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本文簡述了小企業財務風險產生的原因,并提出應樹立風險意識,提高人員素質,通過建立財務風險預警體系和完善內部財務管理,并綜合運用多種防范策略和應對方法,防范和控制小企業財務風險,促進小企業持續健康發展。
[關鍵詞] 小企業財務風險防范控制
財務風險是企業財務活動過程中由于不確定因素的影響而使企業價值增加或減少的可能性。本文主要對財務風險的負面影響加以闡述。財務風險客觀存在于企業財務活動的每個階段,因此財務風險具體可分為籌資風險、投資風險、運營風險、收益分配風險。
小企業規模小,在資金、技術和人力資源方面與大企業相比存在很大差距,同時小企業內部組織機構不規范,企業管理缺乏科學性和系統性。因此小企業不但在激烈的市場競爭中面臨極大的經營風險,而且因為外部環境的難以控制和內部管理的松懈而面臨極大的財務風險。小企業對風險的承受能力很差,任何一次財務風險都可能導致企業的財務失敗,從而對企業造成致命的打擊。因此增強小企業預防和控制財務風險的能力,對促進小企業持續健康發展具有重要的作用。
一、小企業財務風險產生的原因
小企業財務風險的產生受諸多因素的影響。就外部因素而言,主要有經濟環境的變化、市場環境的變化,以及技術進步的影響等,從內部因素來看,主要受企業內部財務管理和經營管理水平的影響,具體表現在(1)忽視信用管理,企業籌資困難。一部分小企業缺乏誠信意識,在市場經濟活動中經常出現失信的情況,從整體上降低了小企業的信用程度。信用不足使得小企業籌資的能力和渠道都受到了很大限制,從而降低了企業資金供應能力。(2)缺乏決策控制,投資失誤率高。由于許多小企業投資決策權集中在所有者個人手中,使得投資過程缺乏內部控制,同時小企業也缺少投資方面的專門人才,使得小企業的投資決策帶有一定盲目性,缺乏科學評估過程,往往造成投資效果偏離預期目標。(3)輕視資金管理,資產流動性差。企業生存的前提是保證如期償債,而企業現金流量的數量和資產變現能力的強弱直接影響償債能力。小企業在企業營運資金管理上具有很大隨意性。小企業的管理者往往非常重視銷售情況而忽視對資金的管理,造成資金過多占用在變現能力相對較差的應收款和存貨上,降低了小企業資產流動性和償債能力,增加了小企業的財務風險。(4)缺乏長遠目光,收益分配政策失當。在一部分由多方投資的小企業,投資者缺乏長遠投資意識,在剩余收益的分配上采取過高比例分配策略,導致企業積累不足,限制了企業的發展能力,同時造成資金需求增加,降低了企業的償債能力。
二、小企業財務風險的防范和控制對策
對小企業而言,外部環境的變化較難預計并難以控制,因此小企業應立足自身,在增強對外部環境適應能力的同時,通過強化內部管理,加強對財務風險的防范和控制能力。
企業財務風險的形成是一個不斷擴散、不斷發展的過程,并且在企業財務活動的每一個環節都可能產生。因此應當采取風險集成控制的方法對財務風險實施防范和控制,爭取及早發現風險征兆,將風險控制在潛伏期,防止風險擴散和積累產生連鎖反應而對企業造成致命打擊。
1.樹立風險意識,提升企業風險管理水平
在小企業樹立全員風險意識,是建立有效的風險防范機制并積極應對風險的前提。企業管理者應首先提高自己對財務風險的認識,在制定企業發展戰略時應充分考慮到財務風險的存在和影響,并將財務風險的管理作為企業戰略管理的重要組成部分。同時要加強對員工風險意識的培育,提高企業整體風險意識,使每一個員工都能在工作中主動規避風險并及時發現風險產生的征兆。
