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本文追溯了體育產業的形成歷史,界定了體育產業的定義,指出體育產業的產生是商品經濟發展到一定階段,隨著社會的進一步分工,使體育活動從生產活動、軍事戰爭、宗教祭祀、學校教育等活動中分離出來,當社會產品出現剩余之后,兼職體育服務人員人逐步成為日益專業化的穩定體育服務供給群體,以其生產的體育服務產品與實物產品或貨幣相交換維持自身的生存,從而形成包括健身娛樂業、競賽表演業、體育中介組織等種類齊全的體育產業。
[關鍵詞] 產業體育產業體育服務產品
體育產業是在本世紀中葉以來才開始在世界范圍內興起,并在國民經濟中占據越來越重要的地位,但這并不意味著在本世紀才開始形成體育產業,其實早在古代社會,體育產業活動已客觀存在于社會經濟生活中了。本文將從體育產業的原始萌芽階段開始追溯體育產業的形成歷程,以期為體育經濟發展史提供一些歷史依據。
一、產業的演變過程
產業是一個歷史范疇。在不同的歷史時期和經濟理論研究中具有不同的含義。隨著社會生產力水平的不斷提高、社會分工的精細,產業的內涵不斷充實和豐富,其外延也不斷擴展,在重農學派時期,由于手工業依附于農業,尚未形成獨立的經濟活動,產業主要是指農業。在資本主義工業產生以后,工業對社會經濟的發展起著舉足輕重的作用,產業主要是指工業,而且常常等同于工業。隨著社會生產力的飛速發展,服務業的發展越來越引人注目。服務業部門的分工也越來越細,出現了許多新興服務部門,例如:信息、咨詢、金融、貿易、中介、房地產、旅游、教育、科學、文化、衛生、體育等。與此同時,產業的含義也在擴展,由重農學派流行時期專指農業,擴展到資本主義工業高度發展時期特指工業,再擴展到近代以后可以包括農業、工業、服務業三大產業及其各細分產業。以至于到了今天,凡是具有投入產出活動的產業和部門都可以列入產業的范疇。因此,今天的產業概念就不再局限于物質產品領域,而是突破實物產品生產領域的限制,擴大到非實物產品(服務產品)生產領域。大到部門,小至行業,都可稱為產業。即產業不僅包括實物生產部門,也包括流通部門、生產生活服務部門、科學教育文化體育以及社會公共服務等非實物生產部門。
二、體育產業的內涵與外延
體育產業指為生產或提供滿足人們強身健體、休閑娛樂、審美交際等需要的體育服務產品的企業、事業部門的集合。它包括:體育健身娛樂業(滿足人們健身、休閑的需求而由企業、政府和非營利部門提供的體育服務行業)、體育競賽表演業(為滿足觀眾欣賞的個體精神需求和為國爭光的政府政治需要,由職業體育俱樂部提供的競賽表演服務和奧委會組織的奧運競技比賽等)、體育旅游業(為滿足人們探險、獵奇,挑戰自我的心理需求而提供的各種體育服務行業)、體育教育咨詢培訓業(營利性體育組織,如學校或其他營利組織提供的傳授體育知識、技術、技能的服務行業)、體育醫療康復業(為亞健康人群或患者提供的體育醫療保健方法、手段的服務行業)、體育中介組織(憑借自身的專業知識和信息渠道撮合體育服務交易雙方的買賣以獲取利潤的企業或部門)。
三、體育產業的形成
體育產業范疇是人們的意識對客觀存在的體育產業經濟活動的概括和反映。由于產業分化是一個過程,產業運動規律的系統揭示也需要一個過程。因此,體育產業理論的萌芽、形成與發展遲于體育產業本身的形成與發展。早在體育產業理論出現以前,體育產業的產業活動已客觀存在于社會經濟生活中了。
體育產業從混生于生產活動、軍事戰爭、宗教祭祀、學校教育等活動中,到發展到今天形成包括健身娛樂業、競賽表演業、體育教育咨詢培訓業、體育中介組織等種類齊全的體育產業經過了一個漫長的發展過程。體育與經濟互相結合、互相作用的關系由來已久,據體育史料證明,自從商品經濟的出現,體育和經濟已進入互相作用、互相滲透的原始萌芽階段,早期的體育服務人員已存在,運動娛樂業已興起。
1.傳授運動技能的教師的出現
早在我國西周時就出現了以傳授運動技能為生的教師,當時奴隸制學校的課程是“禮、樂、射、御、書、數”六藝,其中“樂、射、御”都是與征戰有關的軍事技能,是學校體育的主要內容。公元前2500年左右的埃及不僅出現了宮廷學校,而且在中王國時又出現了培養職官、僧侶文士和軍官的專門學校。貴族子弟在這里學習各種專門知識,同時也接受一些身體教育。在古代兩河流域的古巴比倫和上述時期,貴族兒童有由奴隸擔任的私人教師,除學習文化之外,也有游戲活動和游泳。可見在公元前26世紀左右,外國也已經有了提供傳授運動技能的教師。
