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本文首先分析了浙江產業集群面臨的危機和問題,然后引入供應鏈的概念,分析了將供應鏈管理的理念應用于浙江產業集群的發展,從而提升浙江產業集群的競爭力,加速浙江產業集群的升級。
[關鍵詞] 供應鏈 浙江 產業集群
改革開放以來,浙江經濟高速發展的一個重要原因,是基于產業集群的區域特色經濟的快速成長和由此產生的巨大活力的支撐。許多地方,以一村(或一鎮)一品起步,就近建立專業市場,經過無數次產業的提升,該區域支柱產業不斷壯大,生產、研發、銷售網絡逐漸向全國擴張,最終形成了高度專業化的產業集群。浙江的中小企業正是通過這種產業集群的優勢,更好的發揮了高度社會分工、專業化協作和生產成本低廉、市場反應靈敏、規模經營等群體優勢,促進了產業的集聚和技術的集聚,形成了區域性的整體規模經濟優勢。但是近年來,在國家宏觀調控和市場變幻的形勢下,浙江產業集群內隱伏的矛盾和危機爆發了出來,浙江產業集群升級轉型迫在眉睫。
一、浙江產業集群發展現狀及危機
據浙江省經貿委調查,2006年,浙江全省工業總產值在10億元以上的制造業產業集群近300個,工業總產值合計2萬多億元,約占全省制造業總量的55%。從專業化類型看,有紹興的輕紡、海寧的皮革、嵊州的領帶、永康的五金、溫州的皮鞋、樂清的低壓電器、桐廬的制筆、諸暨的襪業等等。這些星羅棋布的產業集群已經成為浙江開拓國際、國內市場的生產基地。這正是26年來“浙江制造”一直保持全國領先水平的主要原因之一。然而,以產業集群出名的浙江,目前卻面臨著許多意想不到的問題和困難。其中嚴重阻礙集群發展的主要有以下兩點:
第一,集群內部形成惡性競爭。集群內縱向的產業鏈條關系不完整,整個產業價值鏈的增值效應得不到提升。大量“大而全”、“小而全”的企業存在同一個集群,同類企業的惡性競爭難以避免,相互壓價、低價競爭必然越演越烈。最后的結果是,低價優勢成了產業集群在與國內外市場競爭中唯一的核心競爭力。而一旦低價優勢成為主要或唯一的競爭武器,它在市場上能夠沖鋒陷陣一段時間的同時,卻必然遭遇兩大阻力:一是來自外部市場。低價競爭對外部市場來說,在某種程度上是一種不公平競爭,歐美對中國紡織品采取“特保”、“設限”措施,其表面原因就在這里;二是來自集群內部逐漸滋生的阻力。集群內部低價競爭,企業的利潤空間必定越來越小,甚至沒有利潤。企業為求生存,有的就降低質量,甚至出現假冒偽劣,結果自己砸了自己的牌子,使“集群”難以為繼。溫州曾經紅火的燈具業就這樣幾近消亡。
第二,技術路徑鎖定,集群整體創新能力較弱。如果產業集群內企業間的競爭更多的是在成本與價格之間的競爭,那么創新能力就很難增強。同時,技術創新是有風險的,在趨利避害思想的驅動下,集群內的企業在獲取新技術時,更傾向于追求成本更低的模仿學習,其后果是嚴重削弱了企業創新的收益與動力。因此,產業集群產生了創新惰性,技術路徑被鎖定,集群整體創新能力在低水平徘徊停滯。
正視這些問題和挑戰,并采取措施予以克服和解決,對加速浙江產業集群的升級,促進經濟持續發展,具有重大的現實意義。
二、整合供應鏈管理加速浙江產業集群升級
一些經濟學家已經開始注意到了供應鏈跟產業集群之間的關系,指出產業集群實質上是一條或數條供應鏈在一定地理區域的局部集中。浙江產業集群多是原生型產業集群,從總體上看,以中小企業為主體、特色產業為支柱、網絡結構為支撐的產業集群構成了浙江區域經濟發展的主要模式。從產業集群構成看,集群中存在一群相互關聯的產業,一個產業又有其上下游企業,這些產業中的企業都有著各自的供應鏈,并位于其中某個單鏈的鏈節中。各個單鏈式供應鏈內部上下游企業不僅相互合作,而且不同單鏈的企業間存在著跨鏈條的協調,此外在各個單鏈條之外還存在大量游離狀態的專業化配套中小企業來補充和配合供應鏈系統生產,從而構成縱橫交錯的供應鏈網絡。其中有物品的供應鏈,也有其他的供應鏈,往往是多要素混合的混合供應鏈。
將供應鏈管理的核心理念引入產業集群,有利于浙江產業集群化解目前碰到的危機,提升產業集群競爭力,加速產業集群的升級和轉型。
第一、供應鏈管理戰略幫助集群內企業外部協同能力提高,使得產業集群組成具有規模效應的供應鏈企業群,通過協同經濟的增量效益來實現創新的集群經濟共同發展的道路。在產業集群內部,協同和系統優化是引發其價值鏈增值的機制,也恰恰是供應鏈管理的核心思想。
第二、供應鏈管理能夠促進專業化分下、優化產業結構。在產業集群的運作中灌輸供應鏈整體規劃和管理的理念,能夠避免組織結構上“大而全、小而全”的局面,避免惡性競爭,造成資源的浪費和重復建設,緊抓市場定位,加強專業化分下,協作生產提升市場競爭力。政府通過供應鏈管理的政策引導和措施協調,如不同功能的物流園區的規劃,有意識的引導企業和產業群的分工和布局,促進專業化分工,優化產業結構。
第三、供應鏈管理的理念能促使產業集群嵌入到全球供應鏈體系中去。產業集群中多是中小企業,雖然海外營銷能力很弱,但可以在跨國集團主導的全球供應鏈中尋找自己具有競爭優勢的環節,在產業內部的分工中爭取機會,成為跨國集團供應鏈上的節點企業和合作伙伴。除了不斷改進產品和工藝,在原有供應鏈環節取得較高附加值外,更能審時度勢,沿著產業鏈縱向整合資源,逐步沿著鏈條移動,更注重向供應鏈兩端發展,力爭搶占除加工裝配以外增值更大的戰略環節。
參考文獻:
[1]盛世豪鄭燕偉:“浙江現象”產業集群與區域經濟發展.清華大學出版社.2004
[2]馬亞峰張強:供應鏈管理對提升產業集群競爭優勢探討.西安電子科技大學人文學院.2006
[3]寇亞明:全球供應鏈:國際經濟合作新格局.中國經濟出版社.20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