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中國企業參與國際競爭,不僅僅局限于國內市場,更要積極投入國際市場。法國在中國的企業是中國本地企業的重要競爭對手;中國的企業向海外拓展,法國又是良好的投資地;中非貿易向來是我國對外貿易的重頭戲。從企業外語應用的角度講,這三大“戰場”正是法語的用武之地。以下就從這三個方面,以其貿易發展狀況為切入點,探討法語培訓在企業競爭中的必要性。
[關鍵詞] 中法貿易 中非貿易 法語培訓
近年來,隨著我國與歐盟政治、經濟關系日益密切,尤其與法國的經濟往來日趨頻繁,使得眾多的法國企業看好我國消費市場與勞動力市場,紛紛在我國投資發展。一些法國企業為提高自身競爭力,加大了在我國投資建廠的力度,如高氏兄弟公司(外資),道達爾菲納埃爾夫(合資),施耐德集團(合資),阿托菲納(中國)投資公司等。同時在外資競爭激烈的今天,我國企業也拋棄陳舊觀念,放開手腳,扎根國內市場,積極開拓國外市場。我國企業在努力拓展法國市場的同時也在積極開拓非洲市場。由于近年來我國與非洲國家之間的貿易持續穩步增長,將法語作為主要使用語言的非洲存在著非常廣闊的市場空間,使得越來越多的中國企業將目光投向了非洲。從我國企業與國際接軌的角度講,由于國際間競爭日劇激烈,增強員工的外語培訓是必要與急迫的。而隨著法資企業在我國投資的劇增,我國企業在法國的良好發展,以及穩步增長的中非貿易,掌握法語也是國際市場競爭對中國企業的必然要求。
一、法語在國際企業競爭中的地位
世界五大洲,有三十多個國家和地區說法語,以法語為母語或第二語言的人超過一億八千萬,學習法語的人數約有八千二百五十萬。法語僅次于英語,成為世界第二通用語言。從講法語的人數上說,法國是世界第九大語言,并且在世界各個地區的教育體系中都占據一席之地。如以地區劃分,歐洲有6700萬人講法語,非洲撒哈拉沙漠以南地區有2800萬人,馬格里布國家有1300萬人,美洲有1100萬人,亞洲有200萬人,大洋洲有10萬人。
作為聯合國和歐盟等國際組織的官方語言和工作語言,法語是法語國家國際組織(OIF)56個國家和政府之間的紐帶,覆蓋10%的世界人口,為世界提供11%的產品,產生15%的國際貿易。
二、企業發展與法語應用
中國企業參與國際競爭,不僅僅局限于國內市場,更要積極投入國際市場。法國在中國的企業是中國本地企業的重要競爭對手;中國的企業向海外拓展,法國又是良好的投資地;中非貿易向來是我國對外貿易的重頭戲。從企業外語應用的角度講,這三大“戰場”正是法語的用武之地。以下就從這三個方面,以其貿易發展狀況為切入點,探討法語在企業競爭中的必要性。
1.法國企業在中國
法國是第一個與新中國建交的西方大國。從2003年10月至2004年10月,在法國舉辦了中國文化年,緊接著在中國舉辦了法國文化年活動,同時也迎來了中法建交40周年。40年來,中法兩國領導人始終對中法關系給予高度重視。中法合作在經貿、文化和科教等各個領域取得了累累碩果。中法貿易近年來一直呈現強勁的增長勢頭。2003年雙邊貿易額首次突破100億美元大關,達到133.9億美元,比上年增長60.9%。
法國企業在中國具有強勁實力,占據主導地位的領域有:零售領域,如家樂福集團在中國廣泛設店,目前已開超市36家,2002年營業額已達14億歐元。環境工業領域,法國在這一領域擁有專有技術,而在水處理領域堪稱專家的里昂水務公司和威望迪環境公司,以及擁有特殊技術的中小企業是這一專有技術得以傳播。建筑材料領域,尤其是水泥和公共工程部門,法國企業處于有利地位。作為世界上第一大水泥企業,拉法基在中國開設多家分廠。石化領域,AIR LIQUIDE公司,RHODIA, 道達爾化學公司等均在中國投資設廠。法國汽車電子設備制造商已投資亞洲很多年,他們利用雷諾在韓國和日本的經驗,努力向縱深發展。此外,米其林公司與上海橡膠輪胎公司結盟,已經成為中國第一號輪胎企業。
法國掀起“中國熱”的主因是中國的崛起:經濟增長8%、貨幣穩定和外貿大量出超。法國展覽集團公司首席執行官認為,法國企業看好中國主要是出于三大原因:一是中國政局穩定,經濟發展舉世矚目。即使在去年全球經濟蕭條的情況下,中國經濟依然保持了高增長。二是中國13億人口逐步走上了富裕之路,3.5億城市人口的購買力和消費口味日益接近西方國家。巨大的消費市場孕育著無限的商機。三是中國去年入世,成為世貿組織的一個重要成員。中國的政策正在與國際規則接軌,市場的大門將開得更大。
