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本文就薩伊的效用價值論提出質疑,并與斯密、馬克思等經濟學家的相關觀點進行對比分析,從而揭示出該公式的社會根源及階級根源,即在利益問題上集中體現了人與人的關系及社會矛盾。
[關鍵詞] 效用價值論利息利潤“三位一體”公式
薩伊是生活在法國大革命和法國資產階級奪取政權時期的一名經濟學家,他自認是亞當.斯密的《國富論》的信奉者,他繼承了斯密的“收入構成價值論”思想,并將其發展成為一種為資本主義辯護的政治經濟學。他的許多理論與觀點都對之后西方經濟學的發展有著深遠影響,并為后來的經濟學家所繼承。近期研讀其著作,有以下幾點思考:
一、效用價值論的疑問
勞動價值論使斯密得出在資本主義的人和人關系中存在剝削的結論。薩伊毫不猶豫地指出,斯密認為只有人的勞力才能創造價值,是錯誤的。他論證道:人們所以承認某東西有價值,是因為它的有用性。沒用的東西,誰也不肯給予價值。物品滿足人類需要的內在力量就叫做效用。效用就是物品價值的基礎。所以,創造具有任何效用的物品,就等于創造效用。顯然,薩伊這里講的效用就是使用價值。在論證了效用決定價值之后,他認為生產就是創造效用。因此,創造效用的不僅有勞動,還有資本和土地,故資本、土地和勞動一樣創造價值,處于同等地位,這里存在的是協同生產,而不是剝削。
對此,馬克思主義經濟理論進行了反駁:
1.它否定了效用價值論,肯定勞動價值論。因為上述生產創造效用的觀點,無限地擴大了生產勞動的范圍,把賭徒、資本、自然力的作用都看作是“生產勞動”,這顯然是不科學的。馬克思提出了著名的勞動二重性理論,即生產商品的勞動,從一方面來看是具體形式的勞動,它是使用價值的源泉,是人類社會維持自身存在和發展的必要條件;從另一方面來看,勞動都是人們的體力和腦力的消耗,是無差別的一般人類勞動即抽象勞動,它是價值的唯一源泉。具體勞動和抽象勞動不是各自獨立存在的兩種勞動或兩次勞動,它們在時間上和空間上是統一的,是商品生產者的同一勞動過程的不可分割的兩個方面。
2.馬克思批判地繼承了古典學派的勞動價值論,提出了商品的二因素論,即價值是交換價值的基礎,交換價值不過是價值的表現形式,明確區別了交換價值和價值的關系,而且,商品以價值為基礎進行交換,他深入地分析價值形式的發展,從而為揭露剩余價值的秘密奠定了必要的理論基礎。
3.薩伊始終沒能解決的價值量問題,馬克思給出了答案——商品的價值量是由社會必要勞動時間決定的。復雜勞動是多倍的簡單勞動。從動態方面看,單位商品的價值量總的趨勢是不斷減少的,它的變化取決于勞動生產率。
二、不合理的公式
首先,馬克思批判了三位母體( 如同“ 圣父”)同質的悖理前提假定?!?三位一體”公式中三個子體( 如同“ 圣子”):利潤(利息)、地租、工資,屬于價值范疇,具有價值的同一性,是明白可知的,那么,三個母體(如同“圣父”):資本、土地、勞動被視為也具有質的同一性,也就是必然的假定前提。因為僅僅三個子體同質,而三個母體不同質,亦即不同質的母體生出同質的子體,這是不可思議的。但是,稍加分析,三個母體不同質也是一望而知的。資本不是物,而是人與人的關系,正像金與銀一生產出來并不就是貨幣一樣。只有工人失去生產資料,淪為為資本家生產剩余價值的商品(勞動力)時,此時資本家手中的貨幣才變成資本。土地是無機的自然界中的物,一個不折不扣的物;勞動是人與自然之間的物質變換,它是人類一切社會所共有的,超越社會歷史形態而存在。一個生產關系,兩個物,如何實現質的同一?所以,馬克思稱這三個母體之間的關系,是“ 屬于完全不同的領域,彼此毫無共同之處。它們之間的關系,就像公證人的手續費、甜菜和音樂之間的關系一樣”。
其次,在《資本論》中,馬克思通過對各種收入及其源泉的分析,研究了資本主義分配關系的實質,同時也批判了資產階級庸俗經濟學歪曲資本主義生產關系和分配關系的所謂“三位一體”公式及其理論來源“斯密教條”。這個公式講的是,資本主義經濟關系在表面上表現為各種收入及其源泉的形式,即資本創造利潤,土地產生地租,勞動取得工資。在這個公式中,利潤作為資本主義生產方式特征的剩余價值形式,被排除在外,資本主義的生產實質就被歪曲和掩蔽起來了。
最后,“三位一體”公式不但抹殺了資本、土地和勞動的社會形體,而且把它們分別表現為利息、地租和工資的源泉,利息、地租和工資則表現為它們的產物和果實。從馬克思主義政治經濟學的角度出發,利息(代替利潤)、地租和工資,是價值產品(V+M)分割的三個部分。顯然,資本——利息這個公式是不合理的公式形式,不過,總還算是從價值到價值。更荒唐的是土地——地租這個公式,一方面安置一個使用價值(土地),另一方面安置一個價值(地租),作為自然物(土地)怎能生產出作為社會關系的價值(地租)呢?最后,關于勞動——工資(勞動的價格),勞動雖然創造價值,但它本身沒有價值,從而也沒有價格。而庸俗經濟學家卻在這個公式上認為勞動支付了全部的“勞動的價格”。
參考文獻:
[1]景體華:《經濟思想史話》[M].知識出版社,1986
[2]啟渭:生產要素價值論、“三位一體公式”與勞動價值論和我國按要素分配問題[J].黃岡師范學院學報,2002(4)
注:本文中所涉及到的圖表、注解、公式等內容請以PDF格式閱讀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