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我國第三方物流與發達國家相比差距不僅僅表現在物流裝備的原始,物流規劃的初級,物流運作的低效,更表現在高素質物流人才的極度匱乏,因而加快培養高素質物流人才,對于構建適合我國國情的第三方物流企業具有非常重要的意義。
[關鍵詞] 第三方物流高素質物流人才
第三方物流,是指生產經營企業為集中精力搞好主業,把原來屬于自己處理的物流活動,以合同方式委托給專業物流服務企業,同時通過信息系統與物流服務企業保持密切聯系,以達到對物流全程管理和控制的一種物流運作方式。第三方物流作為一種提高物流流通速度和節省倉儲費用的有效手段,已越來越引起人們的高度重視。它能形成規模流通,收到規模效益,及時為用戶服務,使產銷緊密切合,使物流設施得到充分使用,使有限的資源得以合理配置。同樣第三方物流作為物流專業化,社會化的重要形式,其發展程度反映和體現著一個國家物流業發展的整體水平,是21世紀國際物流發展的主流。在西方發達國家,第三方物流已具有一定規模,對其經濟的發展起到了重要的支撐作用。而在我國,第三方物流的發展才剛剛起步,市場潛力巨大,急需快速發展。
一、我國第三方物流發展的現狀及存在的問題
目前,第三方物流在國外許多國家已得到蓬勃發展,但在我國還處于起步階段,雖然2001年市場規模已達到400億,且每年還在以30%的速度飛速增長。但我們應看到我國第三方物流企業的實力總體還比較弱小,大多數物流企業目前只能提供傳統的運輸、倉儲、裝卸、搬運等物流服務,只有極少數物流企業可提供包括物流需求預測、自動訂單處理、存貨控制和返回物流支持等在內的完整的第三方物流服務,第三方物流在發展中還存在諸多問題。
1.物流觀念落后,自辦物流現象突出。由于對物流作為“第三利潤源泉”的錯誤認識和受”大而全、小而全“的觀念影響,很多生產或商業企業怕失去對采購和銷售的控制權,又怕利潤被別的企業賺去,都自建物流系統,不愿向外尋求物流服務。依據中國倉儲協會2001年對2000家企業的調查,第三方物流業務在生產和商業企業所占比重僅為21%和13%。
2.條塊分割嚴重,企業規模偏小。長期以來,受到計劃經濟的影響,我國物流企業未形成多元化的物流格局,除了新興的外資和民營企業外,大多數第三方物流企業是由計劃經濟時期的商業、物資、糧食、運輸、儲運等企業轉型而來。條塊分割嚴重,企業缺乏整合,集約化經營優勢不明顯,規模效益難以實現。
3.物流渠道不暢。一方面,經營網絡不合理,有點無網,第三方物流企業之間、企業與客戶之間缺乏合作,貨源不足,傳統倉儲業運輸能力過剩,造成浪費。另一方面,信息技術落后,互聯網、條形碼、EDI等信息技術未能廣泛應用,物流企業和客戶之間不能充分共享信息資源,沒有形成相互依賴的伙伴關系,結成物流聯盟。
4.服務功能不全。目前大多數第三方物流企業的物流服務方式和手段還比較原始和單一,只能簡單地提供運輸、送貨和倉儲服務,而對物流信息管理、庫存管理、物流方案設計、加工、配送、等增值服務還沒有全面開展。即使如中遠集團、中國儲運總公司這樣大型的物流企業在向客戶提供單項或分段的物流服務時,物流功能還是主要停留在儲存、運輸、城市配送上,第三方物流的功能尚不完善,為企業提供一攬子服務的比重不大。此外,服務意識不強是比較突出的問題。目前物流企業經營管理水平普遍較低,物流服務質量有待進一步提高。據中國倉儲協會2004年8月份的調查,在采用第三方物流的需求企業中,有23%的生產企業和7%的商業企業對第三方物流的服務不滿意。
5.物流專業人才缺乏。物流人才奇缺,是目前中國物流業發展中的一個尖銳矛盾。而中國物流教育卻剛剛起步,物流的職業教育、本科教育、研究生教育、上崗資格培訓以及物流師的培訓等均薄弱,亟待加強。據權威機構調查,物流專業人才已被列為12類緊缺人才之一,缺口達600余萬,而高級物流人才更是缺乏,到2010年全國需要物流高級人才約20萬~30萬。據人力資源專家分析,今后一段時期,除儲存、運輸、配送、貨運代理等領域的物流人才緊缺外,相關的系統化管理人才,懂得國際貿易、電子商務的物流人才,掌握商品配送、資金周轉、成本核算等相關知識和操作方法的高級復合型物流人才,將是第三方物流最為需要的人才。
二、我國第三方物流加快高素質物流人才培養的必要性
企業的競爭歸根結底是人才的競爭。從德國、美國、日本等物流強國發展的歷史看,發展第三方物流的關鍵是擁有一只優秀的物流管理隊伍。以美國為例,美國物流管理者92%有學士學位,41%有碩士學位,22%有職業資格證書。我國第三方物流與之相比差距不僅僅表現在物流裝備的原始,物流規劃的初級,物流運作的低效,更表現在高素質物流人才的極度匱乏,因而加快培養高素質物流人才,對于構建適合我國國情的第三方物流企業具有非常重要的意義。
