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透視企業內部財務風險的成因,只要源于制度性因素、技術性因素和操作性因素。按照制度約束層面→技術約束層面→執行約束層面的分析思路,本文提出了防范企業內部財務風險的具體措施。
[關鍵詞]企業內部財務風險防范
一 、企業內部財務風險成因透視
1.制度性因素
兩權分離而導致的委托代理問題是企業內部財務風險產生的制度性基礎。本質上是由一組契約鏈組成的現代企業中包含多緯度多層級的委托代理關系,在委托代理關系中天然存在著利益不相容、責任不對等、契約不完備以及信息不對稱問題。契約關系中雙方當事人都是自身效用最大化的追求者,在缺乏必要的激勵與約束機制的情況下,代理人在追求自身利益最大化的過程中往往不會自動實現委托人利益最大化,甚至會基于機會主義動機犧牲委托人的既得利益,不可避免的存在道德風險問題。在企業財務風險管理方面表現為:經營者為實現其自身收益的最大化,可能會選擇經營業績至上而不是財務風險控制至上的決策,由此產生財務風險甚至財務危機;由于契約的不完備,代理人往往不承擔對自己經營行為所產生的財務效應后果,即經營者的決策行為與事實上的風險承擔功能發生了偏差,導致經營者(代理人)為了自己的利益而采取的機會主義行為,從而產生財務風險。
2.技術性因素
我國企業由于規避企業風險的技術手段欠缺而導致管理落后、資金散亂、投資失誤、信息失真等現象普遍存在。主要表現在:在社會化大生產與資源配置越來越體現的貨幣導向和金融趨勢下,企業財務人員由于對金融產品知識的欠缺導致宏觀的金融管理與企業的微觀財務管理的割裂,增加了企業財務風險的不確定性因素;在進行產品研發的過程中盲目追求產品的高性能而忽視產品的成本,忽視對研發階段的產品成本的控制而導致產品成本高缺乏競爭力,增加企業的財務風險;企業財務管理的重要信息來源——會計信息本身的缺陷,以及指導財務工作的財務理論假設條件與真實情況的脫節,造成企業財務人員難以用理論模型去估計眾多不確定性因素存在的環境中的財務風險。
3.操作性因素
操作性因素主要是由于在財務政策運行中人為失誤而造成的財務控制主體缺位引發的財務風險。從個體層面來看,人是經濟活動中的主體,而人的行為是個人與環境相互作用的產物,良好的公司治理結構與公司制度安排下如果企業相關人員蓄意違規同樣會造成極高的企業財務風險;從企業層面來看,企業規模的擴大,公司內部組織機構的龐大和復雜會導致公司經營對客戶的反映越來越遲鈍,可能由于流程不合理導致決策失誤而引發財務風險。
二、企業內部財務風險防范的路徑分析及主要途徑
構建合理有效的企業內部財務風險防范機制必須結合企業自身的經營特點、技術特征以及生產規模,從規范公司治理結構入手,有效的整合企業的整體資源,構建合理的企業業務流程,并在必要的技術手段的支持下,實現物流、資金流和信息流同步生成,以實時反映企業財務狀況以有效的控制企業內部財務風險。依據制度約束層面→技術約束層面→執行約束層面的防范思路,本文提出以下有效的防范途徑。
1.制度約束層面的防范措施
影響企業財務風險的制度包括國家機構或行業組織為規范企業財務行為和協調不同財務主體之間財務關系而制定的相關規定,稱為外部制度約束;企業管理層制定的用來規范企業內部財務行為、處理企業內部財務關系、協調企業和相關利益者之間財務關系的相關規則,稱為內部制度約束。本文涉及的主要是相關的內部制度。
首先構建科學的公司內部治理結構。在現有的公司治理理論的框架下,提高公司抵御風險的能力需要關注三個問題:一是公司內部組織治理機構的科學構架,二是公司內部科學決策治理結構,三是經營管理人員激勵機制的構建。企業內部組織治理結構是指公司的最高管理當局的基本組織框架以及權責分割體系,謝志華研究表明,董事會的成員構成影響到企業內部治理結構的設計,所以通常在設立企業內部治理的機構框架時,應遵循企業實際特點,著重于企業董事會的構成以有效配置和行使控制權。企業內部決策治理結構的科學化與否直接決定著決策實施過程所遇到的財務風險的種類、性質及其程度的大小,而正確的決策來源于企業決策層正確的經營理念、風險觀和決策的科學化,為保證其決策的科學化,通常可以在決策層的人員構成上引入比較獨立的專家,通過一定的激勵和約束機制發揮其專家能力和獨立性,在機構設置上成立專家咨詢委員會,通過專家們的專業知識和專業技能為董事會的決策提供支持。經營管理人員的激勵主要通過一定的制度安排,誘導利益相關者實現既定的企業財務目標或經營管理目標。
