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本文通過對河南省舞鋼市旅游產業的發展現狀的介紹,結合市場化的基本原理,闡述了旅游產業在該市第三產業中的重要地位。在對舞鋼市旅游產業進行了分析與評價的基礎上,為該市旅游業今后的發展方向提出了對策與建議。
[關鍵詞] 舞鋼市旅游產業發展對策
一、產業的基本內涵及研究背景
產業是具有某種同類屬性的企業經濟活動的集合。產業發展在優化區域產業結構,提高區域經濟效益,實現區域經濟增長方面有著重要的意義。第三產業是社會生產力不斷發展、科技不斷進步、生產專業化和協作日益加強,以及人民生活質量不斷提高的必然產物,其發展水平在一定程度上標志著城市經濟的國際化、現代化程度。“十五”期間,舞鋼市第三產業對經濟增長的貢獻率和拉動力不斷增長,正成為該市經濟和社會發展的重要推動力量。
旅游業是產業關聯度比較高的綜合性的經濟文化產業和創匯型產業。發展國內旅游業,對于改善人民生活質量,滿足人民精神文化生活需求,引導消費,繁榮地方經濟具有積極意義;發展國際旅游業,對于擴大對外開放,加強國際間的交往和了解,積累資金,增加外匯收入具有重要作用。目前,舞鋼市旅游業的產值和就業在國民經濟中所占的比重正在不斷上升,成為新的經濟增長點。
二、旅游產業發展現狀:市場分析與評價
舞鋼市隸屬于河南省平頂山市,位于河南中部,地處伏牛山東部余脈與黃淮平原交接地帶,東靠西平縣,遂平縣,南鄰泌陽縣,西接方城縣和葉縣,北與舞陽縣毗鄰。舞鋼市歷史悠久,可上溯到2600年前。春秋時為柏子國,后為楚,戰國時屬韓,稱合伯。秦置柏亭,漢代分屬汝南郡西平縣、南陽郡舞陰縣。北魏時為西舞陽,隋為北舞縣。唐開元四年為舞陽縣,后歷代沿襲未變。鋼城自古即為冶鐵重地。著名的龍泉寶劍,就是在當地冶鐵鍛造淬龍泉水制成的。
1.旅游業現狀
舞鋼市氣候溫和,四季分明,生態景觀資源特色較明顯。全市森林覆蓋率為31.92%,被稱為“中原水鄉,北國江南”。獨特的地形和氣候為發展農、林、牧、漁業提供了得天獨厚的條件,并造就了該市奇特的自然景觀,占全市總面積68%的南部山區、丘陵區,山青、水秀、洞深、石奇,是休閑、旅游的理想場所。目前,已形成了“兩水六山”(石漫灘水庫、田崗水庫、二郎山、燈臺架、九頭崖、五峰山、官平院、九龍山)的旅游資源框架。
據舞鋼市統計局的數據,2005年旅游總收入,以及接待旅游人數都較2004年、2004年較2003年有了大幅增長(見表)。以2004年為例做旅游業的市場現狀分析。從地域來看,游客主要來自于舞鋼市周邊縣市等地區。其中,本地占41%,平頂山地區24%,南陽地區11%,駐馬店地區9%,舞陽縣3%,其他12%。從旅游類型來看,23%的游客為了商務,31%的游客是公務,16%的游客是休閑度假,23%的游客是為了回歸自然和觀光,其他占7%。從總體來看,因商務和公務來舞鋼市旅游的游客占54%,這部分客源來舞鋼市觀光旅游和舞鋼市的鋼鐵產業、鐵礦資源企業有密不可分的聯系,單純為觀光旅游的游客較以前有較大的增加,但是仍然有較大的挖掘空間。該市旅游產業的基本客源市場為舞鋼市及周邊地縣市,重點開拓的客源市場是許昌、鄭州等省內的其他地區。
表2003年~2005年舞鋼市旅游收入各項指標
2.旅游發展的SWOT分析
舞鋼市有較好的旅游資源,生態景觀豐富;區位旅游資源的特異性符合市場的需要,具有較大的開發潛力;市政府對旅游產業也給予了大力支持。但舞鋼市的旅游業發展仍然存在著問題。
(1)優勢(Strenths)分析。較好的旅游資源,自然景觀和人文景觀豐富。舞鋼市地處伏牛山東部余脈與黃淮平原交接地帶,多丘陵和山地,有九頭崖、九龍山等近十個景區。境內河流屬淮河水系,水資源較為豐富,人均占有水量居河南省前列,素來享有“北國江南”的美稱。許溝、溝頭趙、翟莊、尖山、石門郭等冶鐵遺址均為戰國至漢代的遺跡,此外還有古墓葬、古寺廟、古石碑、古文物等文化古跡。
不斷完善的基礎設施建設。舞鋼市改擴建了石漫灘國家森林公園二郎山景區、燈臺架、九頭崖等一批景點,二郎山景區創“3A”成功;建成了舞鋼大酒店、開源酒店等星級酒店;升級改造了迎賓大道、建設路、鋼城路等城市主干道;新開通了平駐路、通平路等城市道路,整治了城區至景區的旅游道路;大型綜合體育場、污水處理廠、自來水廠等項目正在加緊建設之中。基礎設施的不斷完善為旅游業的發展提供了良好的硬環境。
區位旅游資源的特異性符合市場的需要,具有較大的開發潛力。“中部崛起”戰略為河南省的發展提供了良好的契機,河南省把加快中原城市群發展和縣域經濟發展作為實現中原崛起的兩大支撐。中原城市群以鄭州為中心,包括洛陽、開封等9個省轄(管)市在內的城市密集區。而舞鋼市屬于平頂山市,位于中原城市群內,與河南省的商貿、物資流通中心——漯河市相鄰,有利于舞鋼市的經濟發展。同時,市政府也重視第三產業的發展,并把旅游業作為新的經濟增長點,以創建現代化工業生態旅游城市為動力,不斷做大做強旅游業,推動相關產業的發展。這都為第三產業的發展提供了良好的軟環境。
