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基于銀企關系的主銀行制一旦形成,就很難改變,在經濟環境發生變化以后,這種體制與Anglo-Saxon模式之間相互摩擦而產生的沖擊是日本金融危機形成的重要原因之一。
[關鍵詞] 主銀行制金融自由化金融危機契約約束力
一、日本主銀行制、歷史作用及其原因
日本主銀行制是指包括企業、銀行、其他金融機構和管理當局間一系列非正式的慣例、制度安排和行為在內的公司融資和治理體制,主要包括三個方面的內容和關系:企業與其主銀行之間依賴與監控、主銀行之間相互委托監控、管理當局與銀行之間委托監控與接受監督的相互關系。
日本的主銀行制度是特定歷史條件下的產物,產生的淵源是二戰時期政府對軍需行業的支持以及戰后重建時對特定行業的傾斜。在自由市場經濟不完善、契約約束力普遍較弱、信息嚴重不完全和不對稱,并且資金成為稀缺資源時,這種制度會得到很好的運行。在這種制度下,強有力的“關系”取代了契約,并且可以產生比簡單的基于市場競爭的契約系統更好的效果。
20世紀70年代中期以后,日本資金供給由嚴重短缺轉為嚴重過剩,國內和國際經濟自由化和國際化的呼聲日益高漲,國際經濟和金融日益一體化,為日本的企業和銀行提供了一個高效融資的國際市場,外國的金融機構也對日本金融市場虎視眈眈。
二、金融自由化與日本金融危機
1.Anglo-Saxon模式與主銀行制。在Anglo-Saxon模式下,金融機構都受到明確的契約的保護。在這種制度下,契約以及價格決定著資金的流向,市場是資金分配的媒介。
兩種制度最明顯的區別在于兩者之間法律約束程度的不同。基于“關系”的制度安排可以在法律不健全以及契約約束力不足的環境中運行。這種“銀企關系”在很大程度上是自我約束的,管理者將注意力集中于獲得“聲譽”,以保證未來會有穩定的項目來源。而對于契約來說,法庭的迅速執行和公正執法則是這種基于市場機制生存的必要前提條件。
兩種制度另一個重大的區別就是透明度的重要性不同。基于市場的系統需要透明度作為投資者得到保護的保障,而基于關系的制度安排則極力傾向于不透明以維護這種關系不受外來競爭的威脅。
在提供信用的流程上,在基于市場機制的條件下,由于可以獲得更多關于金融機構的信息,這樣,公司就可以與更多的金融機構接觸,利率更有競爭力,并且反映了此項貸款的風險。而在基于關系的體制下,銀行在衡量貸款時,不僅僅考慮公司的短期償債能力,還要考慮公司的長期償債能力,以及各種各樣的銀行可以借助以獲取回報的非契約控制。利率的確定與此項貸款所要投入項目的內在風險無關。
2.金融自由化與金融危機的產生。 直到20世紀80年代末,日本資本市場開放,大量國際游資進入,面臨著原有體制下無法有效利用的大量資金,然而日本的經濟還是基于“銀企關系”的體制,國內市場競爭機制未能有效地運行,價格機制還沒有真正形成。基于“銀企關系”的機制適合契約約束力不強并且資金相對較少的經濟環境,而基于市場競爭的機制適應于契約約束力較強而且資金相對充足的經濟環境。在環境轉換時,契約約束力的提高和價格機制的形成都滯后于經濟環境的變化,形成了經濟體制不適應經濟環境的局面。
當外部資金來源充足時,這種基于“關系”的系統就會降低資金分配的效率,來自外部的資金在這種基于“關系”的體制中處于弱勢,契約的約束力量較弱,而且理性的投資者也清楚自己的資金將被無效率地分配,在這種情況下,投資者就會盡量保持自己資產的流動性。這樣,這兩種制度的結合就產生了一種非常容易產生劇烈波動的制度安排。
國外的投資者并不知道自己的資金是否被有效率地分配,同時也沒有有效的制度保障他們的投資不受損失,這種情況下,他們的最優選擇,就是盡力保持資產的流動性,以便在必要的時候撤出投資。在無法提供制度保護的情況下,對日本來說,短期資金是獲得外資成本最低的方式。這樣,日本經濟的發展中就暗藏著極大的不穩定因素。
這時預期一旦由于某種原因發生轉變,一部分資金抽走,就會開始一個自我強化的過程,以至于導致金融恐慌。來自基于市場競爭體制下的投資者意識到在長期內自己的資金得不到有效的保護,難以融入這個基于“關系”的經濟體制中,從而大量抽走資金。因此日本的金融危機可以看作是兩種制度之間產生沖擊的結果。日本政府低估了游資的沖擊力,在接納了如此巨大的游資之后,制度上的改革并沒有能跟得上經濟環境的變化。
三、結論
日本的主銀行制度是特定歷史條件下的產物,產生的淵源是二戰時期政府對軍需行業的支持以及戰后重建時對特定行業的傾斜。這種制度適合于契約缺乏約束力并且資金成為稀缺資源的環境,因此在特定的歷史時期曾經對日本的經濟發展起了重要的作用,但隨著經濟環境的變化,逐漸失去了存在的經濟基礎。在這種情況下,日本政府開始進行改革,逐漸向更適合于發達經濟和契約約束力較強情況的基于市場競爭的Anglo-Saxon模式轉變。然而主銀行制度本身的特點使改革相對緩慢。
這期間,國際資金大量進入日本,這樣就形成了一種經濟制度不適應經濟環境的局面。在這種情況下,由于來自Anglo-Saxon模式下的投資者意識到自己的資金得不到充分的保護,他們就會盡力保持自身的流動性,以便在必要的時候撤出日本市場。這種局面就導致了日本金融體系暗藏的不穩定狀態:一旦市場預期發生波動,就很容易導致大批資金從日本市場撤走,從而形成對金融系統的極大沖擊。因此,從金融制度的角度來看,基于“關系”的主銀行制度與基于市場競爭的Anglo-Saxon模式之間相互摩擦而產生的沖擊是日本金融危機形成的重要原因之一。
日本融入國際資本市場,就要減少政府干預,建立一種基于市場競爭的金融制度,保證資金分配的有效分配,明確保障投資者權益,提高契約約束力。從長期來看,金融制度的改革是日本融入國際資本市場,在經濟上實現質的提高的最根本途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