2.專職教練員、運動員的流行
據記載,我國隋唐時期已出現了類似現代職業運動員的體育勞務人員,稱為“打球供俸”,從字面我們就可以知道,這類人是靠打球維持生計的。在我國的清朝,清官里有“善撲營”,“善撲營”人員名額為二百人,按技藝優秀分為三等,按等級供與錢糧,在這里充分體現出由于運動技術的優劣,其服務商品價值也不同。
在公元前549年梭倫改革之后,雅典的體育比較繁榮,7歲以后的男孩就開始進入體操學校學習,12歲后接受比較正規的體育訓練,成年后有的人入伍去軍隊見習,兩年后如無戰爭,則可以離開軍隊去從事自己的喜愛職業,不少人選擇做體操家,從這里我們可以看到早在古代雅典,不僅把從事體育勞務工作作為一種職業,而且是人們較喜歡的職業。希波戰爭(約公元前500年~449年)后不久,雅典體育開始衰落,運動競技日益職業化,與此相應的是為運動員參加比賽做準備的專職教練者開始流行。
上述的傳授運動技能的教師、教練員、運動員都是通過提供運動知識、技術、技能獲得報酬,說明此時體育服務交易已經出現。
3.體育經紀人的雛形
隨著職業運動的發展,體育比賽被一些人看好,他們通過組織比賽賺錢,這種人類似今天的經紀人。據史書記載,古代的“經辦人”將運動員搜羅進特殊的組織,根據同他們簽訂的合同,強迫他們在各種場合表演,以獲高利。又有資料表明,第一個板球俱樂部早在1668年就在英國的一個郡里建立了。18世紀初,各個郡的運動隊之間進行比賽。通常各隊的負責人本人就是收地租的俱樂部里的人或政府官員,獲利也是放入自己腰包。
19世紀初,一些經紀人(老板)組織了一些由優秀運動員組成的板球隊,夏天在英國各郡進行循環比賽,并且同當地運動員比賽下賭注,這個時期競技賭博風氣空前泛濫。運動海報內容多半是贏家的金額和對未來輸贏的預測,現代社會職業運動的商品交易模式:運動員(賣主)——體育界老板(中介人)——觀眾(顧主)在紳士體育的早期便已經形成。
4.運動娛樂業的興起
我國兩宋以來,商品經濟比以前發展,隨著城市的繁榮,各種適應市民生活需要的娛樂場所也相繼出現,在宋元城市市場周圍,出現了綜合游樂場所——瓦舍,這是專為市民與軍卒們提供的休息、消遣娛樂之處,瓦舍提供的服務是多種多樣的技藝表演,如雜技、踢球、舞蹈及提供其他運動休閑活動。據《武林舊書》記載:一個名叫蔣苑使的人,把不滿兩畝的小菜園辟為一個游樂場,在場中設置了標桿、射垛及秋千和梭門、蹴鞠等,“以娛游客”。有的還專門設有棋園,內有專職棋工陪游客對弈。有水的地方則出租游船。
從這里我們可以看到,我國宋代運動娛樂業已經興起,瓦舍已經是具有商業性質的運動娛樂場所,它除了提供娛樂設施服務外,還提供運動技藝服務,不僅如此,經營者還注意到了場所的多功能及多種經營活動的開展。
在國外阿拉伯的阿撥斯王朝時期也出現了商業性的浴場和球戲館,人們去這些場所都是要付錢的。
5.營利性職業代表隊的出現
早在現代奧林匹克運動會誕生之前,職業體育在歐美國家已經有了一定的發展。19世紀中葉,在英國,一些為上流社會所喜愛的,觀賞性較強的體育項目,如在板球、拳擊、網球和劃船項目上已出現了一大批以門票收入為生活來源的職業運動員,自從1896年美國第一支職業棒球代表隊成立后,由于門票收入可觀,又陸續組建了職業拳擊隊和職業馬術隊,此后,德國、法國、意大利、荷蘭、俄國等歐洲國家,在這一時期也出現了營利性的職業代表隊。
6.大眾健身娛樂業的勃興
相對于職業競技運動的發展,大眾體育健身娛樂業的普及則相對晚得多。雖然18世紀、19世紀西方主要資本主義國家的上流社會已經有了一定規模的體育健身娛樂消費,但那時的消費規模整體上還比較小且多數限于富人階層特有,直到本世紀中葉,西方國家在二次大戰之后的經濟重建中重新崛起時,大眾健身娛樂消費才真正實現了平民化、普遍化、生活化,大眾健身娛樂業才有了產業地位。
從以上體育與經濟相聯系的種種表現,我們可以看到體育產業的產生是商品經濟發展到一定階段,隨著社會的進一步分工,使體育活動從生產活動、軍事戰爭、宗教祭祀、學校教育等活動中分離出來,當社會產品出現剩余之后,兼職體育服務人員逐步成為日益專業化的穩定體育服務供給群體,以其生產的體育服務產品與實物產品或貨幣相交換維持自身的生存,從而形成包括健身娛樂業、競賽表演業、體育中介組織等種類齊全的體育產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