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改革開放初期,為引進外資,我國政府對外資企業實行了所得稅稅收優惠政策,但隨著經濟發展,在全球經濟一體化的背景下,所得稅稅率不同,已不利于企業公平競爭, 也嚴重影響著內資企業和民族工業的生存和發展。統一稅收待遇、“兩稅合一”已是不可逆轉的趨勢。2007年3月16日頒布的新所得稅法將統一內、外資企業所得稅稅率以及其他相關事項,實現了“兩稅合一”。隨著兩稅合一的施行,外資享受稅收優惠的避稅港——經濟開發區勢必受到一定的沖擊和影響。本文主要闡述了兩稅合一對經濟開發區利用外資的影響及對策,希望有一定的借鑒作用。
[關鍵詞] 兩稅合一 經濟開發區 影響 對策
1984年,經國務院批準,國家選擇在寧波等14個東部沿海城市設立國家級經濟開發區,揭開了開發區在中國的歷史。目前我國共有54個國家級經濟開發區,省、市級的經濟開發區近3000個,這些地區成為我國經濟發展的龍頭。為了鼓勵經濟開發區招商引資,我國政府對經濟開發區實行了稅收優惠政策,在這種情況下,我國的各種經濟特區、經濟開發區,都以各種各樣繁雜的稅收優惠措施來爭奪外資。
而新的稅法則規定,取消外資企業的優惠政策,取消地域的優惠,變區域優惠為產業優惠。實現“統一稅法、統一稅率、統一稅前扣除標準、統一優惠政策”,這對各級經濟開發區吸引外資都會產生一定的影響。
一、“兩稅合一”對經濟開發區利用外資的影響
1.總體影響不大
外國投資者到我國進行投資最看中的并不是我國的稅收優惠政策,而是我國穩定的社會政治環境、較低的勞動力成本、巨大的國內市場等其它有利條件。我國擁有13億的龐大消費人口,市場潛力巨大。加上我國近幾年均保持8%的經濟發展速度,以及相對穩定的政局、日漸發展完善的基礎設施建設、廉價的勞動力等,都成為我國吸引外資的重要因素。
根據荷蘭財政文獻局提供的數據,2005年~2006年度世界159個國家和地區的平均企業所得稅稅率為28.64%,其中有116個國家的企業所得稅稅率高于或等于25%。因此,調整后的企業所得稅的稅率降至25%,企業的稅收負擔率低于世界的平均稅率,也低于亞洲一些國家和地區的平均水平,對外資企業而言仍有一定的吸引力。因此,隨著整體投資環境的完善,經濟開發區對外資的吸引力只會增強而不會減弱。
2.稅收優惠政策弱化,在一定時期內一定程度上影響招商引資
跨國公司對外投資考慮的主要因素是投資國的政治安定情況、基礎設施情況、人才保證情況、政策優惠情況等。在其他條件基本相同的前提下,資金向政策優惠地區流動是永恒的規律。實行“兩稅合一”稅制改革后, 取消對外資的稅收優惠政策,在一定時期內將沖擊經濟開發區的招商引資工作。
3.區域優惠弱化
新稅法對稅收優惠政策做出了重大調整,總體上以“產業優惠”取代了現行的“區域優惠”政策。
經過整合的新優惠政策對微利企業、高新技術企業以及創投企業的優惠尤為突出:符合條件的小型微利企業將享受20%的優惠稅率,國家需要重點扶持的高新技術企業實行15%的優惠稅率。草案保留了對農林牧漁業、基礎設施投資的稅收優惠政策,擴大了對創業投資企業的稅收優惠,以及企業投資于環境保護、節能節水、安全生產等方面的稅收優惠。對勞服企業、福利企業、資源綜合利用企業的直接減免稅政策采取替代性優惠政策。
由于上述政策的出臺,使一些享受區域優惠的經濟開發區部分喪失了原有的稅收優惠政策,對其吸引外資受到了一定的挑戰。
4.開發區內企業避稅將加劇
有數據顯示,外商投資企業虧損面在1988年~l993年約占35%~40%。在1994年~1995年增至50%~60%。在1996年~2000年平均達60%~65%。國家稅務總局有關反避稅官員認為,有相當部分的跨國公司是為了避稅而制造的人為虧損,跨國公司每年避稅給中國造成的稅收損失在300億元以上。內外資所得稅并軌后,外資企業在華的稅收成本上升,為了應對企業所得稅稅負增長給外資企業所帶來的影響,將會有更多的企業將利潤轉移到境外,企業避稅行為將加劇。
二、經濟開發區應對“兩稅合一”政策調整的對策措施
1.進一步完善外商投資法律法規,不斷改善投資環境
通過完善外商投資法律、法規和政策,不斷增強綜合投資環境的競爭優勢,保持吸收外資合理增長。做好《企業所得稅法》實施前的各項準備工作,最大限度地保持吸收外資政策的相對連續性和穩定性。
2.由政策招商轉向產業招商,優化吸收外資產業結構
“兩稅合一”政策并不是取消了稅收優惠政策,而是進行了某種程度的調整。“兩稅合一”政策出臺后,招商政策應按照公平、效率的原則,結合產業政策和區域政策的調整,盡可能淡化區域性優惠,注重產業性優惠,努力培育高新技術產業,吸引高附加值的外企,要適時改變發展模式,抓緊進行產業結構的調整,同時加大自主創新力度,提高項目的科技含量,通過自身調整應對新稅法對高新技術產業的傾斜。
3.利用外資應注重由“求量”向“重質”跨越
經過多年的發展,當前吸引外資的經濟背景與改革開放之初已不可同日而語,必須從最初來者不拒式的求量,跨越到有選擇性的重質。引進外資的目的是要促進工業化進程,提升綜合競爭力,靠稅收優惠只能降低引資的質量和水平,只有靠提高信譽和服務水平,完善市場規則,才能吸引到高質量、高水平的外商投資。
4.進一步研究并加強反避稅措施
內外資所得稅并軌后,外資企業在華的稅收成本上升,為了應對企業所得稅稅負增長給外資企業所帶來的影響,將會有更多的企業將利潤轉移到境外,企業避稅行為將加劇。對此,各級開發區應深入研究并進一步加強反避稅措施,減少不必要的稅收流失。
5.構建和諧開發區,增創新優勢
要積極應對相關政策調整給經濟開發區帶來的新的機遇和挑戰,認真研究和制定各項應對措施,鼓勵和引導級經濟開發區率先在發展高新技術產業、節能環保和現代服務業等方面發揮示范和帶動作用,努力打造外資密集、內外結合的經濟增長帶。
參考文獻:
[1]《中華人民共和國企業所得稅法》2007,3
[2]陸露晴:內外資企業所得稅統一的可實現性.上海經濟研究,2005(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