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在充滿高科技的信息化時代,對人本身的關注變得越來越重要。本文介紹了產品的人性化設計理念,分析了與人性化設計相關的各種因素,強調了人性化設計在產品設計中的重要性。
[關鍵詞] 產品設計人人性化設計
一、引言
隨著社會經濟的發展和人類需求的上升,現代設計越來越重視對人性的關懷,工業設計學科以“使人身心獲得健康發展,造就高潔完美人性”為設計目標,提倡“以人為本”的設計,“人性化設計”成為現代設計領域中最具時代意義的設計準則。西方發達國家的設計發展早、水平高,設計被看作一門改變生活方式、生活質量及生活品位的藝術,產品設計發展至今,除了是對人類物質需求的滿足外,也是對人類精神需求的關注,這種關注顯現為一種人性化的關懷。
二、人、設計與人性化設計
1.人。達爾文進化論認為,人起源于動物界,人是從動物界分化出來的,人由猿的一支演化而來,人的形體也是演化而成。人從動物界分化出來以后就與動物有了本質的區別:能夠勞動,能夠制造和使用工具,能夠改造自然。人有了作為自然人和社會人的雙重屬性,社會性是人的本質。人是社會的主體,它有豐富的情感,有生理、心理等各方面的需要,美國心理學家馬斯洛把人的需求分為五個基本層次,即:生理需求、安全需求、愛的需求、尊重需求和自我實現的需求。
2.設計。現代的設計是綜合社會的、人類的、經濟的、技術的、藝術的、心理的、生理的等各種因素,納入工業化批量生產的軌道,對產品進行規劃的技術。或者說為某種目的、功能,匯集各部分要素,并做整體效果考慮的一種創造性行為。
設計是一種有目的的創造性活動,它好的設計融合了審美、工程技術和經濟等諸多因素,將理性和感性,物質和精神,科學與藝術有機地結合起來,從而獲得了自身的價值。
3.人性化設計。美國設計家普羅斯說過“人們總以為設計有三維:美學、技術和經濟,然而更重要的是第四維:人性”。“人性化設計”的核心就是“以人為本”,充分注重使用者生理、心理及人格的需要,使人和產品有良好的互動關系,使人的生活更加方便、舒適。1998年蘋果公司推出了全新的iMac電腦,從外形上看,它采用了半透明的機殼,透過藍白色調的機身,可隱約看到內部的電路結構,奇特的半透明圓形鼠標令人愛不釋手,色彩用了亮麗的海藍色,大面積使用弧面造型。這一里程碑式的設計,啟發了無數設計師和企業決策者:高科技產品不應該是冷漠和令人生畏的,它更應該是親切的、易操作的、對人性充滿關愛的。從設計的形式要素出發,使產品在造型、色彩、功能、材質等各方面帶給使用者生理的滿足和心理的愉悅。人與環境的關系也是人性化設計要考慮的一個方面,綠色設計是對人的生存環境的關懷,是人性化設計在社會層面上的升華。
三、生理層面的人性化設計
電話是聽覺能力的延伸,自行車是行走能力的擴展,電腦是人腦思維的延伸,這些產品都是為滿足人的基本生理需求制造的,是人類自身系統的再延伸。它是借助產品的功能來彌補人們無法達到或不便完成的工作。生理需求是產品設計的原動力,是產品設計中最基本的需求,也是產品設計的起始點。
生理層面上的要求就是產品的適用性、宜人性,最主要的因素就是人機工程學。人機工程學以人——機關系為研究對象,以實測、統計、分析為基本研究方法,應用人體測量學、人體力學、勞動生理學、勞動心理學等學科的研究方法,對人體結構特征和機能特征進行研究,提供各種人體結構特征參數、人體機能特征參數;分析人的適應能力;探討人在工作中影響心理狀態的因素,以及心理因素對工作效率的影響等。
人機工程學研究的內容對產品設計的作用可概括為以下幾個方面:
1)為產品設計中考慮“人的因素”提供人體尺度參數;
2)為產品設計中“物”的功能合理性提供科學依據;
3)為產品設計中考慮“環境因素”提供設計準則。
4)為人-機-環境系統設計提供理論依據;
5)為堅持以“人”為核心的設計思想提供工作程序。
四、心理層面的人性化設計
人在心理層面上對產品的要求主要與人的情感有關。情感是天賦的特性,是人對外界事物作用于自身時的一種生理反應,情感是由需要和期望決定的。產品引發的情感因人而異,不同的人對相同產品的感覺和體驗可能不同,正所謂:蘿卜青菜各有所愛。要找到產品設計與情感反應之間的相互關系似乎很難,但我們還是可以從大量的實驗中尋找一些潛在的規律。
產品設計的各種形式要素都與人的情感反應有關:
1)產品的形態。活潑可愛的卡通造型更容易贏得兒童的好感。
2)產品的材質。人們通過對材質的視覺和觸覺感受產生對產品的情感,不銹鋼坐椅與布藝沙發引發的感情是不同的。
3)產品的色彩。色彩不僅在環境中調節情緒,還是思考和豐富生活的工具,適度的色彩變化和刺激有助于人們保持感情和心理平衡,以及正常的知覺和意識。
五、總結
設計是協調自然、社會、科學、文化藝術的一種催化劑。產品不僅僅是作為物質財富而發揮作用,它還具有文化意義,設計必須注重人的心理及精神文化的因素。設計產品的同時,不僅設計了產品本身,而且設計或規劃了人與人之間的關系,設計了使用者的情感表現、審美感受和心理反應,也即設計了人們的生活方式。正如設計師卡里姆所說:“你呆在計算機屏幕前的時間越長,你的咖啡杯的外觀就顯得越重要。”周圍的高科技越多,就越需要人的情感,高技術與高情感的相互平衡,是象征我們需要平衡的物質與精神現實的原則。
參考文獻:
[1]程能林:工業設計概論[M].北京:機械工業出版社,1999.12
[2]張文化:設計中的人性化關懷[J].裝飾,2003(6):12
[3]丁玉蘭:人機工程學(修訂版)[M].北京:北京理工大學出版社,2006.1
[4]許世虎葉東海:工業產品設計與色彩流行[J].包裝工程,2006(4),2:205-207
注:本文中所涉及到的圖表、注解、公式等內容請以PDF格式閱讀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