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市場營銷專業學生就業后,對身體素質要求較高,教學中我們注意提高學生的相關身體素質,采用“推擊吊球”輔助鉛球教學這一手段,從吊球安裝方法、吊球使用方法、吊球的練習方法及實驗對比幾個方面進行研究,取得了新的突破,實踐證明“推擊吊球”輔助鉛球教學這一手段,在發展學生力量、增強協調能力等方面有較好效果,它是一種較為先進、科學的教學方法。
[關鍵詞] 市場營銷鉛球最后用力推擊吊球身體素質
一、前言
當前面對競爭日益激烈的商業營銷工作,有一個好的身體,是保證勝任崗位工作的重要基礎。多年的教學實踐發現,多數市場營銷專業的學生,在身體素質方面存在著指向就業未來的能力差距,那么,如何使這些商業營銷學生在學校獲得良好的身體能力,適應未來工作體能的需要,是我們廣大體育教師亟待研究和解決的問題。教學實踐中,經過幾年的摸索,就通過改進傳統的教學方法,借用了“推擊吊球”這一輔助教學手段,巧妙的將排球練習時的吊球,用于鉛球最后用力的學習,有利于提高學生的力量、協調、本體知覺等素質能力,實踐證明,它是提高學生身體素質的有效方法之一,并取得了較理想的教學實效。
二、推擊“吊球”的方法
1.“吊球”的安裝方法
借助肋木或者其他固定物體,將吊球一端的橡皮拉線高系于肋木或其他固定物,高度在2.30米左右。吊球的另一端由教師或學生在胸前位置用手牽拉固定,將吊球的兩端橡皮線拉直且少繃緊。練習時可跟據練習者的身高,通過牽拉者的上下調整,使吊球的最低緣比練習者的身高高出10厘米~20厘米。吊球兩測的橡皮拉線長度以不超過2米為宜(如圖所示)。
2.推擊“吊球”的使用方法
以原地徒手的最后用力完整動作(右手投擲)為例,練習者站在拉直的吊球垂直投影面的正面,以遠離吊球的右腳最先定位,然后練習者以垂直站姿,用投擲的右手臂充分向吊球伸展,并將展開的手指尖恰好觸及到球面的最近中心點為宜(如圖所示)。訓練時練習者的身體正面一定對著拉線人,且身體的右側遠離吊球,這樣吊球在回彈時不會反彈到練習者(如圖所示)。
3.推擊“吊球”的練習方法
巧用吊球進行鉛球最后用力的輔助練習方法很多,它對于動作分解和完整練習都適用,如以吊球為目標,讓練習者在不觸及吊球的前提下,通過徒手訓練對著吊球感知出手角度。也能站在吊球下分別體會手臂推頂及手指撥球技術等。重點把最后用力的幾個動作環節組合訓練。注意動作要經過分解到完整,先慢再快,先輕再重,先不完全發力再到全力推擊這樣一個過程。
三、研究對象與方法
1.研究對象
東營職業學院經濟系2005級大二市場營銷班學生共90人,其中實驗班學生45人,對照班學生45人。
2.研究方法
教學實驗法:先將兩個班的90名學生通過最后用力的鉛球測試,取得最初的原始成績,然后按其男女比例、身體素質、技術水平和運動成績等因素,依據基本相同的原則,配成對子,然后分成試驗組和對照組,分別按5學時進行推鉛球最后用力的教學。教學中對照班在5個學時中全部采用傳統的練習方法(各種徒手分解、完整練習,推鉛球等各種練習),簡稱“原法”。實驗班也采用5個學時進行練習,其中傳統學習方法的練習內容不變,練習時數壓縮為3學時,剩余2個學時用于推擊“吊球”練習,簡稱“新法”。5個學時之后,在第6學時請五位經驗豐富的專業教師對學生的投擲遠度和技術動作,進行集體測評和考核。每個學生試投三次,取最遠的一次記錄統計,評委根據每個學生的技術表現去掉一個最高分和一個最低分,取其他三位教師的技評分數的平均值,作為每位學生技術分數。進行統計對比,測試結果如下:(見表1、表2)。
四、研究結果與分析
1.結果
從表1、表2中可以看出:在對照教學實驗中,兩個班的教學練習時間相同,所不同的是實驗班在技術學習時,增加了模擬推擊“吊球”這一輔助手段的教學,試驗班的平均成績比對照班級多1.0米,技評多1.3分,明顯高于對照班學生。經t檢驗p<0.01,差異具有高度顯著性,實驗班學生所掌握的鉛球技能明顯優于對照班的學生。由此可以看出,教學中增加“推擊吊球”的方法,在提高學生身體素質方面有很大的促進作用,比一般的教學方法效果顯著。
2.分析
(1)推擊“吊球”熱情有助于提高學生感知的素質能力
