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現代金融體系已成為洗錢的主渠道,洗錢者主要通過金融系統進行洗錢犯罪活動,金融系統始終處于反洗錢斗爭的最前沿。然而,我國反洗錢工作仍處于起步階段,基層金融機構在工作開展中面臨諸多矛盾和問題,譬如反洗錢的公益性與商業銀行的逐利性相悖,銀行反洗錢的積極性不高;反洗錢合作機制運行跛腳,對洗錢行為的調查取證困難重重;專業人才奇缺,監管技術落后,反洗錢工作的效率和質量較差,我國甚為猖獗的洗錢犯罪活動尚未得到有效的打擊和遏制。因此,基層金融機構的反洗錢工作亟待改進和加強。
[關鍵詞] 金融機構反洗錢反洗錢法
20世紀80年代以來,洗錢犯罪日益猖獗并在世界范圍內迅速蔓延,洗錢犯罪的觸角無所不及,手段無所不用。源源不斷的黑錢贓款經過有組織有計劃的清洗后披上了合法的外衣,融入并腐蝕健康的國民經濟體系。據國際貨幣基金組織估計,全球每年洗錢的數額觸目驚心,大約在6000億美元至15000億美元之間,占世界各國GDP總和的2%~5%,我國每年也有2000億元人民幣左右。世界各國的實踐證明,現代金融體系已成為洗錢的主渠道,洗錢者主要通過金融系統進行洗錢犯罪活動,金融系統始終處于反洗錢斗爭的最前沿。因此,充分發揮金融系統的反洗錢主力軍作用,構筑牢不可破的反洗錢防線,顯得至關重要。
面對嚴峻的洗錢形勢,我國金融系統首先作出了快速反應,建立了以中央銀行為核心的反洗錢組織機構,制定頒布了《金融機構反洗錢規定》等法規,反洗錢工作已經全面啟動。但是,我國反洗錢工作畢竟處于起步階段,金融機構特別是基層金融機構在工作開展中仍然面臨一些法律、技術、機制、管理方面的難題,亟待研究解決。
一、反洗錢的公益性與商業銀行的逐利性相悖,銀行反洗錢的積極性不高
首先,反洗錢體系的建立需要商業銀行投入較大的成本,但并不直接創造經濟效益,與銀行所追求的利潤最大化目標相悖,從而使銀行對反洗錢工作缺乏動力。其次,商業銀行之間競爭日趨激烈,強化反洗錢可能造成市場、客戶和存款的流失,導致部分基層商業銀行一葉障目,過分注重反洗錢給銀行經營及個體利益帶來的負面影響,故意放松對反洗錢規定的執行。三是責權利不統一。反洗錢不僅會增加一線員工的工作量,而且若對洗錢行為判斷不準,工作人員還要承擔一定的責任,工作壓力加大。但是目前的有關制度對反洗錢工作有成效的商業銀行及其員工的獎勵問題卻無任何規定,銀行擔心干得越多,成本越高,甚至對反洗錢工作產生抵觸情緒。
二、反洗錢合作機制運行跛腳,對洗錢行為的調查取證困難重重
反洗錢是一項復雜的社會系統工程,金融機構雖處于核心地位,但若無司法部門和財政、稅務、工商、海關等多家政府部門的通力合作將難以奏效。但從實際情況看,反洗錢工作的社會協調機制很不完善,雖然金融機構與財政、稅務、工商、海關等政府部門建立了反洗錢工作聯席會議,但目前除了人民銀行、外匯管理局和公安部門之間有反洗錢的初步合作外,司法、財政、商務、海關、稅務、銀監、證監、保監等部門在信息收集、情報交流等方面的工作尚未全面展開。即使在金融系統內部,由于各部門的利益驅動、信息不對稱,金融機構之間反洗錢的協調、互動關系也將是一個長期的過程。這既不利于建立反洗錢預防與打擊體系,又不利于形成反洗錢工作的合力,影響整個反洗錢工作的全面展開。
三、金融機構內部銜接機制不暢,反洗錢體系亟待完善
首先,反洗錢內控制度較為欠缺,使反洗錢工作失去了操作規范。其次,反洗錢報表統計手工操作,與銀行業務操作、會計處理相分離,使反洗錢統計人員缺乏對客戶背景和可疑支付交易背景的了解,信息采集難度加大,情報交流渠道不暢。三是銀行營業網點的臨柜人員反洗錢專業技能參差不齊,對相關報告標準和識別標準理解不透,報告的流轉程序不清,成為反洗錢工作的瓶頸制約。
