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在一個企業當中,企業文化相當于一個支點。在它的基礎上,利用科學的管理杠桿,就可以快速的提升企業的核心競爭力。在此基礎上,本文闡述了企業的核心競爭力和企業文化的具體含義,并以海爾集團為例說明了企業文化在提高企業核心競爭力中發揮的支點作用,并就如何構建企業文化做了進一步的說明。
[關鍵詞] 核心競爭力企業文化支點作用海爾集團
20世紀90年代,中國脫離了計劃經濟躋身于市場經濟的浪潮中。又過了十年,進入21世紀的中國企業,仍然像大海中的扁舟一樣飄搖著,搖擺著。尤其是入世以后,大量的外國企業涌入中國,大家都想在中國這片遍地是黃金的土地上分一杯羹。面對著強大的“外敵”,我們該怎么辦?與狼共舞也許是個不錯的辦法,可問題是要怎么舞,你又有什么資格與狼共舞?如果沒有雄厚的經濟實力,我們可能就是一只的綿羊,等待的只能是被吞并的結局。所以,只有不斷增強自身的實力,才能更好的抵擋外面不斷變化的環境.不管是以不變應萬變,還是以動制動,以快打快,只有自身的強大才是在市場上生存立足的最好方法。可是隨之而來的又是新一輪的問題:如何提高企業的經濟實力?什么才是企業經濟實力的最好表現呢?一切的結果都在于五個字:核心競爭力。
企業的核心競爭力,這個名詞最早是由美國經濟學家普拉哈拉德(C.K.Prahalad)和哈默(Gary Hamel)發表在《哈佛商業評論》上的《公司的核心競爭力》提出來的。他們指出,“核心競爭力是指一個組織內部經過整合了的知識和技能,尤其是關于怎樣協調多種生產技能和整合不同技術的知識和技能”。通過對企業的分析我們可以知道,在企業和企業的對抗中,有多種競爭力的存在,他們共同發揮作用以保證企業在競爭中立于不敗之地。這些競爭力包括產品質量競爭力,制造競爭力,技術競爭力,管理競爭力,溝通競爭力,營銷競爭力等等。在這之外,如果企業可以有能力將這些競爭力進行整合,為己所用,使他們共同協作發揮最大作用,那么對于企業來說這將是一種極大的成功。而這種能力就是企業的核心競爭力。讓我們再深入的探討一下,那核心競爭力的關鍵又在哪里呢?說到這里,我們不得不又提出一個詞來:企業文化。
那么,到底什么是企業文化呢?企業文化是繼泰勒的科學管理理論和梅奧的行為科學理論以后產生的一種新的管理理論和管理方法,它是指在長期的經營實踐和管理中形成的指導人們行為的一種價值觀。同樣的,它還是一種應用于企業的文化哲學。張瑞敏對待企業成就的哲學就是:永遠戰戰兢兢,永遠如履薄冰。對于企業的核心競爭力和企業文化之間的關系我們可以打個比方。阿基米德曾經說過,“給我一個支點,我就可以翹起整個地球”。在一個企業當中,企業文化就相當于一個支點,在它的基礎上,利用科學的管理杠桿,我們就可以快速的提升企業的核心競爭力。利用這個原理,可口可樂撐起了它的美國文化、勞斯萊斯撐起了它的貴族文化、萬寶路撐起了它的牛仔文化、白蘭地撐起了它的田園文化,而麥當勞則撐起了它的溫情文化……
下面我們就以海爾公司為例闡述一下企業文化在提升核心競爭力的過程中發揮的作用。從1984年一個虧空147萬的集體小廠演變成今天營業額過千億的跨國企業,除了張瑞敏等高層的正確領導和員工們的積極配合外,一種內在的企業文化的力量也不可忽視。在海爾,提到質量零缺陷,人們自然而然想到1985年的砸冰箱事件;一提到星級服務,大家就會想到丟空調的王老太……這樣醒目的代表事件深深地扎根在員工們的心中,它留下的不僅僅是事件本身,更多的是它背后的意義。它讓員工們將“真誠到永遠”牢牢的記在心里,并付諸于行動。
一、企業第一,顧客至上
優秀的企業文化將塑造優秀的員工。俗話說“近朱者赤,近墨者黑”.一個企業的氛圍如何,是到處勾心斗角,惟利是圖,還是到處以和為貴,以企業為家,取決于它的企業傳播的是哪一種文化。在海爾中,顧客滿意永遠是他們的行為標準.1995年夏天,一個叫毛宗良的小伙子,為了準時把商品送到用戶手中,竟然背著重達百余斤的洗衣機走了兩個多小時。后來有人評價他說,沒有一切為用戶著想的精神,縱使有健壯的體魄也不會去背洗衣機;沒有企業信譽高于一切的精神在支撐,走不下來這兩公里路.這就是海爾文化帶給人們的震撼。
二、及時抓住信息,快速適應市場變化
在海爾的發展過程中,有很多的強勁對手.面對著同樣的市場機遇和信息,海爾成功的脫穎而出,成為國內家電的領頭軍,這其中有很多海爾員工的努力。他們時時刻刻想著企業,關注著外界的一點一滴,生恐漏掉一絲機遇。在2001年上海實行分時電價時,謝居志以變制變,迅速打出了海爾分時家電的旗號,搶占了市場先機,為企業占領了上海市場。這可能就是海爾“迅速反映,馬上行動”的鮮明寫照了。