學生在在鉛球學習過程中,一般多采用公式化的傳統練習方法,它會使得大多數覺得枯燥無味 通過教學發現,學生特別喜歡推擊“吊球”這一練習方法,學生要比其他練習更有激情,遙遙欲試的課堂氣氛,促進了練習效率。分析其原因它較各種單純的徒手練習更有其趣味性,也更有“寓教于樂,以趣激情”的效果。通過推擊“吊球”這個橋梁巧妙過渡到鉛球投擲上,從而,使得學生練習時的某些模糊感覺變得更清析,更有利于促進動作表象的形成和動作概念掌握。
(2)推擊“吊球”練習,促進了身體的協調能力
在進行了鉛球最后用力各種徒手練習后,無論是動作的視覺表象,還是動覺表象,在感知方面即不清晰又不穩定,動作的概念理解還比較膚淺,體會不夠深刻。但借于推擊“吊球”這一輔助練習,是近似實際投擲的模仿,它不僅有助于學生的感知效果進一步加強,正確掌握最后出手動作,實際上就是要求學生盡可能保持一個較穩定的正確的動作外形結構,以保證技術動作的正確完成,從而保證最后用力動作的正確掌握和協調用力。因此,學生在教師所設置的推擊“吊球”的情景下進行學習,有助于動作技能的快速掌握和形成穩固的動力定型,使得動作更加連貫和協調。
(3)推擊“吊球”練習增強了練習者的力量和爆發速度
由于“吊球”懸掛在空中,為練習者提供了更準確的投擲方向和出手角度,使得最后用力有了更加精確的目標,它在推擊“吊球”時,要求形成良好的“三尖”(即:手指尖,兩腳尖)用力及身體的充分伸展,增加了工作距離,充分發揮人體的能量,將作用力加速于器械上,檢驗了爆發力的好壞,為實際推鉛球技術打下了堅實的基礎。另外,由于被拉緊地吊球,在學生推擊過程中,強化了徒手練習發力過程推頂、手指撥球的對抗性,較徒手練習增加了發力時的反作用力,為向實際投擲階段過渡奠定了更加穩定的發力感知技術基礎,同時也進一步提高了學生的爆發和推擊力量。
五、使用推擊“吊球”時應注意的問題
1.要選擇好練習時機
在鉛球最后用力的技術學習中,根據其技能形成規律,在動作的泛化期不宜使用,以免造成學生注意力過于集中推擊吊球時的最后環節體驗上,而忽略其他相應動作環節的感知。在動作的分化期可以適當配合推擊吊球的練習,但動作速度和動作力度不宜過快和過強,以免造成動作變形,也不利于各個環節的動作體驗和自我糾正。在動作定型過程中就要完整體驗動作,通過全力擊打發現還存在的問題和不正確的動作,重點感知和領悟向前上推伸臂、撥球及發力后的緩沖技術。
2.要用心觀察加強指導
最后用力動作中要求有合理的超越器械以保證吊球獲得有效的加速距離,因此練習者應根據自己的身高和臂長,選擇好練習的起始位置,離吊球太近了動作不能充分伸展,太遠了發力時容易造成上肢超越下肢過分,身體失去平衡無法合理緩沖,所以練習時,教師應及時發現問題,將最后用力動作,通過推擊吊球使學生加深體會,形成穩固的動作定型,為持球練習打下了基礎。
3.要以鉛球投擲為學習基礎
推擊“吊球”的各種分解和完整練習的動作體驗,不僅來源于教師的指導,而且也直接來源于推鉛球的實踐感知,兩者應相互依賴,相互支持,以便取得更好的練習效果。因此,教師在指導學生學習中,切不可因學生因喜愛推擊“吊球”而過分依賴,或任其滿無目地的亂練一通。應通過各種徒手和鉛球的投擲發現問題,然后再帶著問題,通過吊球這一簡單近似實戰的模擬場景,優化鉛球最后用力的各項規范技術。
六、結語
市場營銷專業人士,在各自的工作崗位,每天承受了較多的體能支出,所以做好在校崗前體質培訓,對于適應崗位要求有著重要的現實意義。在學校教育中,鉛球項目是學生必須進行的體能素質達標項目,那么在學習中,采用推擊”吊球”這一輔助教學方法,它不僅提高教師教學時效,又調動了學生配合學習的主動性,在一定程度上克服了一般傳統教學中的單一枯燥等弊端。本教學輔助手段它既符合市場營銷專業學生心理上的情趣傾向,又符合運動技能的形成規律,簡單易行,收效明顯,對提高教師的教學能力和形成創新的教育思想有著積極的意義。
參考文獻:
[1]徐迪生:體育統計[M].人民體育出版社,1993(3):103
[2]丁忠文:體育心理學[M].山東教育出版社,1988(1):231
[3]王步標:運動生理學[M].高等教育出版社,1992(7):271
[4]王保成周志雄:再論推鉛球的最后用力[J].中國體育科技,2000,36(5):29
注:本文中所涉及到的圖表、注解、公式等內容請以PDF格式閱讀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