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商品的質量和價格,是消費者最為關心的兩個環節。其中價格因素是消費者行為中不可輕視的環節,影響著整個經濟社會發展的大局。本文從價格欺詐行為這一概念的界定出發,分析了價格欺詐行為的表現,進一步分析了價格欺詐的成因,最后提出制止價格欺詐行為的對策及措施。
[關鍵詞] 價格欺詐信息不對稱對策措施
社會主義市場經濟條件下,商品和服務市場競爭日趨激烈。由于規范市場主體行為的各種法律制度、約束機制未能及時建立和完善,各種不正當價格行為也就乘隙而生,其中價格欺詐就是表現之一。
一、價格欺詐行為的界定及表現形式
國家計委發布的《禁止價格欺詐行為的規定》明確指出:“價格欺詐行為是指經營者利用虛假或者使人誤解的標價形式與價格手段,欺騙、誘導消費者,以及其他經營者跟其進行交易的行為?!庇蛇@一法律界定可以看出,經營者的價格行為是否為價格欺詐,有兩個構成要素:第一,經營者是否利用虛假或者使人誤解的價格手段;第二,經營者是否誘騙消費者或其他經營者與其進行交易。前一個要素是價格欺詐的手段,后一個要素是價格欺詐的事實。兩個要素必須同時具備,缺一不可,才構成欺詐。
價格欺詐行為主要有以下幾種表現形式:
1.商家以降價(折扣)方式銷售商品,不如實標示降價(折扣)原因、降價(折扣)起止時間、原價、折扣幅度等相關內容,銷售商品的降價折扣幅度與標示不符。還使用“跳樓價”、“處理價”、“最低價”、“血本無歸”等煽動性語言,誘騙消費者購買。
2.商家以價外贈券方式銷售商品,不如實標示參加贈券銷售商品的范圍、贈券價值、贈券的計算辦法、使用范圍和期限、價格附加條件等相關內容。如某商廈在營業場所的顯著位置張貼贈券促銷告示,但當顧客用贈券購買某品牌運動鞋時,卻被商家告知該品牌不參加贈券活動。
3.商家以價外饋贈物品方式銷售商品時,不如實標示饋贈物品品名、價格和數量等相關內容;不如實標示設獎的種類、中獎概率、獎品的名稱和數量等相關內容。如某商店在搞活動時,標示“買一送一”,卻沒有標明饋贈物品的品名,當顧客購買了一臺標價5300元的電腦時,得到的只是一個價值2元的鼠標墊。
4.商家開展促銷活動時標示的市場最低價、特價、原價等價格標志無法依據或者與實際不符,以低標價招徠顧客。如某服裝店打出“特價銷售”的招牌,但實際銷售價格與促銷前的銷售價格一樣,誤導消費者購買。
5.商家促銷活動中商品標價簽的產地、質地等標示與實際不符,甚至以次充好,以假亂真,且大多發生在消費者無法識別其材質、質量的商品交易當中,如銷售金、銀、玉器首飾等商品。
二、價格欺詐行為的原因分析
1.經濟學中的所謂“信息不對稱”造成的。在買賣雙方交易的過程中,商家對自己所賣商品的質量、性能、價格等的了解,總比消費者了解的要多,因而商家就有條件進行質量和價格方面的欺詐。只要買賣雙方的信息存在不對稱的現象,商家對消費者的價格欺詐行為就不可能杜絕。
2.我國消費者缺乏自我保護的意識。我國還處在市場經濟的初期,全民的市場經濟觀念還很欠缺,再加上教育水平的普遍低下,使之很容易成為被欺詐的對象。就一般工薪階層而言,為了幾元或幾十元而去花費大量的時間、精力和金錢,是不值得的;即使想通過司法途徑討回公道的消費者,也會因為高昂的訴訟成本而放棄,這在一定程度上助長了商家的欺詐之風。
3.商家還沒有樹立“誠信”的經營理念。我國處在建立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初期,良好的競爭秩序尚未形成,企業也沒有樹立視信譽如生命的觀念。當商家進行價格欺詐后,由于信息的流通不暢,并不能使商家的信譽受到多大的損失。這主要是因為消費者的維護自己權益的意識不強,客觀上縱容了價格欺詐行為;此外就是新聞媒體的監督不利,沒有在第一時間暴光商家的欺詐行為。在這種情況下,有的商家為了自身的利益而屏棄了“誠信”的經營理念。
三、制止價格欺詐行為的對策和措施
對當前市場上出現的種種價格欺詐行為,應采取以下幾個方面對策:
1.推進明碼標價,將價格監督延伸到各個領域。明碼標價是禁止價格欺詐的基礎性工作,這項工作的好壞直接影響到制止價格欺詐的效果。國家計委已發布了《關于商品和服務實行明碼標價的規定》,這對規范標價行為、制止價格欺詐起到積極作用。同時,要積極開展價格專項檢查,尤其是對經常發生價格欺詐行為的經營與服務領域,要切實做到整頓一個行業,規范一個行業,防止欺詐行為死灰復燃。
2.創新工作方式,拓展新的物價工作職能。目前,95%以上的商品的價格已放開,不正當價格行為尤其是價格欺詐多集中在這一領域,如果一味沿用以往的經驗、方法、制度,顯然已不能適應新時期反價格欺詐的要求,因此,在制止價格欺詐行為的過程中,除使用價格行政處罰手段外,還要積極探索新的檢查方法,如調查干預方式、告誡、提醒、通報等,對合法不合理的價格行為開展調查,并進行仲裁與協調,充分發揮物價部門的職能作用。
3.與新聞媒體聯手,做好輿論宣傳。由于價格欺詐的方式多種多樣,消費者和執法者很難用單一模式鑒定,因此必須加大力度宣傳??山柚娨?、報紙等新聞媒體的輿論監督作用,宣傳有關的價格法規,對發現的典型價格欺詐案件予以公開曝光,進行跟蹤報道;對那些遵紀守法、誠信經營的商家要予以表彰,在各行業樹立誠信經營模范單位。幫助消費者明辨是非,使其認識到價格欺詐現象的本質,維護自己的合法權益,并為創建誠信和諧社會營造良好的經濟發展環境。
參考文獻:
[1]廖九如:消除價格欺詐營造安全和諧友好的消費環境,消費經濟,2006(4)
[2]臻實:商業促銷價格欺詐行為的十種表現形式,中國物價,2006(8)
注:本文中所涉及到的圖表、注解、公式等內容請以PDF格式閱讀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