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資產證券化在本質上是一種金融創新,是一種企業替代融資方式。資產證券化在融資中的優勢可以大大促進債券市場的發展。
[關鍵詞] 金融工具創新資產證券化
一、金融工具創新
金融創新就是在金融領域內各種要素實行新的組合。具體來講,就是指金融機構和金融管理當局出于對微觀和宏觀利益的考慮而在金融機構、金融制度、金融業務、金融工具以及金融市場等方面所進行的創新性變革和開發活動。
金融工具創新是金融創新的核心內容,它就是從傳統的基礎金融工具,伴隨技術滲透而衍生發展出來新的金融工具。這種創新主要是通過對金融工具的收益、風險、流動性、可交易性、數量大小、期限長短、權利義務等不同特征的解捆和重新配套形成的。其核心是衍生金融工具,其主要形式是期貨、期權、貨幣互換、利率互換等。
二、金融工具創新的回顧
金融工具創新始于20世紀70年代。1972年,作為戰后各主要國家維持固定匯率制度的布雷頓森林體系發生了動搖,并且隨著美國停止美元和黃金的兌換而崩潰。從此,各國貨幣匯率開始劇烈波動。同時,由于利率是調節匯率的一項重要工具,也是影響貨幣供求的一個重要因素,利率也開始隨之劇烈波動起來。這種金融要素的不穩定性是金融工具創新的直接動因。在布雷頓森林體系崩潰前兩個月,美國芝加哥商品交易所成功地推出了世界上第一張場內交易的外匯合約。隨后,芝加哥期貨交易所和芝加哥商品交易所于1975年分別發行了聯邦政府全國抵押協會存單和財政部短期債券利率期貨合約。1982年,又有6個交易所推出了各種各樣的期貨合約。
據國際清算銀行統計,1995年末,在有組織的交易所金融衍生產品的交易量,按本金面值計算的期末賬面余額已達91853億美元,其中利率類金融衍生產品占86051億美元,匯率類金融衍生產品占811億美元,股票類金融衍生產品占4991億美元。2001年,全球交易所衍生產品的交易量再創歷史新高,成交合約達43億個,其中金融衍生產品已占整個衍生品市場的90%。2001年底,全球已有60多個交易所可以進行金融衍生產品的交易,基本的金融衍生產品已達20000多個。從金融衍生產品交易的區域分布來看,亞太地區的金融衍生品交易遠比歐美市場落后,日本雖屬經濟強國,其金融衍生產品市場發展卻相對遲緩,但韓國金融衍生產品市場的飛速發展令人注目。
三、資產證券化:金融創新的產物
信息技術的革命會引起金融交易本身相對價格的變化,從而改變人們之間的交易成本和信息結構,結果傳統的金融產品、金融交易方式等微觀金融結構就會發生變革,這個過程就是金融創新。
作為一種金融創新,資產證券化實際上是金融企業對政府管制所造成的利潤下降和經營不利等局面做出的反應。資產證券化最早產生于美國,而這與當時美國特有的制度環境有關。20世紀60年代,嚴格的管制規定使美國銀行和儲蓄機構的信貸資金無法在全國范圍內流動。更重要的是在20世紀60年代以后,金融機構對存款的激烈爭奪導致儲蓄機構資金來源吃緊,而其資產業務又是以前已經貸放出去的長期按揭貸款。這樣,資產負債嚴重不匹配的結果使儲蓄機構開始著手出售其住房抵押貸款,這就是最早的資產證券化。隨后,資產證券化又被引入歐洲,并且其證券化的范圍也大為拓寬。資產證券化出現在亞洲是在20世紀90年代以后,特別是在1997年亞洲金融危機之后,國際資本市場對亞洲的信心不斷下降,國際評級機構大幅度降低了許多危機國家的信用級別,結果亞洲借款人的融資活動受到嚴重打擊。作為一種有效的替代融資手段,資產證券化已經成為歐美發達國家的主流融資手段之一,而在發展中國家,資產證券化也越來越多地被銀行和企業采用。
四、資產證券化與中國金融工具結構的協調
從資產證券化的發展歷史可以看出:資產證券化在本質上是一種金融創新。國際清算銀行(BIS)將金融創新分為四類:風險轉移型創新、提高流動型創新、信用創造型創新和權益增加型創新。而資產證券化則具有前三種創新的特征;技術水平的提高和政府機構的支持起了重要作用。如對抵押貸款提供支付擔保和提供稅收優惠,是資產證券化得以順利開展的重要條件,銀行或企業資產流動性的不足是資產證券化的直接原因,而銀行擺脫外部制度約束尋求發展是資產證券化產生的根本原因;資產證券化與企業融資環境的變化緊密相關。理性的企業總是會對比不同融資方式所產生的成本和收益。當傳統的融資方式不再暢通或成本過高時,企業就會尋求替代融資方式,資產證券化即是這種替代融資方式。
在中國融資結構中,間接融資遠遠超過直接融資;在直接融資中,股權融資遠遠超過債權融資;在債權融資中,政府債券又遠遠超過企業債券。債權市場,特別是企業債權市場的發展已成為資本市場結構優化的迫切任務。證券化的優勢正逐漸得到認同,證券化是比其他融資形式(如發行商業票據或從銀行借款)成本更低的融資方法,它還可以增強流動性和減少利率風險。其他機構在債券和貸款收益與較高的證券化收益之間進行套利。商業銀行利用證券化將貸款資產從其資產負債表中轉移出去,從而可以在給定資本數量的條件下發放更多數量的貸款。證券化為金融機構提供了一種全新的資產負債管理方法。金融機構通過證券化還可以將與負債、利率期限不匹配的資產從資產負債表中剝離出去,用比較合適的資產取而代之。
資產證券化在融資中的優勢可以大大促進債券市場的發展,從而創造一種新的成本較低的融資渠道,豐富金融工具種類,平衡金融工具之間的比例關系,這對于糾正中國金融工具的失調將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