高素質的財務人員是企業防范財務風險的重要保障,對財務風險的有效防范和控制要求財務人員不僅要具有財務核算能力, 而且要具備進行信息處理和綜合分析的能力。但小企業普遍缺乏高素質的專業財務人員,因此小企業應根據企業實際情況,一方面采取措施增強對高素質人才的吸引力,另一方面創造各種機會加強對現有人員的培訓,努力提高財務人員的業務水平,并通過建立合理的激勵和控制措施,增強財務人員的責任感和風險意識,全面提升企業的風險管理水平。
2.建立風險預警系統,提高財務風險預警能力
通過事前及時發現潛在的風險實現對風險的防范和控制,是小企業積極應對財務風險的重要方法,而在小企業建立適合自己特點的風險預警系統則是及時發現潛在風險的有效措施。小企業應根據“生存第一”的特點,有重點地選擇現金流量指標、營運能力指標和短期償債能力指標,構成企業財務風險的預警指標體系,通過對同行業和本企業歷史數據的比較分析,科學設立預警指標的預警值。同時建立定期財務分析制度,通過對企業基礎財務數據的整理計算,將企業各項財務指標與預警值進行對比分析,觀察是否存在風險征兆,并結合企業整體財務狀況,合理預測財務風險的程度及產生的原因。對企業財務數據的定量分析因受小企業的不同特點影響存在一定局限性,因此,小企業還應在定量分析的基礎上結合一些定性指標,如產品的市場認可度、客戶滿意度、內部管理制度執行情況等, 甚至利用分析人員的直覺判斷,以充分發揮風險預警系統的作用。
3.完善內部財務管理制度,防范財務風險產生
財務風險伴隨財務活動的進行而存在,通過加強企業內部的財務管理,提高企業對財務活動的控制能力,是防止財務風險變為現實風險的最直接也最有效的途徑。
(1)增強信用觀念建設,保證企業資金供應。小企業受自身條件的限制,較難通過資本市場籌集資金,大部分小企業必須通過負債解決資金需求問題,但普遍存在的信用缺失嚴重降低了小企業的籌資能力。因此小企業的管理者應加強信用觀念,堅持以誠信為本開展生產經營活動,努力在外部社會中樹立良好的企業信用形象,逐步建立企業與企業間,企業與銀行間良好的信用關系,以爭取更多企業間的商業信用政策和獲取更多銀行貸款的支持,從而保證充足的資金供應,防止因籌資能力不足造成企業資金斷流。在另一方面,負債的增加意味著企業財務風險的增加,因此,小企業應考慮自身承受能力,科學預測企業資金需求,合理控制負債規模,避免因負債過度而產生新的財務風險。
(2)加強營運資金管理,提高資產流動性。企業財務風險演變為財務危機的最重要的表現就是無法到期償債。而能否如期償債 并不取決于企業資產的多少,而在于有多少資產能變現。因此,加強以現金流量管理為核心的營運資金管理是企業防范財務風險的重要內容。首先,應增強現金流量意識。企業管理者和全體員工應充分認識到現金流量對企業的特殊意義,在處理日常經營業務時應考慮對現金流量造成的影響。其次,應實行現金預算管理。通過對企業發展戰略和市場狀況的分析,科學編制現金預算并定期分析預算執行差異,及時發現現金流量的風險。第三,建立客戶信用管理體系,降低壞賬風險。通過對客戶資信情況的調查,根據客戶的不同情況制定相應的信用政策;通過完善內部控制制度,嚴格執行信用政策;通過建立欠款的追蹤分析控制系統,動態地掌握客戶欠款情況并及時采取催收措施。最后,應通過對市場需求狀況的分析,運用科學管理方法,合理控制企業存貨資金,做到既能保證生產經營的需要又能盡量降低存貨的資金占用,以加快存貨的周轉速度。
