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醫藥市場持續增長
全球領先的醫藥市場咨詢公司IMS Health發表的報告顯示,2006年全球藥品市場銷售額為6 430億美元,以恒定匯率計算,較上年增長7%。受到聯邦醫療保險D計劃(Medicare Part D)影響,美國的藥品處方量增長,使得該國的藥品市場反彈,增長了8.3%。在創新藥物的帶動下,腫瘤藥市場在2006年猛增了20.5%,成為各大治療領域中增長最大的領域,也是全球藥品市場擴增的主要推動者。
負責公司策略的IMS高級副總裁Murray Aitken指出,市場的增長正由成熟市場向新興市場轉換,從基礎治療類別向生物技術類和專家導向型治療類別轉移,這種狀況一直引人矚目。在滿足患者需要的治療要求方面,抗腫瘤藥
和抗自身免疫性疾病藥物正在持續地體現自己的價值,同時也為市場的增長帶來了巨大機會。
醫藥市場在持續增長,內在的變動也在不斷改變其整體布局。2006年,包括美國在內的全球7大主要藥品市場
中,共計有超過180億美元銷售額的產品失去專利保護,其中,美國市場上的此類藥品銷售額就超過了140億美元。在血脂調節藥、抗抑郁藥、血小板凝集抑制劑、止吐藥以及呼吸系統用藥領域中,低治療成本藥物的明顯崛起替代了品牌藥的銷售,醫療費用支付者在尋求限制醫療支出增長方面,非專利藥將被視作更加重要的中心角色。
此外,另一個影響藥品市場的因素就是:基于對自己的健康負責,并對能夠改善或延長生命的治療要求有更多參與的情況下,患者的表現更加積極。
Aitken指出,在醫療保健和患者之間的力量發生了重要的轉換。最明顯的就是患者越來越意識到要與醫療保
健工作者共同管理自己的健康,因為他們既是藥品的消費者,也是最終的支付者,他們在促進藥物的批準、影響藥品上市的決定方面,以及決定醫生的處方行為方面,正在得到更多的權利。
這種力量的轉換,對于不同規模的制藥公司和生物技術公司都提出了新的要求。最成功的制藥企業將是那些既關注醫療費用支付者又關心患者,同時又不會忽視醫生的重要作用的公司。
Aitken認為,制藥公司想要獲得持續的增長,就要對全球藥品市場的動態發展具有前瞻性,因為正是這種動態發展在重新平衡著世界的醫藥市場。這就要求企業對自身的銷售、市場和藥品上市投資等諸多方面更多地給予專注,從而實現不斷的增長。對自身的研發和產品線的策略方面進行綜合評估,以便能夠協助企業在新興市場和成熟市場上獲得機會,企業還要能夠得到一些能更好證明自己產品價值的正面評價。
(來源:中國醫藥指南)
上海復星集團進軍新疆
我國最大的民營企業集團上海復星確定注資1億美元,成立一家公司,并于2007年9月落戶烏魯木齊市經濟開發區,進軍新疆醫藥、礦業、零售等幾大行業。
上海復星產業投資有限公司常務副總裁李寶忠稱,復星決策層希望在2007年10月之前與新疆自治區招商部門簽訂戰略合作協議。目前,上海復星已與新疆雪蓮維藥生物工程有限公司接洽,如果合作成功,雪蓮維藥的產品可以在復星醫藥全國2000個藥品連鎖店同時上貨推廣。
李寶忠說,除醫藥領域外,復星在礦產、零售等領域也可與烏魯木齊市的有關企業合作,通過復星注資和管理,將一些企業做大和上市。
據了解,復星集團創建于1992年,是中國最大的民營企業集團,目前擁有鋼鐵、醫藥、房地產、零售、礦產資源5大主導產業,并涉及金融等戰略投資。上海復星已連續4年名列中國民營企業納稅第一名。
(來源:新華社上海信息網)
印度草藥出口額到2012年將達30億美元
印度工商會的最新研究顯示,如果政府專門為印度草藥設立更多出口促進區,印度草藥出口額到2012年將達到30億美元。目前印度的草藥出口額為7.4億美元。
印度工商會說,印度與中國一樣也是草藥生產大國,不過目前印度在全球市場的份額僅為2.5%,遠遠落后于中國的13%。
研究顯示,由于美國、英國、西班牙、澳大利亞、俄羅斯和印度尼西亞等國對草藥需求不斷上升,印度將在十幾個邦內設立草藥出口促進區。
印度工商會指出,大約90%的藥材從野外收集而來。目前,盡管有800種藥材在草藥行業內使用,但只有不到20%的藥材可以進行商業培植。
該機構建議,為了促進印度草藥出口,印度政府除了設立專門的出口促進區之外,還需要調配一些資金用于草藥研發,同時設立一些營銷機構,推廣印度草藥。
(來源:新華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