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不完全信息會導致決策的風險。在資本市場中,信息是不對稱的,上市公司作為信息強勢群體,會通過機會主義謀取私利;中小投資者作為信息劣勢群體,往往會采取非理性的投資行為,從而加大了市場的風險。本文對以上問題進行了分析,并提出了相關的建議。
[關鍵詞] 資本市場非完全信息風險
信息在經濟活動中是很重要的,人們要做出正確的經濟決策,就需要掌握充分和完全的信息。雖然信息的搜尋有可能增加決策者的收益,但是信息的搜尋是有成本的。即使獲取完全信息在理論上是可能的,要獲得它們所付出的成本也許會是非常高的,所以,絕大多數的決策是在不完全信息的條件下進行的。
一、風險與信息的關系
風險是由于事前掌握的信息不充分而導致事后的決策損失。信息越不完全,決策者面臨的風險就越大?,F代經濟社會是以商品和勞務交換為基本經濟活動的社會。按照交換對象的性質不同,我們可以把市場劃分為兩大類:產品市場和金融市場。在產品市場上,人們交換的是具體的物質或人力財富。由經濟學理論可知,商品的不同使用者對商品邊際效用的評價決定著商品價格。在金融市場上,當人們購買各種金融產品時,這種買賣的本質是用現在的貨幣同未來的貨幣進行交換。而未來是具有不確定性的,這就使得未來的收益具有風險。
市場的期望收益通??梢员硎鰹槿缦履P停?/p>
其中為無風險資產收益率。由于資本市場的信息不可能是完全的,因而市場風險不可消除,風險溢價代表了投資者要求的對風險給予的補償。
資本市場的不確定性,是由資本市場中交易的商品——股票的特殊性造成的。股票本身沒有價值,是虛擬的商品,它的價格是現實資本價值的體現,但影響股價變化的公司未來的財務及經營狀況的信息是不確定的,所以股價的變動必然不確定,這是投資者必須面對的投資風險。
二、信息不對稱及上市公司的機會主義行為
信息不對稱指的是由于信息分布不均衡,市場中相互對應的經濟人之間就有關事件的知識和情報的掌握是不對等的,存在著信息優勢與信息劣勢。中國的資本市場就是這種信息不對稱的市場。市場中信息優勢群體集中在上市公司、機構和莊家,而眾多分散的投資者則是信息劣勢群體。
上市公司和投資者是資本市場中兩個重要的參與主體,根據契約理論,投資者與上市公司之間是委托—代理關系,實質上是掌握信息較多的代理人通過合同或其他經濟關系與掌握信息較少的委托人之間的博弈關系。博弈的主要表現是掌握信息較多的一方隱瞞信息。
在信息不完全條件下,上市公司可能利用自己的信息優勢,通過機會主義行為來獲取私利。這有兩種類型:一是逆向選擇;二是道德風險。發生在契約簽訂前的隱瞞信息行為叫逆向選擇,發生在契約簽訂后的隱瞞信息行為叫道德風險。上市公司的逆向選擇行為主要發生在公司爭取股票上市資格或者配股、增發資格時,通過虛構財務報表數據增加利潤提高業績、隱瞞重要信息、發布對自己有利的虛假信息。例如紅光實業,在招股說明書上通過虛構產品銷售和產品庫存,虛報利潤1.57億元,并隱瞞其關鍵生產設備彩波池爐廢品率上升,不能維持正常生產的重大事實而成功上市。上市公司的道德風險行為反映在股票發行上市后,由于沒有行之有效的規范,內幕交易現象非常普遍。內幕人員或者通過不規范的信息披露來影響股價,或者進行暗箱操作與其他方私下交易,或者向市場提供真真假假的內幕消息來引起投資者的關注。上市公司的這些機會主義行為極大地混亂了資本市場的正常秩序,使得股價不能真正反映現實資本的價值,極大地損害了投資者的利益。
三、信息不完全與非理性投資行為
根據西蒙的界定,有限理性是指人們不具有完全的計算能力,在處理、加工和處理信息方面能力不足,它決定了人們行為的非理性。中國資本市場的投資者隊伍,占絕大多數的還是中小投資者,雖然就單個中小投資者而言,投資額小的可以忽略不計,但其總和則占資本市場投資總額的很大部分,因此他們是資本市場的投資主體,是人數最多的利益群體。