四、會計核算體系和模式的變革,增加了反洗錢工作的難度
隨著科技手段的廣泛應用,金融業的會計核算體系和核算模式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通存通兌、數據集中、網上支付等早已不是什么新名詞,傳統的手工操作的會計時代早已成為歷史。目前,金融業通過網絡通信和計算機自動完成賬務處理,實現會計業務處理的數據集中、賬戶集中和事后監督集中已成為一股不可逆轉的潮流,在實行票據截留,只需確認電子信息就可輕松完成賬務核算的情況下,即使是銀行一線人員所掌握的支付交易信息也十分有限,根本無法對每筆支付交易進行分析和判斷,很容易給洗錢犯罪分子以可乘之機。
五、監管技術落后,反洗錢工作的效率和質量較低
首先,作為金融機構,對大額和可疑支付交易的識別主要依靠臨柜人員的主觀分析和判斷,在社會經濟活動日趨活躍,交易資金流量大、流速快、類別繁雜的情況下,難以嚴格按照“一規兩法”中列舉的數十項報告標準和識別標準進行甄別篩選,錯報、漏報現象在所難免。其次,對大額和可疑支付交易的登記、統計、匯總、報送主要依靠紙質材料,傳遞速度慢,數據準確性差,降低了反洗錢的有效性。三是中央銀行對金融機構反洗錢的執法檢查,主要依靠現場檢查,非現場監管不足,無法對金融機構反洗錢工作有效監控。
六、反洗錢專業人才奇缺,對可疑支付交易的界定困難
目前,針對洗錢犯罪借助各類支付工具,在異地異行甚至境內外頻繁進行資金運作、專業化程度很強的犯罪活動,金融機構普遍缺乏反洗錢專業人才。特別是一線工作人員,對洗錢犯罪案例接觸得很少,普遍缺乏反洗錢工作經驗,即使發現了一些涉嫌洗錢的可疑支付交易,往往因為難以界定而作罷,直接影響了反洗錢工作的開展。因此,急需開展全面、系統的專業培訓,盡快提高有關人員反洗錢專業素質和工作水平。
七、證券、保險行業缺乏規范的反洗錢工作制度,反洗錢存在空白地帶
《反洗錢法》、《金融機構反洗錢規定》等現行法規只對銀行業金融機構及其工作人員開展反洗錢工作做出了規定,對證券、保險等機構的反洗錢工作,特別是交易報告制度方面沒有明確的規定。而不法分子可以通過證券公司內部不同賬戶或不同證券公司之間的交易轉移非法所得,可以通過購買保險產品清洗贓錢。如果證券、保險行業沒有規范的客戶盡職調查制度和交易報告制度,沒有嚴格的要求,就可能成為犯罪分子洗錢活動的場所,影響全社會的反洗錢工作。
解決上述問題,必須多管齊下、多措并舉。一是要進一步完善反洗錢的法規體系,盡快制定統一的、切實可行的反洗錢操作細則,對具體的條款盡可能細化,以利于基層金融機構在執行法規過程中能準確把握政策尺度,提高工作質量。二是要完善反洗錢的內部組織體系,合理分工,明確責任,理順各職能部門的關系,充分發揮各自的優勢。要整合內部規章和操作流程,加強部門協作,建立事中控制與事后監督相結合的防范體系。三是要引入利益機制,對反洗錢卓有成效的金融機構給予一定的經濟補償,以充分調動其積極性。四是要構筑切實有效的社會協調機制,形成打擊洗錢犯罪的合力。五是加快開發信息智能化監測軟件,提升反洗錢技術條件。人民銀行應加快本外幣收付系統建設,統一銀行本外幣賬戶管理系統,在此基礎上開發信息智能化監測軟件,與銀行業務系統鏈接,建立銀行大額和可疑外匯資金監控平臺,以提高反洗錢的技術手段。同時還可借鑒國際經驗,建立我國銀行系統反洗錢情報收集和分析中心,建立相應的數據庫,利用計算機技術,與全國銀行、其他金融機構,以及各金融監管機構的數據庫聯網。該中心應設在負有反洗錢組織協調職能的人民銀行。
注:本文中所涉及到的圖表、注解、公式等內容請以PDF格式閱讀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