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隨著我國加入WTO和全球經濟一體化,商務英語口語教學的最終目標是培養學生的跨文化交際能力。本文主要介紹了培養跨文化交際能力的重要性,跨文化知識的導入的方法和原則,探討了商務英語口語教學中培養學生交際能力的策略。
[關鍵詞] 口語跨文化交際培養
隨著我國加入WTO,國際經濟貿易地位日益上升,國際商務交往更加頻繁。從實質來看,國際商務活動的實質就是人與人之間的跨文化合作與交流。因此,跨文化人際交流的成敗決定了國際商務活動的成功與否。商務英語專業的培養目標是培養具有扎實的英語語言基礎和較強的口語交際能力的應用型人才。但是在商務英語教學中許多英語教師只重視語言的知識和技能培養,而忽略了文化的介入,使語言與文化脫節。因此作為專業主干課程之一的口語教學,更應注重培養學生的交際能力,實現本專業教學目標。
一、跨文化交際能力培養的重要性
交際能力涉及到語言、修辭、社會、文化、心理等多種因素,包括一個人運用語言手段和副語言手段來達到某一特定交際目的的能力。交際能力的概念不僅包括語言能力,還包括語言運用,說通俗一點就是能否恰當地使用語言的能力。要完成某一門語言的交際能力的培養,就不可避免地要對使用這種語言的國家的文化進行了解與學習,因為語言與文化是密不可分的。
商務英語的使用同樣也受特定文化的制約和影響。如果想學好商務英語,必須對企業的商務、企業文化及英語國家的文化深入了解。因為任何形式的語言運用都在遵循它所處文化賦予的規則并受其制約。在商務活動中,商務人員通過與不同背景的人員進行交流,達到跨文化交際的目的,奠定商務活動成功的基礎。但是在跨文化交際中,交際雙方不在同一文化背景中,很容易產生誤解,從而使交際失敗。因為在具體的交際實踐中,許多人會無意識地按照母語的交際習慣、文化背景和思維方式來表達思想。比如,在與外商談判過程中,中方談判人員習慣向對方遞上一支香煙。在中國,遞煙代表禮貌與客氣,而在歐美等國,很多人不吸煙,一般人是不向人敬煙的。從這個例子可以看出商務人員跨文化交際能力的不足。
二、跨文化知識的導入的方法和原則
文化的內容非常廣泛,它不僅包括文學、藝術、政治、經濟、歷史、地理等方面的內容,也包括衣食住行、風俗習慣、生活方式、行為規范、倫理標準、價值觀念等。通過闡釋法,即教師對教材中容易引起學生理解困難的“文化點”尤其是那些含有文化意義的詞語、句子和語篇先通過組織學生討論,然后根據學生反饋的情況確定學生已經知道的和不知道的,對于不知道的或學生自己認為了解但不透徹的部分加以解釋,或通過講座形式、或指導學生閱讀或布置成任務讓學生查資料。
文化導入的原則:(1)實用性原則。它要求導入的文化內容必須與學生所學的教材內容密切相關,文化教學必須緊密結合教學實際,這樣可以激發學生學習語言和文化兩者的興趣。(2)適度性原則。教學過程中,教師不應把“練”為主的語言實踐課變成以“講”為主的文化知識課,而應從培養學生交際能力這個目的出發,進行文化教學。例如在《初級商務英語》第一單元的主要內容是初次見面,作為教師要讓學生注意講解部分中的幾種問候、介紹、應答,并且提醒學生注意東西方稱謂的差異:中國人在交往時,特別重視社會地位,講究上下尊卑的禮貌習慣,所以在中國商業交往中,“王主任” 、“劉經理”這樣的稱謂很常見,但講求“獨立” 、“平等”的美國商業人士一般以Mr.+姓名的方式稱呼對方,因此,把中國式的稱謂用在英語中,或按照字面翻譯稱謂是不可取的。
三、商務英語口語教學中培養學生交際能力的策略
1.培養用英語思維的習慣,加強學生用英語思維能力的訓練
用英語思維是指排除本族語或本族語的干擾,用英語直接理解、判斷和表達的能力。在英語口語教學中應該讓學生聽地道的英語,如BBC,VOA,走遍美國等,培養他們邊聽邊直接用英語把聽到而且理解了的東西儲存在記憶里的習慣,以及培養他們克服母語干擾,直接用英語表達的良好習慣。