這些投資者的投資行為不僅受信息不完全的限制,而且受自身教育程度、證券知識掌握程度、能力、時間以及預見等的限制。中國股市里的中小投資者大多數是退休職工、下崗工人,對公司的盈利指標、技術分析等一竅不通,他們在市場活動中很難做出理性的判斷,容易受到虛假消息的誤導,不知道應該去投資什么樣的股票,只關注所謂的題材。中國股市非理性投資現象嚴重,主要可以通過股市中換手率過高、市盈率過高及股市暴漲暴跌三個統計指標看出。廣大的投資者并不認同價值投資的理念,股市中投機炒作之風盛行。
非理性投資行為的突出表現是信息追隨,投資者不是根據自己擁有的信息來決定自己的行為,而是根據所觀察到的其他人已發生的行為或信號來做出相同的決策和行為。市場中的機構投資者在獲得信息方面比一般投資者強,投資者往往認為機構的決策是正確的,所以會跟隨機構投資者去買賣股票,但是由于存在時間差,投資者只能永遠跟在機構后面賺到一小部分利潤,甚至成為機構出貨的犧牲品。
對投資者來說,投機行為在一定程度上是為了規避風險,但是過度投機就會對資本市場造成負面影響。上市公司的機會主義行為增加了投資者搜尋真實信息、分析辨別信息的成本,導致投資者不去通過分析股票的基本面、分析公司的盈利等信息去投資股票,而是到處追求所謂的內幕消息,期望可以“搭便車”,但是市場上的消息量太豐富,市場噪聲太大,投資者很難判斷信息真假,更何況具有內幕信息的內幕人士,通過對信息秘而不宣或者向非內幕人員提供虛假信息,讓處于信息劣勢的投資者在滯后或失真的信息誘導下進行錯誤預期和采取錯誤的行動。其結果是進一步放大市場噪音,從而大大增加了投資者的投資風險。
投資者是資本市場秩序混亂的受害者,同時由于他們自身的局限性,通過他們的非理性行為,又加劇了市場中虛假信息的傳播和股票價格的扭曲,他們又成了秩序混亂的放大者。因此,資本市場的秩序混亂一部分原因是由于投資者人為地放大了混亂。當然,與上市公司主動的機會主義行為相比,投資者的非理性行為是被動的,但也具有危害性。
四、建議與措施
1.加強機構監管
在信息不完全的市場上,針對上市公司和投資者的不合作博弈,通過相應的機構介入,健全相應的市場秩序,減少信息分布的不均衡,可能使彼此間的博弈由不合作走向合作。例如,針對上市公司的機會主義行為,證券公司、資產評估機構、會計師事務所、律師事務所等中介機構可以從各個方面約束其行為。這些中介機構與上市公司之間實際上也存在著監督和逃避監督的博弈,但它們之間的博弈則可能是合作的,即通過串謀使利潤達到最大。政府在加強中介機構監管的同時,要加強中介機構自律組織的作用,減少監管成本。除了明確它們應當承擔的法律責任和賠償責任,加大對違規機構和個人的懲罰力度外,可通過更多地引入國外優秀的中介機構,或者通過外資入股的方式參與國內中介機構的競爭,使中介機構產生危機感,從而主動成為資本市場秩序的維護者,而不是破壞者。
2.加強投資者自我保護
保護投資者權益僅靠法律法規是不夠的,還應該加強投資者自我保護的能力。克服投資者非理性投資行為的一個重要方面就是加強對中小投資者的教育,提高投資者的素質。另一個重要方面是大力培育機構投資者,發展證券投資基金,由專家幫助一般投資者進行理財和投資。
3.加強信息披露機制
信息披露機制是資本市場的核心。通過上市公司全面、真實、及時披露影響其股票價格的一切重要信息,使投資者能夠在平等的條件下進行交易,彌補其信息弱勢地位,消除信息不對稱的消極影響,對防止上市公司和中介機構的機會主義行為起到關鍵作用。在加強上市公司強制性信息披露機制時,應該明確信息披露的真正用戶是投資者,以及證券分析機構,并非政府、稅務部門等,所以上市公司要在按規定披露年報、中報及季報的同時,持續性及時披露公司重要信息,為投資者做出投資決策提供所需要的信息。信息披露的內容應該規范化,在加強對披露信息的及時性和準確性的管理上,尤其應該加強公司治理、關聯交易,以及資產重組方面的信息披露,對于還沒確定或不該披露的消息,公司應該謹慎保密,一旦發現重要信息已經泄露,應該及時公布,對于市場傳聞或謠言,公司應該及時出面否認或澄清,對確認的傳聞應該給予承認并進一步披露進展情況。另外我國的資本市場還可以參照國際慣例制定信息披露的監管框架,增加市場的透明度,信息的真實度,更好地保證投資者利益,增強資本市場的有效性。