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提升陜西省輕工業的競爭力對于實現“輕工興陜”戰略具有重要的現實意義。從發揮優勢;調整產業結構、加強創新體系建設、發展規模經濟、大力發展非國有制經濟、提高營銷水平和拓展市場能力等方面對提升陜西省輕工業競爭力提出了對策建議。
[關鍵詞] 競爭力產業結構創新規模經濟
改革開放以來,陜西省輕工業取得了長足發展,但是按照市場經濟規律分析,其結構性、技術性、素質性的矛盾依然存在,陜西省輕工業總體在全國并不具備競爭優勢,各輕工行業的比較優勢也不明顯。當前,大力發展具有勞動密集型、就業門檻低、投資少、見效快等特點的輕工業已經成為促進陜西省經濟發展的重點。因此努力提升陜西省輕工業的競爭力對于實現“輕工興陜”戰略具有重要的現實意義。
一、抓住機遇,發揮優勢
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的逐步完善,為陜西省輕工業發展提供了一個縮短與東部沿海差距,迎頭趕上的良好機遇。國家大力整頓和規范市場經濟秩序,一個統一、開放的國內市場正在逐步形成,為陜西省輕工業產品進入異地市場掃清了障礙。另外,經過20多年的發展,東部地區已完成了應為發展本地經濟而進行原始積累的任務。東部輕工業進一步發展,將受到成本和資源諸多限制。所以,東部地區的輕工業資本,必然要向西部轉移。這成為陜西發展輕工業的一個大好機會。
在把握機遇的同時,陜西省提升輕工業競爭力還具有獨特的優勢,主要表現在:原料資源豐富。陜西省具有發展輕工業所需的各種原料資源。農業資源中,以水果資源的優勢十分突出,蘋果、梨、棗、獼猴桃被稱為陜西水果產品的“四大寶”。豐富的畜產品資源為肉類加工工業、罐頭食品、乳品工業、裘皮及制革工業的發展提供了良好的資源條件;雄厚的科研實力。陜西省是全國有名的科技大省,高等院校和科研機構林立,其中許多院校和科研機構都與輕工業與密切的關系,可以為陜西省食品加工業、農副產品深加工、乳制品加工業、畜產品加工業、中草藥加工業、輕工機械及其包裝產業提供人才和技術支撐;低廉的勞動力資源。陜西以農業人口為主,2004年農業人口占總人口的76.1%。伴隨著城鎮化進程的發展,必然游離出大量的剩余勞動力,對于輕工業這種勞動密集型的產業來講,低廉的勞動力必然會降低成本,使輕工業產品在市場競爭中具有一定的優勢。
二、調整產業結構,實施“特色輕工”的大開放戰略
提升輕工業競爭力,要抓住全球經濟一體化帶來的世界產業分工趨勢和我國工業產業結構調整契機,實施“特色輕工”的大開放戰略。這種大開放戰略包括“請進來”和“走出去”戰略。
所謂“請進來”,就是結合陜西省資源特色實際,主動接受東部經濟發達省份的輻射,吸引區域外產業的相關資源,通過增量激活調整存量,最終促進本區域產業結構調整和產業競爭力的提高。
所謂“走出去”,就是在發展區域經濟中,不拘泥于區域狹隘的范圍,利用本省資源,通過分析比較優勢,主動將本區域特色產業分工鏈條的一部分放在區外更合適、更有優勢的地區,從而更能發揮產業整體的優化。
三、加強創新體系建設,發展“新輕工”
技術創新體系是高科技發展的基礎,也是“特色輕工”發展的根本動力和支撐保障。積極扶持和推動重點骨干企業加速建立技術中心,重點抓好企業技術中心或技術開發機構建設,大力實施產學研聯合開發工程,加快利用并轉化科技成果。增加政府對企業技術創新地投入,建立起以企業投入為主體,財政、金融、外資互動的技術創新機制。完善風險投資體系和機制建設,提高政府對風險投資公司的支持力度,提高風險投資公司的投資和經營管理能力,使之在發展輕工業高新技術中發揮重要作用。
在提升輕工業競爭力的過程中,從戰略的高度重新審視輕工業,發展“新輕工”。所謂“新輕工”就是利用新材料、新技術、新工藝對傳統的輕工行業進行改造,提高產品的質量和提升產品的檔次,使其成為與環境協調性好的高附加值加工產業。
四、建立主題輕工業園區,發展規模經濟
陜西省輕工企業的數量不是很多,但行業分布卻相當廣泛,共有22個行業144個門類,其中大部分是中小企業。產業集中度低、缺少具有核心競爭力的大企業,是陜西省目前輕工業發展中面臨的主要問題。在發展的過程中,建立主題輕工業園區,將生產同類產品的企業或有一定關聯度的企業集中在園區內,通過這些行業的集中發展,將其真正做大、做強,形成規模優勢。同時,以點代面,通過產業的關聯帶動,延長產業鏈條,拉動陜西省相關產業的發展,使行業成長帶來的經濟效益擴散到其他經濟領域,培養經濟增長點,來推動陜西省經濟社會的全面發展。
五、大力發展非國有制經濟
改革開放以來,我國東部經濟發展機制的重要變化就是非國有制經濟的飛速成長壯大,并以其特有的生機與活力成為經濟發展的另一個增長空間。陜西省由于觀念守舊,改革進程相對滯后,工業結構中非國有經濟成分發展緩慢,經濟效率相對不足。形成了與東部地區在所有制結構方面的重大差距,嚴重影響了經濟的快速發展。因此必須增加輕工行業中的非國有經濟成分,使之適應提升競爭力水平的要求。
六、面向市場,提高營銷水平和拓展市場能力
提升競爭力,要注重發揮輕工業銷售渠道和售后服務兩大優勢,加大實施名牌戰略的力度。從陜西省輕工行業目前的情況來看,缺乏的就是名牌,尤其是在“中國馳名商標”名單中陜西省輕工業還是空白。因此必須開展創建名牌的活動。在實施名牌戰略的過程中,企業、政府、媒體要充分認識各自在創建名牌過程中角色,企業是創建名牌和生產名牌的主體,媒體是宣傳名牌的主力,政府職能部門是保護名牌的后盾。緊緊抓住生產、宣傳、保護這三個環節,提高陜西省輕工業產品的知名度,鞏固本省市場,擴大在異地的市場份額。
另外,還要特別加強企業的市場營銷工作,集中力量解決好提高市場占有率和增加市場銷售額兩個突出問題,引導企業積極參與和適應連鎖經營、倉儲式銷售、商品配送中心以及專賣店等現代商品營銷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