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筆者分析了我國資本市場法律監管體系存在的問題,并在此基礎上提出了解決的對策。
[關鍵詞] 資本市場法律體系對策
一、我國現行資本市場法律監管體系總概
現行的資本市場法律體系主要分四個層次:國家法律:《證券法》、《公司法》等,行政法規:《金融資產管理公司條例》、《中華人民共和國外資金融機構管理條例》等,部門規章:《證券交易所管理辦法》、《證券投資基金運作管理辦法》等,其他規范文件及法規解釋:如《關于上市公司重大購買、出售、置換資產若干問題的辦法》,這些規則給資本市場的有序、健康發展提供了至關重要的保障,為中國資本市場的規范化、法制化奠定了堅實的基礎。但是由于受資本市場發展階段的局限及中國經濟處于轉軌時期的局限,目前中國資本市場的法制建設存在問題。
二、資本市場法律監管體系存在的問題
1.資本市場相關的法律、法規不健全。中國資本市場經過二十余年的發展,雖然與發達國家相比尚處于不太成熟的階段,但發展之迅速,由于受經濟體制轉軌特殊性和資本市場規范經驗的欠缺所限,中國資本市場別無選擇地走上“先發展后規范”的道路,出現了資本市場法制建設滯后于市場發展的局面。一是資本市場重要的法律文件缺位,如《國債法》、《期貨法》等基本的資本市場法律尚未出臺,這嚴重地影響了資本市場的全面規范化發展。二是各項法律法規之間存在一些結構層次上的矛盾。中國目前已經頒布的有關資本市場的法律法規和其他規范性文件三百多件,其中全國人大及其常委會和國務院制定的法律和行政法規所占比重不足10%。很多重要的法律文件效力層次太低,缺乏權威性,直接導致了規范性文件之間的沖突,難以有效地為資本市場的結構調整和功能提升提供強有力的保障。
2.證券市場監管法律法規存在缺陷,實際操作性差。《中華人民共和國公司法》和《中華人民共和國證券法》是中國資本市場的基礎性法律文件,但它們在立法定位上和具體條文中都存在一定的缺陷。如《公司法》賦予了國有公司特權地位,《公司法》第159條規定只有股份有限公司和國有獨資公司或有兩個以上國有企業或者其他兩個以上的國有投資主體投資的有限公司才具有發行公司債券的資格。而《證券法》實際上是一部證券管理法,對于證券交易則無具體、翔實的規定。《證券法》將法律責任重點放在了行政處罰和刑事責任上,對民事賠償只作簡略的、操作性不強的規定,沒有明確的對投資者造成損失進行民事賠償的相關條款。在國外成熟的市場環境下,無論上市公司披露虛假信息,或是中介機構違規違法,他們不但會遭到監管機構的處罰,而且投資者還可以控告他們要求賠償損失。但在我國,上市公司、中介機構違規違法后,大多只受到行政處罰,投資者的損失則無法挽回,反而成為最大的受害者。所以,隨著我國證券市場的進一步發展,迫切需要對《證券法》中有關民事賠償問題、證券監管機構的某些強制執法權限問題做出必要的修改,《證券法》在交易制度的安排、信息披露制度以及舉證制度設計等方面也仍存在一些缺陷。另外,《公司法》在中小股東的權利保護、上市公司的退市等等許多與資本市場密切相關的方面缺乏規定;
3.缺乏與《證券法》配套的實施細節和相關法律,如美國證券法律體系中有《證券信譽評級法》、《信托法》,我國則沒有相應的規定。
4.與《證券法》相關的《公司法》缺乏有效保護少數股東權益的條款,與國際慣例不相符合。
三、解決資本市場法律監管體系存在問題的對策
1.在立法方面,應建立完善的資本市場法律體系。亟需完善《公司法》、《證券法》等基本法律。抓緊制定《國債法》、《期貨法》、《證券交易法》等資本市場的基本法律文件,盡快出臺《投資銀行法》、《投資顧問法》和《資本市場投資者保護法》等單行法。在立法理念上,應當轉變計劃經濟下按照不同的企業類型分別對待的立法思路,向權衡各市場主體利益的思維模式轉變。充分貫徹和體現“公開、公正、公平”的“三公”原則。在立法技術上,應摒棄“宜粗不宜細”的粗放式立法模式,使法律條文更具可遵守性和可操作性。在立法內容上,對現行立法缺失的方面予以補足、修改不利于資本市場發展的條文。如證券民事責任法律制度就亟待全面規定。
2.加強超前意識,作好立法規劃,雖然西方成熟市場的發展一般都要經過“問題一反思一立法”這樣一條法律規范化的道路,但是中國證券市場作為一個新興市場,有大量成功的經驗和失敗的教訓可以參考,則沒有必要等到市場出現波折或問題面臨之后再來立法加以規范,而完全可以在借鑒他國經驗的基礎上,結合我國證券市場的現狀以及對前景的客觀分析,科學規劃,適當地超前立法,完善證券監管法律體系,使之能較好地應對證券市場出現的新情況新問題,在可預期的較長一段時間內對市場變化保持靈敏反應。
3.制定與各項法律配套的實施細節與相關法律,立法過程中要注意與WTO法律相適應,特別是WTO規則的透明度要求,我國在建立健全資本市場法律體系方面,需特別注意提高金融政策的透明度、公開性和統一性,及時公開有關金融的法律、法規、規章和政策措施以及與其他成員締結的足以影響其金融政策的協定,并通過適當的途徑和方式讓WTO其他成員及其有關個人、企業了解。
參考文獻:
[1]張忠軍:WTO與中國金融法制的完善[J].中國法學,2000,(3)
[2]韋琴:關于完善我國證券市場監管體系的思考[J].廣東農工商職業技術學院學報,2002,(3)
[3]丁小巍汪毅:再論我國證券監管法律體系的完善[J].政法學刊,2005,(2)
[4]趙萬一趙磊:中國資本市場的發展趨勢及其法律規制[J].甘肅政法學院學報,2005
注:本文中所涉及到的圖表、注解、公式等內容請以PDF格式閱讀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