(2)劣勢(Weakness)分析。旅游產業底子薄,發展速度較慢。舞鋼市經濟發展以工業為主導,資金、技術多投向于工業。舞鋼市旅游業總收入,以及占國民生產總值的比重都遠遠低于國家平均水平,且旅游業的發展仍以傳統項目為主。
交通不太便利,限制了旅游產業的發展。該市交通運輸網絡正處于發展初期,發展速度較慢。雖然有省道和縣道但無國道,鐵路交通運輸只有兩條線路,對外交通發展滯后。市域內主要城市干道有鋼城路、建設路和湖濱大道等,而由于自然條件和發展歷史等因素,形成了以鋼城路為主干道的帶狀道路網系統,鋼城路承擔著過境交通、客運交通、貨運交通的三重職能,使過境道路與城市主干道重疊。
(3)機遇(Opportunities)分析。國家和地方相關政策鼓勵加快第三產業發展。《中國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十一五”規劃綱要》指出應加快發展服務業,堅持市場化、產業化、社會化方向,拓寬領域、擴大規模、優化結構、增強功能、規范市場,提高服務業的比重和水平。《舞鋼市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一個五年規劃綱要(草案)》確定了“開放帶動、工業強市、畜牧富民、旅游名市、科教興市、依法治市”等戰略,為第三產業的發展提供了基礎。作為主導產業,旅游業也將起到推動第三產業發展的作用。
(4)威脅(Threats)分析。國內旅游發展中存在的一流資源、二流開發、三流服務的粗放型增長方式,影響了旅游的檔次和品位的提升,而旅游業在當地被視為財富,形成了“靠山吃山、靠水吃水”的局面,這也使舞鋼市在面對激烈的市場時,旅游的內容顯得非常單薄。面對激烈的市場競爭,舞鋼市并沒有完全形成自己獨特的風格和特色,這也使得旅游資源不能成為發展經濟的動力。
三、舞鋼市旅游業發展的對策與建議
為了充分發揮旅游業對調整產業結構、增加就業機會、縮小城鄉差距、推進城鎮化進程等方面的重要作用,需要進一步加大旅游資源開發力度,提升旅游經濟發展水平。針對舞鋼市旅游業的實際情況,要樹立“大旅游、大產業、大市場”觀念,形成全社會辦旅游、旅游服務全社會的良性循環格局;要盡快把旅游業培育成主導產業、支柱產業;要加強對旅游行業的管理,不斷改善提升旅游業秩序;嚴格執行有關規定,防止旅游資源的盲目開發和旅游景點的無序建設,有效保護和合理利用旅游資源,實現旅游產業的可持續發展。
1.根據《舞鋼市“十五”計劃及2010年遠景目標規劃綱要》的要求,充分利用中國優秀旅游城市的品牌效應,推進“兩水六山”等景區的旅游資源開發活動,切實加強旅游服務設施的開發和建設力度,提高旅游服務水平。充分發揮旅游業的產業關聯效應,完善與旅游配套的接待、住宿、餐飲、購物、休閑娛樂等服務環節,帶動其他產業發展。
2.政府要在旅游業市場化過程中扮演引導者的角色,把發展旅游提升到發展經濟的戰略性高度。予以專項資金支持,并進行專門的推廣和營銷,增強國際市場的影響力。
結合特色旅游服務設施的開發建設,大力開發具有地方特色的旅游商品,不斷延伸旅游產業鏈,不斷提高服務水平,使豐富旅游資源優勢轉化為旅游經濟優勢,充分發揮旅游產業的帶動功能,壯大旅游輔助行業。同時,借旅游商品的廣泛流通使舞鋼旅游文化深入人心,不斷增強旅游服務功能。
3.突出生態、山水、文化、休閑、農家樂等主題特色,以精品景區、景點建設為主題,多層次、全方位開發旅游資源,力爭建成一批高標準、高檔次的旅游娛樂項目和旅游服務設施。突出抓好旅游資源的開發利用,創出一批“精品”、“特色”、“生態”旅游項目,增強旅游在國際國內市場上的競爭能力;積極開發具有地方特色的旅游商品,延伸旅游產業鏈,形成鮮明的舞鋼旅游品牌形象,以吸引更多的游客來舞鋼觀光旅游,吸引更多的能人志士到舞鋼投資興業。
4.采取各種措施,加大宣傳力度,努力提高舞鋼旅游的知名度。要借舞陽鋼鐵公司的知名度和美譽度,加大舞鋼旅游品牌的宣傳促銷力度,積極實施“放眼華夏、主攻省內、強化周邊”的促銷戰略,叫響舞鋼市“北方江南”、水資源豐富的旅游特色,全力打造“山水舞鋼、秀甲中原”的旅游品牌。要發動全社會,包括政府、企業、居民各個層面,都積極投身到舞鋼旅游的對外宣傳活動中來,要樹立人人都是旅游資源、人人都是旅游環境的觀念,真正形成全社會辦旅游的良性循環。
5.保持旅游的不可替代性優勢和長期的生命力。為自然山水貼上商標不僅是宣傳當地旅游資源的過程,更重要的是,通過旅游資源開發經濟,才能真正實現旅游產業化和商業化。舞鋼市應該建立完善的配套設施體系。其相關配套設施與項目如道路交通、飯店、賓館、會展、購物、環保等相關配套設施也是旅游開發的關鍵要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