1.是拓展我國第三方物流業務的需要。目前我國第三方物流公司主要集中在長三角、珠三角地區,服務對象主要針對外資企業,而外資企業由于已經習慣國外先進的第三方物流業務,對我國第三方物流公司也提出了同樣的服務要求。因而我國第三方物流公司在被動的情況下為了生存的需要不得不進行包括物流設施、物流服務、物流模式以及物流理念的改進。而隨著GPS全球定位系統、物流信息系統、EDI以及自動識別碼和條形碼等技術在我國第三方物流企業的應用,第三方物流對從業人員也提出了較高的準入要求。因而為了第三方物流自身發展的需要,培養高素質物流人才已刻不容緩。
2.是我國第三方物流企業未來發展的需要。據統計,從1997年到2000年,世界500強企業對第三方物流的服務需求由40%增加到56%,在歐盟28%的物流服務由第三方物流完成,其中德國99%的運輸業務和50%以上的倉儲業務由第三方物流完成,而在美國大型制造企業使用第三方物流服務的比率基本都在60%以上,2003年更是史無前例的達到81%,并且在使用第三方物流的企業中有72%使用該服務已經連續超過5年,其中58%的企業同時使用多家第三方物流公司,而且很多公司已經成為或表示要成為第三方物流服務提供商。中國倉儲協會2004年所作的《第五次中國物流市場供需狀況調查報告》顯示,生產和商業企業使用第三方物流的比重僅為21%和13%,與發達國家對第三方物流市場需求相比存在很大差距。而造成這一現象的主要原因是由于成本的高昂和服務的低下,但目前仍有60%左右的工商企業都在尋求新的物流代理商,這說明隨著經濟的發展以及物流供需雙方的日益成熟,會有越來越多的企業將目前自營物流的部分剝離出來,選擇第三方物流來完成。相信隨著我國第三方物流的發展,對物流人才的需求不僅表現在量上還表現在質上。
3.是我國第三方物流企業自身特質的需要。現代第三方物流企業追求的最優目標是:客戶以最低的成本,享受最優的服務。但這一切都離不開高素質物流人才的支撐。如對傳統第三方物流企業進行設備更新、技術改造以及物流模式和物流理念的改變均離不開高素質物流人才的參與,甚而如第三方物流企業流通費用的減少、企業風險的降低也都需要高素質物流人才進行包括物流信息系統建設、物流營運成本核算、物流模式選擇等工作來實現。因而第三方物流企業要想實現最優目標,做強做大,其基本前提是擁有一批穩定的高素質物流人才。
三、第三方物流進行高素質物流人才培養的途徑
隨著物流業的飛速發展,高素質物流人才的短缺不僅困擾著第三方物流,同時也成為整個物流行業發展的制約“瓶頸”,因而加強高素質物流人才的培養對于拓展第三方物流甚而拓展整個物流業都有非常重要的意義。目前我國高素質物流人才的培養主要通過學歷教育和非學歷教育兩條途徑進行。
1.學歷教育。我國物流人才培養經歷了一個曲折的過程,1998年教育部曾取消物流專業本科的設置,造成物流人才,特別是高層次物流人才的斷檔,至2003年在社會各界的呼吁下才又重新恢復招生。因而目前還沒有形成一支以知識型物流人才為核心的包括高職、本科、碩士生等在內的多層次梯級人才培養體系。因而加強碩士生、博士生、及本科生的培養,創建知識型物流人才為核心的物流人才培育體系已成了許多研究型大學物流學科建設的主要方向。
2.非學歷教育。對高素質物流人才的培養除了通過完整的學歷教育外,還有一個非常重要的途徑,就是針對現有物流從業人員而展開的職業培訓。近年隨著物流業飛速發展,其他行業的人紛紛涌入,但專業物流人才卻相當匱乏,因而針對現有物流從業人員而展開的職業培訓異軍突起,但由于培訓機構資質不一,魚龍混珠,致使很多物流人才培訓流于形式,浮于表面,缺乏創新。因而通過諸如中國物流與采購聯合會等行業協會,引進包括ILT在內的國際物流師培養體系,針對現有從業人員進行與資格證相掛靠的短期培訓,培養高素質物流人才,無疑是當前高素質物流人才培養最快捷的一個途徑。
總之,第三方物流在我國方興未艾,而要實現第三方物流的大發展,必須采用多渠道、多途徑進行高素質物流人才的培養,消除由于物流人才短缺造成的瓶頸,增加第三方物流企業的核心競爭力。
參考文獻:
[1]王風剛:我國第三方物流現狀及其人才的培養[J].中國科技信息,2005(5)
[2]劉安劉元元:我國第三方物流存在的問題及有效對策[J].現代財經,2006(6)
[3]耿俊辰趙蕾:我國第三方物流快速發展的新思路[J].商業研究,2006年(15)
[4]宋楊:第三方物流模式與運作[M].北京:中國物資出版社,2006(5)
注:本文中所涉及到的圖表、注解、公式等內容請以PDF格式閱讀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