(3)建立集體決策制度,避免投資失誤。小企業的投資分為擴大經營規模的投資和擴大經營項目的投資,小企業為了增強競爭力,往往在企業初期即進行一系列投資活動。但投資活動是企業資金需求多、控制難度大,財務風險也最大的活動。投資活動的成敗,關鍵在于投資的決策,因此,小企業必須改變憑經驗辦事的作風,在投資的決策上要充分發揮集體智慧,堅持穩健投資的方針,避免決策失誤。首先,應組成有專業人員參與的決策小組,對投資決策通過集體研究決定,其次,應組織有關投資、技術、財務、營銷人員共同對擬投資項目的可行性進行論證,以確定投資是否必要,能否實現預期收益,是否有足夠的資金和技術支持,是否有超出企業承受能力的風險,第三,應在可行性論證的基礎上,制訂二至三種投資方案,并應考慮投資過程可能出現的負面因素制定相應的應急方案,然后提交決策層研究決定,最后,投資決策一旦形成,應立即付諸實施,并隨時監控投資進展情況,保證投資項目能夠及時投入運行并產生效益。
(4)樹立長期投資理念,合理制定分配政策。投資者急于收回投資的短期行為阻礙了企業的發展,最終也將損害投資者的利益。因此,小企業的投資者應樹立長遠思想,在收益分配的決策上本著促進企業發展的原則,結合企業的發展階段和自身實際財務狀況,在保證有足夠的資金滿足企業發展需要的前提下,合理制定分配政策。尤其在企業初創期和發展期,小企業正處于需要快速發展階段,資金的需求量很大,經營風險和財務風險都處于多發期,應降低現金股利的分配比率,以保證企業有足夠的資金積累用于企業發展和增強抵御風險的能力。
4.綜合運用各種防范策略,降低企業財務風險
小企業應堅持謹慎性原則,通過綜合運用各種防范策略,盡量降低財務風險發生的可能和影響。
(1)風險降低策略。小企業可以對容易引發財務風險的活動設立專項儲備,如對應收賬款計提壞賬準備,對投資項目計提風險基金等。
(2)風險回避策略。對于預期風險超過企業承受能力或風險較大且影響因素很難控制的經營行為和投資項目,小企業應謹慎權衡收益和風險的得失,決定是否采取回避政策。
(3)風險分散策略。風險分散方式主要有企業聯營、多種經營和多元化投資等。多元化投資是現代企業分散風險的重要方法,但小企業由于自身能力的限制應謹慎使用,尤其不應跨行業投資不熟悉的產業,以免因市場變化或經營不善反而造成有限資源被分散使用,而加劇企業投資風險。小企業可以通過企業間的合作經營實現風險的分散,也可以通過同時經營多種相關產品,避免單一經營造成預期收益不能實現的風險。
5.采取果斷應對措施,減少財務風險的損失
事前的防范并不能絕對避免現實財務風險乃至財務危機的產生,因此,現實財務風險一旦出現,企業應在最短時間內查清風險產生的根源,并預計可能的損失,同時應迅速并有針對性地采取措施,如通過加大欠款催收力度、處理閑置資產和積壓存貨以迅速回籠資金;通過壓縮費用支出和效率較低的產品生產減少資金流出;通過主動與債權人商洽,爭取延緩償債時間;通過投資者追加投資以共度難關;通過推出新產品或新營銷手段擴大銷售等手段,爭取將財務風險造成的損失控制在企業可承受范圍內。
參考文獻:
[1]韋德洪:財務控制理論與實務[M],立信會計出版社,2006
[2]楊松令:中小企業會計管理問題研究[M],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2004
[3]姜雪琴:我國中小企業財務危機問題探討[J],江蘇商論,2006(2)128-130
[4]馬美珍:中小企業財務管理中存在的問題及對策[J],商場現代化,2005(12)(中)323
[5]郭利敏:中小企業財務管理的障礙與化解[J],中國農業會計,2005(3)20-21
注:本文中所涉及到的圖表、注解、公式等內容請以PDF格式閱讀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