作為商務英語專業的學生,可以通過多種途徑了解商務文化,培養用英語思維的習慣。例如商務英語報刊閱讀、電視廣播、因特網等大眾媒體,有聲磁帶、光盤等。尤其因特網,它集圖、文、聲于一身,這種豐富的文化資源,能夠極大地激發學生學習興趣,調動學生的創造性思維。通過上述渠道的視聽接觸,學生可以了解各國的商務文化和商務習慣禮儀等,豐富商務英語語言文化知識,加深商務文化的敏感性。學生通過一系列主動、積極的思維活動,理解和表達思想,直接用英語接受和輸出信息,獲得真正的英語口頭交際能力。
2.采用分級教學
英語口語教學應該遵循由易到難,循序漸進的原則。此原則體現在口語的具體教學實踐中就是采用分級教學。
第一級為初級階段。在此階段,教師首先應該為學生創造一個有利于語言習得的環境,讓學生盡可能地多接觸與運用目的語。教學內容要具體,最好是采用與日常生活相關的小故事與對話的內容,這些內容可包括飲食起居、節假日、舞會、晚會、作客、信件、求醫、求學、購物、旅游等。使學生有親臨其境的感覺,同時又能熟悉西方日常生活方式及應答方式。
第二級為中級階段。此階段的訓練目標主要是培養學生連貫說話的能力。教學內容可包括公共道德、人際關系、個性特點、生活習慣、趣味愛好、生活經歷、健康等。教學方式,可采取復述短文、概述大意、描述圖畫、回答問題、觀點討論、角色扮演,把故事編成對話,把對話編成故事等。
在口語教學的初、中級階段,著重交際文化的導入,內容包括介紹在日常生活交往方面英漢主流文化的差異,以及在語言形式和運用中的具體表現,打招呼和告別、各種稱呼、祝賀和贊揚以及其他社交禮節等的差異介紹屬于此類。
第三級為高級階段,亦可稱為創造性階段。通過初級、中級階段的學習,學生已有了用英語進行口頭交際的強烈欲望,掌握了基本的英語口頭交際的技巧,又具備了連貫說話的能力,這就為學生自由運用語言以及創造性使用語言打下了基礎。高級階段的教學內容可擴展到對各種問題及現象的討論與辯論,比如廣告的優劣、人口問題、環境污染問題、住房問題、對老板的態度、工作的意義、對錢的態度等等。教學方式主要采用辯論、演講、小組討論、總結發言等。在口語教學的高級階段則著重導入知識文化,從中西文化差異的深層入手,介紹中西方思維方式、價值觀念、認知行為、交際關系以及言語表達方式等方面的差異。
3.充實社會文化知識,增強語言得體性意識,提高口頭交際能力
語言與文化不可分割。一個詞或者一個短語都可能包含著目的語深刻的歷史、宗教或文學寓意,教材中的課文也常常涉及到英美等國的歷史文化背景、法律常識、民族心理等問題。因此,文化背景知識的導入有利于準確理解教材內容,提高文化意識,培養跨文化交際能力。原版教材能夠把異域文化客觀真實地展現給學生。只有了解真實的文化,才能學會地道的語言,才能有效培養跨文化交際能力。
英語學習者在與英語本族人進行實際交往中,很容易將自己的母語使用習慣帶入跨文化交際,從而引起誤會,導致交流出現障礙甚至失敗。比如,中國人受到別人表揚或贊美時,會習慣地表示謙虛,往往回答:“哪里,哪里。”或是 “不,不?!弊g成英語是“No,No?!庇⒄Z本族人聽了會感到困惑:我贊美他,他不但不領情表示感謝,反而認為我贊美錯了。這種由于母語文化因素的干擾,而說出不得體的英語的現象非常普遍。在英語口語教學中,應該適度地、有選擇地、比較系統地將目的語的文化知識的傳授融入教學中,使英語口語教學與文化教學相結合。
四、結語
跨文化交際能力培養已成為外語教學的終極目標。作為WTO成員國,中國已經融入全球經濟一體化的大潮。商務英語口語教學也應按照世界經濟發展的需求,有意識地提高學生的商業文化敏感性,突出跨文化意識的培養,這是十分重要,也是不可或缺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