺陷主要表現在本體產業發展還不夠大,沒有形成支柱性優勢。當前乃至今后相當長的一段時期內,體育的支柱性本體產業應該定位于競賽表演業、健身娛樂業和無形資產開發經營業。但是三大支柱性本體產業規模還有限,其市場運作也不夠規范。
4.主體投入不足,市場發育不全
消費需求是是拉動經濟增長的主要動力。體育消費屬第三產業范圍內的消費。增加體育消費就會加速第三產業的發展。這對優化國民經濟結構,改善經濟發展質量,有重要的社會意義和經濟意義。但是,如何增加體育消費,運用什么政策手段鼓勵社會興辦體育產業和引導、擴大體育消費并無政策可循。
5.體育產業法律規范不夠健全
我國的基本法律環境要素是我國體育產業的基礎,我國專門的體育法律法規對我國體育產業具有專門的指導意義。目前我國的整體法律環境雖然與發達國家相比有不少差距,但是相對過去已經有了很大提高,也達到了一定的水平,我國整體法律環境水平為我國體育產業的發展提供了一定的保障,但是目前我國體育產業的法律環境比較差,體育產業的專門性法律規范文件很少,法律效力層次低,操作性也不強,已經阻礙了我國體育產業的發展。
三、對策與建議
1.體育行政部門要解放思想、轉變觀念
體育行政部門要正確把握體育發展的規律,逐漸改變完全依靠政府辦體育的觀念,逐步做到非贏利性、福利性體育事業依靠政府公共財政提供資金,大力發展提供贏利性非公共產品的體育產業。把發展體育產業放到與發展競技體育和群眾體育并重的地位上來,結合本地區實際,會同當地政府及有關部門,結合國家“十一五”規劃制訂體育產業發展的長遠規劃。
2.結合地區特點,發展特色體育產業
重點培育東部地區的體育產業作為國民經濟的增長點,依靠中部地區的人口優勢和區域資源重點發展體育產品制造業及相關產業,建立若干體育用品的生產基地,根據西部地區的自然生態、經濟地理狀況,重點開發以體育探險、體育旅游和民族體育為特色的產業資源等。
3.構建多元化投資主體的新格局
我國要拓展體育融資渠道,(1)要制定鼓勵各種社會資金投入體育產業的政策,為新興的和創新性的體育產業項目,實行低息或貼息貸款, 安排一定的政策性貸款用于發展各類體育產業,鼓勵組建各級、各類體育產業基金組織、體育投資公司,創造有利于發展體育產業的綜合性融資手段和方式,設立國家級體育產業發展基金和體育資產經營公司。同時各級體育部門應重視對運動項目和賽事的推廣力度,大力發展體育贊助市場,形成多元化投資主體的新格局。(2)要促進體育產業與金融資本的結合, 以加強體育業發展的實力。體育產業融入資本市場,除了可以解決資金短缺問題,還有利于體育產業的社會化組織、企業化管理、市場化動作。同時體育產業要走公司化、股份化的發展道路,落實企業的經營自主權,推動生產要素的合理流動和優化組合。
4.建立良好的體育產業法律環境
促進體育產業的發展,優化體育產業法律環境的過程實際上是從體育產業法規的角度尋求促進體育產業發展的策略。在提高體育產業法律環境各個要素水平時,必須正確認識我國體育產業的性質和特點,根據我國體育產業發展的實際狀況對癥下藥,盡量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體育產業屬于第三產業,某些體育產業的外延又可以劃分到第二,第三產業中去。不同性質的產業需要有不同的法律規范調整,國家在制定,實施體育產業法規時,要針對體育產業的實際內容,區別對待,分類指導。
四、結束語
我國體育產業的發展有目共睹,這離不開產業管理者和產業實踐者的共同努力,中國北京獲得了2008年第29屆奧運會的主辦權。中國申奧成功也離不開體育產業高速發展的帶動,體育產業的位置重要,應當科學理性地進行指導,為我國的發展戰略提供重要的保證。
參考文獻:
[1]王成斌等:引入營銷理念,發展地方高等教育[J].亞洲教育,2004,30(6),23~24
[2]陳善平李樹茁等:體育消費認知決策模型的研究[J].體育科學,2006,26(10),82~86
[3]烏曉東:“入世”對我國體育產業的影響[J].亞洲教育,2004,30(6),72~7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