其次構建科學的企業內部財務約束機制企業的內部約束主要是指企業自身的財務預算管理,預算管理對企業的財務風險的防范主要是通過預算管理的計劃和控制兩種手段來實現。其中預算規劃是通過編制預算對組織資源進行合理的配置,現實中企業往往通過以銷售預算為起點和以目標利潤為起點兩種模式進行預算編制,兩種預算編制模式都要求通過預算來合理的規劃各個部門和員工的責權利關系,有效界定他們各自的權限和責任區域,這對于有效防范企業內部財務風險是極其必要的。預算控制通常是以既定的預算編制為依據,通過定期的反饋報告分析實際和預算之間的差異,分析原因明確怎并實施獎懲。
2.技術約束層面的防范措施
引發企業財務風險的原因錯綜復雜,要求我們對傳統的技術手段進行改革和創新以適應不斷變化的風險管理的需要,針對企業面臨的具體財務問題,有必要將金融工程、管理工程、信息技術等進行財務統合以最大限度的降低企業內部財務風險。
以金融工程為降低企業財務風險的主要核心手段。對于企業內部財務風險的防范而言,金融工程可以運用多種衍生金融工具通過用確定性代替風險,使企業的風險成本確定在一個可控的區間,還可以通過替換對自己不利的風險而保留對自己有利的風險的方式來最大限度的提高企業的財務收益,降低企業的財務風險。金融工程在一定程度上可以緩解企業信息不對稱分布狀況,通過 “信號傳遞”的機制,讓外部投資者了解企業內部人掌握的信息。金融工程的運用在一定程度上還可以增加企業資產的流動性以降低企業的內部財務風險。
以管理工程為企業降低財務風險的基點。將管理工程引入公司理財,利用工程技術的數量化、精細化和具體化對企業理財技術的提高和完善是必要的。管理工程可以通過仿真技術對財務風險進行分析和控制,充分反映實際過程的邏輯關系和隨機約束,在一定程度上可以改變一些不具有現實性的假說,突破理論假設的約束,使預測更準確。支撐管理工程的重要理論——系統論遵循整體性和最優化的原則,通過協調部分和整體的關系是部分功能和目標服從整體功能和目標的最有功效從而達到整體最優的目的,從而使財務管理活動更具合理性。
以網絡信息技術為防范財務風險的必要手段。企業要防范財務風險必須要借助于信息技術的平臺,建立財務管理決策型的全面信息系統,實現對企業財務整體的管理和資源配置的優化。通過企業先進的信息系統是采購管理和控制得到保障,有效控制庫存積壓現象降低流動性的財務風險;網絡信息技術還可以使企業制定合理的銷售計劃并對此進行有效的跟蹤與考核,以規避企業的運營風險;財務部門可以借助網絡新新系統對企業的采購、倉儲、生產、銷售等環節的信息及時反饋給管理部門,從而實現經營決策的動態化,以降低因時間延遲、市場變化而引發的財務風險。
3.操作約束層面的防范措施
操作約束層面的財務風險主要是由于企業相關財務管理人員操作失誤或誤解造成的,該層面風險的防范主要應注意相關業務流程的再造和企業文化的建立。
合理業務流程再造以提升企業風險防范能力。業務流再造程強調全局最優而不是單個環節或作業最優,強調以流程導向的企業組織形式替代職能導向的企業組織形式,以流程來推動企業各部門的合作和工作的完成。業務流程再造可以使企業的決策行為更貼近市場,降低企業生產成本,全面提升企業產品質量增加企業產品的競爭力降低經營風險。
建立和諧的企業文化增強企業的凝聚力。 企業文化表現為企業在其既定的經營領域對社會現實的一種思考,代表了企業在社會層次上的形象。和諧的企業文化主要是通過精神引導來彌補企業管理制度上的欠缺,體現企業共同的目標和經營理念,能夠將企業內部各種力量統一于共同的指導思想和行為準則之下。需要強調的是和諧的企業文化對企業財務風險防范的作用是一種隱性的,短期效果并不明顯,著重是一種長期效果。
參考文獻:
[1]謝志華:競爭的基礎:制度選擇——企業制度分析與構造,中國發展出版社,2003
[2]高晨:企業預算管理——以戰略為導向,中國財政經濟出版社,2004
[3]林毅夫:現代企業制度的內涵與國有企業改革方向 《經濟研究》1997.3
[4]彭嵐:論財務風險的分層管理,中南財經政法大學學報,2002.2
[5]洪樂平:企業財務風險管理的內在博弈分析,當代財經,2003.11
[6]聞廣玉:企業內部財務風險防范路經分析——基于結構主義市郊的一個框架,河北經貿大學碩士論文打印稿
注:本文中所涉及到的圖表、注解、公式等內容請以PDF格式閱讀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