三、激發員工積極性和創新性
海爾文化的核心就是創新,上到張瑞敏的吃休克魚,下到普通員工的小改進,在企業的任何人身上都可以看到創新的影子.有人說海爾員工自己掏錢在家做試驗,成功了再應用到工廠里面.即使這是一種夸張的說法,可是也足以看到海爾帶給員工的是怎樣的一種動力。及時洗的小神童,洗地瓜的洗衣機,還有的李少杰和田豐青,他們分別因為將鈑金線的節拍提高一秒和將洗衣機的“耐壓”和“接地”兩個檢測工序合二為一而做為企業典型在新聞聯播中播出。一個普普通通的員工能夠上新聞聯播,除了海爾以外也許再也說不出來了。到目前為止,海爾申請的專利已經超過了7000項,幾乎平均一天就有一項專利產生。如此巨大的創造力,如果沒有優秀的企業文化的調動,沒有良好的企業氛圍,是不可能出現的。
四、創造感動
創造感動,感動著顧客,也感動著海爾的每一個員工.當海爾員工將冰箱平安運送到海拔1500米的山村中時,帶給他們的不僅僅是一份感動,海爾,已經走進了山里人的心中。還有在海爾工作三年后被發現患白血病的一個姑娘,她的最后一個愿望就是要看看她工作的海爾.死后她的家人將靈車停在海爾的門口十五分鐘,讓這個早逝的姑娘再看一下她工作的地方。所有的海爾員工都為之感動.他們要創造世界頂級名牌,他們用自己的行動一步步提高海爾的信譽,也一步步鞏固著海爾在他們心目中的位置。
五、凝聚力
上面提到的四點,每一點都是企業文化凝聚力的反映.如果沒有那句“真誠到永遠”,沒有那句“創造世界頂級名牌”,沒有那句“迅速反映,馬上行動”,海爾也許就不是今天的海爾。這就是海爾的企業文化,把所有的人聚在一起,讓大家各司其職,各盡所能,發揮自己最大的效用,這就是一個優秀的企業文化帶給我們的啟示。
每一個企業在它建立初期都應該構建自己的企業文化,并且讓它隨著企業的發展不斷的完善成熟。德國哲學家科學家布尼茲說過,“世界上沒有兩片完全相同的樹葉”。這就意味著每一個企業的文化必須有著自己的鮮明特點。聯想集團的核心價值觀就是“成就客戶——致力于客戶的滿意與成功”,而戴爾則是“犯得錯誤越多,學得就越快”。麥當勞的核心理念就是 Q(Quality質量)S(Service)服務C(Cleanness)衛生V(Value)價值,而肯德基的則是群策群力,共赴卓越.由此可見,建立完善自己的企業文化是很重要的。
要想把企業文化深入到員工的心中,首先應將其文字化。可以把企業的目標定為企業文化,也可以把想創造出來的一種氛圍定為企業文化。如在沃而沃看來,產品的安全是第一位的,它的企業文化首先就是要強調安全性;寶馬的產品文化則側重追求舒適和地位。對于企業氛圍來說,娃哈哈的企業文化則是家文化。繼而應該對員工進行培訓,讓他們意識到企業要追求的是什么,自己做事的準則是什么,防止員工在不明白企業目的的情況下盲目的做事情。同時,企業的高層領導應該以身作則,切切實實的讓員工感受到企業文化的存在。樹立典型也可以加強企業文化在人們心目中的深刻程度。通俗的事跡往往比死板的語言更具有親和力。企業還可以采取激勵措施,對于切實按照企業文化的標準行事的可以給與獎勵.最后,我們還應該注意,企業文化并不是一成不變的,對于不斷變化的市場游戲規則,我們應該適度的調整企業文化,讓它更適應環境的需要,以便提高企業自身的競爭力。
不管是服務性質的企業還是制造性質的企業,我們關注的都應該是企業的持續發展,而不是短期利益.IBM的高層管理人員曾強調,IBM之所以會有今天的成果,完全是靠它卓越的企業論理:一個職工只有當他被看作是一個高尚的人的而受到尊重依賴時企業的價值才能展現光輝。我們也應該從中獲得些啟示,也都應該問問:我們的員工是處于一個怎樣的位置,我們的支點又是什么,它究竟能不能提升我們的核心競爭力,能不能夠撐起整個企業。
參考文獻:
[1]劉光明:企業文化[M].北京:經濟管理出版社,2002
[2]莊培章:現代企業文化新論[M].廈門:廈門大學出版社,2003(9)
[3]詹湘東:《關于現代企業文化建設的幾點思考》
[4]丁華偉:《論構建基于核心競爭力的企業文化》
[5]參考網站 http://www.haier.com/cn/
注:本文中所涉及到的圖表、注解、公式等內容請以PDF格式閱讀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