2.中國企業在法國
法國國際投資巡回大使、法國對法投資部主席克拉拉·蓋馬爾說:“中法兩國經濟有高度的互補性,法國非常歡迎中國企業赴法投資。”中法兩國領導人對中法經濟合作高度重視。10月8日至12日法國總統希拉克對中國進行國事訪問,隨訪的包括300多位企業家,進一步加強了中法兩國經貿合作。今年法國文化年在中國舉行,將提供機會使更多中國企業了解法國文化和法國經濟。中法經濟優勢互濟,為推動和加強兩國經貿合作提供了廣闊空間。法國是世界第四大經濟、貿易、科技強國,在航空、航天、能源、交通、電訊、環保、農業及農產品加工等領域有著比較大的優勢;中國自改革開放以來,經濟迅猛發展,一些大型企業已經具備走出中國,開拓國際市場的實力。蓋馬爾認為,中國企業要想與世界接軌,就不能忽視歐洲市場。她說:“法國愿意為中國企業在歐洲發展提供商機與平臺,法國對法投資部愿意為中法企業合作提供服務。”法國前總理拉法蘭曾在2003年6月宣布:“增強本國吸引力是法國政府的首要事務。”近年來,亞洲企業在法國投資呈現出穩定的增長態勢,2003年中國是對法投資位居第二的亞洲國家。據了解,目前在法投資的中國企業已經超過82家,越來越多的中國企業希望通過在海外市場的發展壯大自身實力。法國已經超過意大利,成為中國在歐盟內的第四大貿易伙伴。
3.中非貿易
2000年,中非貿易額首次突破100億美元。到2005年,中非貿易額已達到397.5億美元,比2000年接近翻了一番,5年間年均增幅高達32%。2006年上半年,中非貿易額達到255.8億美元,同比增長41%,其中中國對非出口110.3億美元,從非進口145.5億美元,分別較上年同期增長30%和51%。中國在非洲的貿易伙伴已遍布非洲各個角落。2005年,中國對非洲出口超1億美元的國家達26個,中國從非洲進口超1億美元的國家達18個。近年來中非貿易的迅速發展,不僅促進了雙方經濟發展,也給中非人民帶來實實在在的利益。中國商品物美價廉,適合非洲市場的消費層次,對提高非洲人民生活水平起到了積極作用。我國自非洲進口的原油、原木、鐵礦砂等能源與礦產品,滿足了相關領域的發展需求,咖啡、鉆石、工藝品等具有非洲特色的產品,也受到國內消費者的歡迎。這充分說明,中非貿易的增長是一種利益雙贏的關系。
對我國來講,法國中小企業占據國內市場的比重越來越大,而中國企業對于在法國的投資也受到中法兩國政府的重視與支持。法語作為交流工具,在中法兩國企業競爭中起著不可忽視的作用。在非洲,以法語為官方語言的國家有:阿爾及利亞、中非、摩納哥、喀麥隆、剛果(金)、剛果(布)、塞內加爾等。在建筑,鐵路,林業、礦業開采,醫藥等領域,我國企業在這些國家均有長期的合作項目,并享有良好的聲譽。法語,作為經濟合作的輔助工具,作為國與國之間,企業與企業之間聯系的紐帶,它的作用是顯而易見的。
三.企業法語培訓的必要性
1.作為走向國際的企業,配備法語專業人員非常必要
法語以其嚴謹的語法,毫無歧義的字句,被各國企業作為簽訂合同的首選用語。
2.從我國外貿形勢來看,中法貿易和中非貿易呈良好的發展勢態,法語就成為了企業發展的重要工具。對于國際化的企業來說,英語固然重要,而在競爭日趨激烈的今天,要想占領先機,法語成為必要的輔助手段。
3.對于一個企業的人力資源,首要的是專業技術人才。如果對技術人員進行法語培訓,使其基本掌握技術法語專業詞匯和日常用語,可以彌補專業法語人才不懂技術,專業技術人員不懂法語的缺陷,避免不能及時掌握市場趨向的弊端。
參考文獻:
[1]張祝基:法國企業對中國市場心向往之.人民日報(N)2004(2)
[2]李文鋒:中非貿易成果顯著.人民日報(N)2006(8)
[3]Ministère des Affaires étrangères : France [M]. La documentation Fran.aise (janvier 1999)
注:本文中所涉及到的圖表、注解、公式等內容請以PDF格式閱讀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