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全球紡織品貿易已于2005年1月1日起取消全部的配額。這種新的時代條件,對紡織品出口大國的中國而言,是機遇和挑戰并存。只有很好地分析自身,增強國際競爭力,才能在新的環境中謀求更大的發展。
[關鍵詞] 配額紡織業國際競爭力貿易壁壘
作為一個傳統行業,我國紡織業目前的總體狀況是具有一定比較優勢,也有很強國際競爭力。同時,我們也應認識到國際競爭力是一個動態的概念。中國目前的優勢并不意味著優勢能繼續保持和擴大。相反,一些不利因素在配額取消后將影響中國的國際競爭力,值得引起我們的重視。
首先,國際市場的占有率。隨著配額的逐步取消,世界各出口國之間將展開巨大的競爭。原來在人為分割的配額市場變成了完全競爭的市場。國際市場肯定是在變大,但在原先配額保護下的中國紡織品、服裝出口并不一定在競爭中取得較大優勢,也并不一定能擴大國際市場的占有率,因而使此項國際競爭力優勢可能有所下降。近年來,中國紡織品、服裝出口美國、歐盟等配額設限國家地區的市場份額的下降趨勢正說明了這一點。
其次,競爭力系數。配額取消后中國紡織品、服裝出口將擴大,而由于中國的入世,使紡織品、服裝進口限制措施大幅度降低,進口的迅猛增加不可避免,中國的競爭力系數也將有所下降,進一步削弱了中國紡織品、服裝出口的國際競爭力。
雖然通過各項技術指標的分析,可以得出中國在紡織品、服裝方面有較大的國際競爭力優勢,即使在配額取消后中國競爭力有所下降的情況下,但仍有理由相信中國與別國比較仍占有一定的優勢,畢竟中國是最大的紡織品、服裝出口國,而且這種狀態將在較長時間內保持。
然而,在產品附加值、品牌、勞動力成本、企業規模等各方面,中國確實與其他國家相比差距明顯,從而在國際競爭力的深度方面有較大的欠缺。
一、產品附加值
中國紡織品、服裝歷來是以低價出口占據國際市場的,雖然出口量很大,但產品的附加值明顯較低。歷史上中國出口紡織品及原料較多,產品的性質決定了附加值不會很高。隨著近年來中國服裝出口占紡織品、服裝出口比例越來越大,服裝的附加值仍然偏低,低于世界平均單價50%以上。1994年,中國服裝出口世界第一時,服裝平均單價在國際市場上僅為3.8美元,遠遠低于國際及國內市場的零售平均價格。德國、法國、意大利出口量不及中國,但出口價格是中國的3~4倍。尤其是中國在附加值遠離于衣著紡織品的裝飾用和產業用紡織品的出口較少且產品較低檔,產品結構與國際產品結構不相稱,使中國出口收益和國際競爭力方面不盡如人意。這種情況歸根結底是由四方面的因素造成的,一是生產技術水平低,包括高檔面料的生產、染整技術低等多方面原因;二是品牌缺乏、品牌效應低;三是設計水準不高、缺乏優秀服裝設計師;四是加工貿易較多,占總出口值的42%,約60%的面料依賴進口。產品附加值低使中國在出口效益方面的國際競爭力偏低。
二、品牌
中國的紡織品、服裝出口歷來缺乏世界名牌。“名牌戰略”作為實現高附加值的有效手段,以及成為發達國家爭奪國際市場獲得競爭優勢的有利武器。發達國家的名牌產品銷售價值遠高于非名牌產品。與世界名牌相比,中國的缺乏名牌、出口檔次低、創匯效益差的劣勢顯露無疑。中國僅有少數的品牌,但在國際市場的聲譽度和數量上無法與發達國家抗衡。
三、勞動力成本
正如前面所分析的,近來明顯的趨勢是,中國勞動力成本上升較快,與周邊紡織品服裝出口國家及各發展中出口國勞動力成本增長不快的情況相比,中國在此方面的優勢不再明顯。如印度的勞動力價格僅為我國的34%,巴基斯坦僅為我國的64%,這對中國的紡織品、服裝國際競爭力有較大的影響。
四、企業規模
雖然中國已有少數出口一二十億美元的大型紡織品、服裝出口集團公司,但在企業規模和數量上仍難以與發達國家相比。目前世界上許多國家已經有一大批規模巨大、實力雄厚、具有很強競爭力的超大型紡織品、服裝跨國公司,形成國際市場上一種壟斷力量。中國甚至沒有真正意義上的跨國公司,與發達國家的差距不小,國際競爭力相對較弱。中國工程院院士、中國紡織工程學會常務理事姚穆就認為,目前正處于“全世界的紡織生產能力過剩”的局面,所以紡織行業今后要優先考慮的是做強應該放在做大之前。同時,整個紡織業鏈要做強。不僅是同一工種要聯合起來,而且要想辦法把生產鏈的上游、中游、下游連接起來,即纖維的原料、紡紗、織布、染色整理、服裝等行業鏈要聯合做強。
五、人才、科研、營銷方面
中國在生產人才、營銷人才和技術人才方面顯然難以與發達國家相抗衡,在科研方面的投入和營銷的渠道方面更是相差千里,使中國在國際競爭力的提高上劣勢明顯,后勁疲乏。另一方面,目前我國許多紡織企業還不熟悉WTO的爭端解決機制,還缺乏運用這些機制在世界貿易中保護自己的經驗。
總之,中國的紡織品、服裝出口在與發達國家的比較之中,埋伏著眾多不利因素,國際競爭力還有著巨大差距,這些都是深層次的問題。正是由于這些問題的存在,隨著配額的逐步取消,發達進口國并不一定從中國進口部分產品,從而使中國面臨貿易轉移的威脅。中國只有在這些方面不斷提高,才能不僅使出口量具有國際競爭力,在出口效益和綜合國際競爭力上也能形成優勢,使中國的出口充滿后勁,健康、持續地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