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本文首先分析了財務風險的涵義,接著剖析了財務風險的成因,包括外部原因和內部原因,最后提出了企業管理者可以采取一些技術性措施來防范財務風險,如建立健全財務風險預警機制、動態平衡企業現金流量和資產負債率、采用合理的財務風險管理方法等。
[關鍵詞] 財務風險成因防范措施
一、財務風險的概念
對于財務風險的定義,學術界尚未有一個確切的說法。但一般認為,財務風險即指在各項財務活動中,由于各種難以預料和控制因素的作用,使企業實際收益與目標收益發生背離,因而蒙受損失的可能性。
二、財務風險的成因分析
1.企業外部的原因。企業產生財務風險的外部原因是財務管理的宏觀環境復雜多變,包括經濟環境、法律環境、市場環境、社會文化環境、資源環境等因素。具體表現在:(1)制度環境的變化。如產業政策、利率、資本市場的發達程度、通貨膨脹等。(2)資產的流動性差是引起財務危機的直接原因。財務風險與資產的流動性息息相關。資金匱乏、存貨積壓等問題是資金流動性不強的表現,也是爆發財務危機的導火索。(3)道德風險的廣泛存在。在市場經濟中的各種欺詐、違約、投機取巧等現象稱為“道德風險”。道德風險對企業財務有重大影響,這主要表現在違約及債權債務關系嚴重扭曲等方面。
2.企業內部的原因。財務風險存在于財務管理工作的各個環節,不同企業產生財務風險的內部原因表現不同,但總的說來,主要表現如下:(1)企業管理者的風險意識淡薄。在市場經濟條件下,不管是籌資活動、投資活動,還是資金回收、利益分配等活動,都存在著風險。但在現實工作中,許多企業的財務管理人員缺乏風險意識,這成為企業財務風險產生的重要原因。(2)企業內部財務關系混亂。企業與內部各部門之間及企業與上級企業之間,在資金管理及使用、利益分配等方面存在權責不明、管理混亂的現象,造成資金使用效率低下,資金流失嚴重,資金的安全性、完整性無法得到保證,給企業帶來財務風險。(3)企業資本結構不合理。在企業資產總額中自有資金和借入資金比例不當,對企業收益產生負面影響而形成財務風險。(4)固定資產投資決策缺乏科學性導致投資失誤。在固定資產投資決策過程中,對投資項目的可行性缺乏周密系統的分析和研究、信息不對稱、不真實以及決策者決策能力低下等原因,都可能導致投資決策失誤。決策失誤使投資項目不能獲得預期的收益,投資無法按期收回,為企業帶來巨大的財務風險。
三、財務風險的防范措施
財務風險是各個企業始終不可回避的重要議題,但是我們也要清楚地認識到,企業財務風險是可以通過努力來防范和化解的,這里主要分析防范企業財務風險的技術方法。
1.建立健全財務風險預警機制。建立財務預警系統是規避資本營運和資金管理風險最為有效的方法。財務預警機制是企業對可能存在的風險進行事先識別、分析和判斷,發出警報,提示有關人員采取相應措施對風險進行防范的常用方法。財務預警系統建立健全,有利于企業于資本營運過程進行跟蹤、調查、監督,捕捉和監視財務活動中各種細微的變動跡象,有利于對財務指標和財務報表進行更加全面、科學、準確的分析,一旦發現某種異常征兆就采取應變措施,以避免或減少風險損失。
2.動態平衡企業現金流量和資產負債率。企業生存與發展離不開一定的現金流量,而資產負債率則制約著企業的發展規模與結構。提高企業的市場競爭力,必須改善資產負債結構,優化現金流。在負債方面,根據企業的經營實際,考慮現有資金以及未來的財務收支狀況,確定銀行融資規模與結構;動態平衡短期、中期和長期負債比率。在權益方面,精心設計公司股權架構,將公司注冊資本金與發展規模有機地結合起來;重視投入產出率,增加公司的資本積累。在資產負債方面,動態地監控資產負債率、流動比率、速動比率等財務指標。優化企業的現金流,通過建立有效的財務信息系統,強化財務預算管理,合理調度資金,加快資金周轉;動態平衡自有資金、借貸資金和預收資金的規模與結構,確保資金的邊際效用最大化,以提高公司資金的流動性、安全性與盈利性。同時,企業的現金流量與資產負債率應動態地平衡,當企業的現金流量充裕時,可以適當地提高資產負債率;當現金流量不理想時,降低資產負債率,以有效降低企業財務風險的發生,確保企業經營處于良性狀態。
3.采用合理的財務風險管理方法,將財務風險降到最低。財務風險管理方法是指企業在充分認識所面臨的財務風險的基礎上,采取種種手段和措施,對風險進行控制和處理,使財務風險得以防范和化解。主要包括以下4種方法:(1)分散風險法。企業在進行資金運作時應選擇最優的資金組合策略,如通過聯營、多方位、多元化經營來分散市場競爭風險,或者可多投資一些不相關聯的項目,多生產經營一些利潤獨立或不完全相關聯的商品,使多種產業、多種商品在時間、空間、利潤上相應補充抵銷,從而分散企業利潤風險。(2)轉移風險法。企業在遵循合法、合理、公平、公正原則的基礎上,可以采取措施轉嫁風險。它包括保險轉移和非保險轉移。(3)回避法。即企業在選擇理財方案時,應綜合評價各種方案可能產生的財務風險,在保證財務管理目標實現的前提下,選擇風險較小的方案,以達到回避財務風險目的的方法。(4)降低法。即企業面對客觀存在的財務風險,努力采取措施降低財務風險的方法。
四、結語
每個企業在財務管理工作中要揚長避短,根據企業自身的具體實際建立健全財務風險管理制度,動態地完善企業的激勵與約束機制,從而有效地防范與化解財務風險,確保企業經營的良性化運作,提高其抗御風險能力,實現企業價值最大化。
參考文獻:
李永寧:略論現代企業財務風險的成因及規避對策[J].企業經濟,2005,(1)
注:本文中所涉及到的圖表、注解、公式等內容請以PDF格式閱讀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