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根據近十幾年來我國出口額變動的趨勢,得出在不同時期出口額變化受不同宏觀經濟因素的影響,這些因素包括人民幣匯率、國內物價水平、全球經濟增長與中國加入WTO和全球突發經濟事件等。
[關鍵詞] 出口額宏觀經濟匯率物價水平經濟因素
消費、投資和出口被稱為拉動經濟增長的三駕馬車,一國經濟保持持續增長的重要因素之一就是出口額的增長,本文結合最近十幾年來的相關數據,對影響我國出口額的一些主要因素做了分析。
一、人民幣匯率與出口額的關系
從1989年~2006年我國的匯率變化(見圖1)可以分為三個階段:第一階段從1989年~1994年,這段期間人民幣對美元持續貶值,從初期100美元對377元人民幣到期末100美元對862元人民幣;第二階段從1994年~2005年中期,人民幣對美元保持在100美元對825元人民幣左右;第三階段從2005年中期~2006年底,人民幣對美元升值,100美元在初期兌換820元人民幣到期末兌換781元人民幣。
圖11989年~2006年100美元兌人民幣數量的走勢圖
資料來源:國家外匯管理局
在第一階段,人民幣對美元貶值促進了我國出口額的增長。對1989年~1994年我國出口額和人民幣匯率數據(見圖2)進行簡單相關性分析(Pearson)得知,在0.01顯著性水下下,兩者存在顯著的相關性,其相關系數高達0.968。因此,這期間人民幣的持續貶值是我國出口額增長的一項重要因素。但從1995年開始人民幣對美元匯率保持穩定到2005年中期開始的人民幣升值說明在第二、第三階段我國出口額的不斷增長不是靠貨幣貶值起作用的。
圖21989年~2006年我國出口額和人民幣匯率數據
資料來源:國家統計局
二、國內物價水平與出口額的關系
國內物價水平的高低會直接影響出口商品的價格,進而影響出口額。如果國內的物價水平較高,在匯率一定的情況下,用外幣表示的出口商品價格較高,不利于出口;反之,則較低,有利于出口。從1989年~2006年期間,我國通貨膨脹率的變化有以下一些特點:
1.20世紀90年代前中期是經濟過熱時期,我國經歷了高通貨膨脹率,1994年達到高峰,通貨膨脹率將近25%左右。
2.從此之后通貨膨脹率開始下降,到1997年宏觀經濟成功實現軟著陸,該年通脹率降到5%以下,只有2.8%。
3.接下來的幾年通脹率維持較低的水平,有些年份甚至出現通貨緊縮的現象(見圖3)。
圖31989~2006年我國的通貨膨脹變動情況
資料來源:國家統計局
因此,我們可以發現在1994年后至新世紀初,在人民幣匯率保持穩定的情況下出口額仍然不斷擴大,說明穩定、甚至下跌的國內物價水平對這段時期出口的增長起到了重要作用,經過簡單相關性分析(Pearson)可知,在0.05顯著性水下下,兩者存在明顯的負相關,其相關系數為-0.707。
三、全球經濟增長與加入WTO對我國出口額的影響
從圖2可以看出,從2002年開始我國出口額開始快速增長,2006年的年均增長率達到30%左右,這期間的出口額增長與全球經濟復蘇有著密切的關系。2001年的911事件使美國經濟受到重創,世界經濟出現不景氣現象,但不久之后,美、日等國經濟開始復蘇,帶動全球經濟的增長。正是由于全球經濟的大好形勢,更重要的是我國成為了WTO的成員國后對出口的極大促進作用(有大量的文獻對此作過研究),使我國在最近的5年左右時間里,出口額取得了前所未有的高增長。
表1世界及美、日等國在2001年~2005年間經濟增長速度(%)
四、全球突發經濟事件對我國出口額的影響及結論
我國的出口額還是許多全球突發經濟事件的影響。全球金融市場的波動對出口的影響非常明顯,例如在1997年爆發的東南亞金融危機,使我國1998年出口額(1837.09美元)只比1997年的出口額(1827.92美元)增加了不到10億美元,增長率僅為5%。此外,戰爭與地區局勢、石油價格的波動、其他發展中國家(如印度、墨西哥等國)在全球經濟中的崛起,都會對我國的出口額造成影響。
表2影響我國出口額的主要宏觀經濟因素
影響一國出口額的因素非常多,并且很復雜,本文主要分析宏觀經濟因素對我國不同時期出口額的影響,結論如表2所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